方案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施工图设计单位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广东深圳
建成时间 2019年6月
建筑面积 17.8万平方米
项目在深圳市留仙洞片区,属于近几年大规模城市开发的中心部分。此片区紧靠中心城区发展带,贴邻高建成度区域的边缘,也是关内关外的衔接地带。
项目以大师工作坊+集群设计的组织形式推进城市更新和单体设计的落实。大师工作坊主导的城市设计,试图在超高层的街区设计当中打破以往规划模式,摒弃地块分区明确、按功能画格子的设计方法,讨论对原生老城区多维尺度的传承,研究自然生长而成的街区模式。
具体策略为:在街区之间建立公共空间系统,打造向市民开放的慢行步道;高密度集中建设与低密度绿廊相互穿插;小尺度商业街区、围合式的布局,创造地块内庭院空间,形成亲人的多元化街区氛围。
本项目单体建筑基地位于留仙洞城市更新的核心区,用地面积为1.56万平米,建设规模为17.8万平米。城市设计将该地块与西北三个体块共同定义为城市会客厅,各地块同时设计建设、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地面功能共享连通,其它三个地块分别为:北侧300m高的超高层办公楼、西侧的酒店公寓混合社区和西北方向的垂直复合型商业地块。
另外,基地南侧为城市绿地和低密度科创中心、东侧是以绿地为主的城市活力广场,超高层北侧为设计产业园,核心区外圈则以中高密度的居住办公为主穿插城市绿地和商业。混合式的城市功能,复杂的边界条件,产生了诸多待设计解决的问题:
对此,设计团队提出了以下策略:
围合布局,主动退让
建筑布局顺应天际线走势,将办公体量分为高低相连的两栋塔楼,高塔140m立于北侧,低塔90m设在场地西侧,公寓在南侧,组图整体成U型布置,几栋高层形成三面围合的模式,屏蔽西侧混合社区及南北两侧街道的嘈杂,退让出更多内庭院空间。同时建筑体量在西北角内退,缓和与北向摩天楼的紧张关系,内院东侧朝向城市活力广场的一面打开,与之形成相呼应的开放性绿化广场。
消解高差,呼应绿廊
建筑首层大面积架空,通过办公楼外向型的入口大台阶和公寓内向型的下沉花园,将高差消化在内庭院中。办公的主入口设在内庭院侧;公寓首层下沉,主入口与南侧低标高道路平接,通过不同的入口方向和标高关系加强公寓的独立性。
体量拆解,虚实变化
设计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将建筑体量拆分为高塔、低塔及公寓三部分,并通过高低塔的体量穿插、交界切缝、屋顶架空、立面分段等处理方式,进一步丰富高层的尺度关系。高塔办公及公寓立面以单元化的规则幕墙为主,体量相对完整;低塔办公内嵌在基地中间,按楼层拆分为上下四段,结合分段布置空中平台,进一步消解体量感。低塔办公东侧面向城市活力广场,高塔办公25-35层南侧与城市绿地和低密度科创中心对望,这两处立面内退空中平台,为室内空间引入良好的视野。
功能混合,开放共享
作为城市会客厅的一部分,建筑在首层、二层分别设置公共通廊,并营造城市开放空间。西北角建筑内退形成街角公园、向东侧开口的内庭院以及办公首层的架空通道,打通了地块西北侧与东侧城市活力广场的步行路线,使城市绿轴得以延续。通过首层架空空间,可由大台阶上到办公裙房的2层和3层。2层在两栋塔楼中部及内庭院一侧设室外平台;三层办公空间内收到核心筒周边,外围全部打开成为城市公共通道,并在西北角预留可与外部地块相接的空中连桥开口。
因地制宜,因光而异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在室外阴凉处营造绿化休闲空间。因此结合体量拆解需要设置不同尺度的架空灰空间、休憩露台和空中平台,为使用者提供亲近自然、交流放松的条件。
考虑到超密度街区中建筑之间的相互遮挡,高层立面的日照呈现上强下弱的分布特点,设计以此为依据将立面上下分段设计,每一段的幕墙单元分为90°、75°、60°、45°四个转角形式,通过改变幕墙构件的角度来改变阳光直射量和遮阳率,使不同楼层获得均衡的采光效果。高塔办公体量相对完整,立面设计主要考虑降低外立面直射光率、增加遮阳。
这次设计将视角放在了与城市相合共生的立场,使建筑所营造的空间对城市功能的连续性起到一定作用,与相邻地块形成共生型小生态圈。建筑基于城市自然生长、多元共享的策略,实现了生于环境、隐于环境的本土设计理念。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深圳万科云城项目设计
主创建筑师:崔愷、邢野
方案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方案设计团队:崔愷、邢野、金爽、曾瑞、张家博
施工图设计单位: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团队:吕柱、张胜强、李祥柱、燕立欢、刘鑫年、马炎青、施潘、吴健、程军、杜良涛
业主:深圳市万科云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详细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创科路东侧
项目完成时间:2019年5月
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
摄影/图片版权:李季/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土设计研究中心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无锡和韵幼儿园:游乐之山 / STWD十拓建筑
下一篇:隈研吾事务所+浙大院新作:杭州小河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