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阿科米星新作:上海武宁中学改扩建,漂浮的大屋顶

阿科米星新作:上海武宁中学改扩建,漂浮的大屋顶
编辑:宋诗雨 | 审校:宋诗雨 | 2025.11.12 18:37

改扩建后的武宁中学 ©朱润资

设计单位  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点  上海普陀区

建成时间  2024年7月

建筑面积  35579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武宁中学(现为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异地改扩建项目位于普陀区东新路186号,基地位于上海内环核心区域,周边环绕密集住宅区,北侧紧邻轻轨三号线与内环高架桥。

 

学校所在地块日常交通流量高,建筑密度大。经过城市规划相关部门论证,决定通过异地置换的城市更新策略,将学校从地块西北侧迁移至东南侧,为扩建后40个班级的现代化中学提供充足空间。

 

项目区位图  ©阿科米星

然而,在设计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点是可供建设用地十分局促:首先,迁址后的实际用地仅约14200平方米,远低于通常标准所需面积,大概为标准用地的三分之一。其次,按照上海市建设标准运动场地需求为18360平方米,也远超基地承载能力,建设强度大。

 

运动场地不足示意图  ©阿科米星

如何在狭窄地块上平衡高容积率与功能需求,同时兼顾校园氛围与城市环境的营造,是设计的核心挑战。

 

项目周边环境鸟瞰  ©朱润资

 

01

复合集约的空间策略

 

在武宁中学改扩建项目初期,面对用地极度紧张的现实,设计提出了三个不同方向的概念方案:

 

方案一:将200米跑道置于地面,建筑整合为连续综合体,布局紧凑但地下室两层,开发量最大,绿化率不达标;

 

方案一效果图  ©阿科米星

方案二:将运动场抬升至1.5层高度,形成三个独立建筑体量,形象鲜明且运动空间便于分时与社区共享。地下开发量较大,建筑密度高,容积率为1.5;

 

方案二效果图  ©阿科米星

方案三:同样采用运动场地抬升策略,实现地上容积率最高约1.85、地下开发量最小,经济性最优。

 

方案三效果图  ©阿科米星

基于上述尝试,在各方部门决策下,最终按照方案三进行深化设计。该方案主要有“复合集约”与“界面开放”两大核心策略。

跑道布置方案对比示意图 ©阿科米星

 

02

“小型城市群落”功能组团

 

设计将校园功能整合为三个主要体量:教学组团、办公与图书综合组团、体育设施组团。三者共同覆盖在一个大屋顶之下,形成“小型城市群落”,既消解了大体量对街道的压迫,也与周边住宅区尺度相协调。

 

功能分析图 ©阿科米星

其中,教学组团作为核心,采用“回”字型体量设计,围合出兼具交通、景观与社交功能的开阔公共中央庭院,引入充沛的阳光与绿化,营造出通透而富有自然气息的公共校园空间。

 

教学组团内庭院  ©朱润资

三个组团之间有水平向的交通系统连接,在每层设置室外、半室外平台与连廊,形成立体化的公共活动系统。学生可在课间奔跑、集合、远眺,人均活动面积达6平方米,有效缓解高密度校园的活动拥挤问题。

 

教学组团内庭院  ©朱润资

 

03

浸润在城市中的校园

 

有别于传统封闭的“象牙塔”式校园,武宁中学的设计探索了教育空间与城市社会的开放性连接。入口处的大挑檐不仅塑造了具有仪式感的进入体验,其下方的半室外广场更化身为向社区开放的“城市客厅”,实现了教育建筑公共性的当代诠释。

 

入口大挑檐  ©朱润资

建筑立面采用标准化模块设计,各个立面元素不一,既满足了不同的教学功能,也呼应了周边城市的日常氛围。

 

立面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朱润资

通过开阔的走廊设计和局部镜面反射的巧妙运用,把街道景观动态地引入校园,让师生在行走间不经意地捕捉到城市的风景。

 

架空空间与城市街景  ©朱润资

 

04

漂浮的校园大屋顶

 

三个体量共同托举起顶部的大屋顶,屋顶西侧主要是行政办公及会议室的使用,而200米跑道、器械场地、跳远沙坑、屋顶花园和校园广播站则是布置在屋顶的东侧。

 

屋顶运动空间  ©朱润资

为方便学生通往各楼层上课,设计在教学楼内庭院设置室外楼梯蜿蜒向上通至屋顶活动场地,将地面、各层平台与屋顶大操场串联为一个整体,在打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活动体验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疏散功能。

 

室外楼梯通向屋顶  ©朱润资

屋顶围栏高度约7米,外立面采用金属网格栅,塑造轻盈的漂浮感。从外部看该空间是城市天际线的视觉焦点,凸显了校园的独特个性。

 

形成标识性  ©朱润资

武宁中学移扩建项目是设计团队又一次城市更新的复杂实践。在用地严重受限的背景下,设计以“城市化”与“功能化”为导向组织三个建筑体量,抬高运动场地,架空底层空间,并通过连廊串联功能区域。项目不仅完备地承载了40班的教学任务,更通过开放的空间策略融入社区,激活了街区的公共生活,成为上海内环兼具教育功能与社区活力的新地标。

 

校园夜景  ©朱润资

 

 

设计图纸 ▽

 

各层平面图  ©阿科米星
剖面图1  ©阿科米星
剖面图2  ©阿科米星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浸润在城市中——上海普陀区武宁中学异地改扩建项目

项目类型:教育

项目地点:上海普陀区东新路186号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1.04

建设时间:2024.07

用地面积:6910平方米

建筑面积:35579平方米

业主:上海市普陀区教育事业服务中心

设计单位: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创建筑师:庄慎、朱捷

设计团队:郑泳、唐猛、蒋锦奕、吴佳沁、沈晓同、葛睿、关盼文、蒋勇平、杨美明、傅奕夫、刘斌喆、李朋、黄靓、王建、蔡智、谭斐腾、王晶(实习)

结构:上海申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上海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照明:悦悠空间照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智能化设计:上海申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上海盛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UHPC、铝板、铝格栅、穿孔铝板、涂料

摄影师:朱润资

 


 

版权声明:本文由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上海
城市更新
学校设计
改扩建
教育建筑
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