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李虎+黄文菁:从巨构校园走向聚落模式 | 有方专访

李虎+黄文菁:从巨构校园走向聚落模式 | 有方专访
编辑:原源 | 2021.05.12 11:27

继北京四中房山校区(2014)之后,昨日发布的聚落校园/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是OPEN建筑事务所完成的第二个校园项目。

“一个校园需要一次性建成吗?一个校园里的建筑需要由一个事务所完成吗?校园的容积率一定要1.0或者更高吗?” 离开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已近成为设计范本的巨构形态,近似有机聚落的青浦平和,或将引发一场新的讨论。

△ 受访: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李虎(右)、黄文菁(左)

 

 

Q 从“田园学校/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到“聚落校园/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

“小标题”是对校园项目的“特殊礼遇”?

青浦平和希望引起的核心讨论又是什么?

A  小标题是在尝试概括每个项目的主要概念。当然,学校项目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建筑类型,其设计所包含的想法和目标也很复杂,青浦平和尤为明显,英文小标题或许更贴切些,School as a Village。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国内关注中小学校园设计的现象,作为一种巨构(mega-form)形态也多少影响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校园设计策略。希望青浦平和双语学校的校园设计策略,会引发一场新的讨论,让我们一起再重新思考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这件重要事情上依然可能发生的新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的发生,要从教育系统的管理和运营者层面上的转变开始。同时对于校园的建设委托者和参与设计的建筑师来说,一些传统惯性操作和思维的模式也该考虑被打破重来,一些更美好的校园体验的可能性才能得以释放。

比如说:一个校园需要一次性建成吗?一个校园里的建筑需要由一个事务所完成吗?校园的容积率一定要1.0或者更高吗?

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鸟瞰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鸟瞰  摄影:夏至

Q 容纳24班幼儿园、30班小学、24班初中

见证每届2000名孩子的12年成长

设计之初有哪些考虑,最终如何实现?

A  在一个城市里的高密度校园里度过人生成长中关键的12年,想象一下,是一种挺不可思议的事情。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物理环境,让这12年的体验丰富起来,打消通常校园所带来的枯燥无味的禁锢感,是我们很重要的出发点。

在这个问题上,校园和城市的性质有类似之处,只不过校园的局限性更大,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的体验,是一种必要的策略。所以,在尝试了几十个概念方向之后,我们决定淘汰掉传统的巨构校园模式,而转向聚落模式。

早期草图  ©李虎

Q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子的共同生活

有哪些设计细节可以分享?

A  在这个校园里,我们把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当作跟建筑一样重要的空间来对待,景观环境和建筑一样多元化。

这些空,有小树林、竹林、池塘、小动物园、儿童活动场、7人制足球场、250米环形跑道、500米自由跑道、100米直跑道,以及几个不同尺度、形态的小广场等等。这些微环境单元散布于建筑之间,为不同年龄和需求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户外环境。在上海温和的气候下,大量的户外场所更是拓展了教学的空间范围。这些“空”的空间,也像液体一样,把整个校园和形态各异的建筑融合成一个整体。

户外活动场地

篮球场

跑道

Q 分散的聚落式校园设计带来了哪些益处

是否可在更多大型校园建筑中推行?

A  分散的手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传统的大学校园是这样的,自然生长起来的村镇和城市也是这样的。是什么限制了这种模式在中小学校园里被更多采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打散会带来一些设计上和使用上新的可能性,尤其对于综合性大型校园,可以留出学校未来扩建的余地。这也可能让多位建筑师同时参与校园建筑的设计,带来丰富性和多样性,并让更加专注的设计带来更高的品质。

Q 校园整体布局如何推敲确定

是否会考虑组合之后的协调?

A  首先,把学校庞大而复杂的功能进行重新分类和整合,再拆分成一些小的建筑单体,不同的单体需要适合它所承担的功能需求,符合对其期待与想象的独特建筑表达,包括形态和材料。同样,景观单元也是如此。

这些建筑与非建筑的单元,各自的形态和它们之间的交织组合,既是随机的也是理性的,通过各种尺度的模型研究推敲,形成了最终总图上的布局关系。这里要权衡的问题包括学校建筑非常苛刻的日照需求,功能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内部动线组织等。“协调”这个概念很主观和模糊,校园空间表现出的平衡与张力可能更有趣和重要一些。

建筑与景观元素  ©OPEN建筑事务所

布局推敲过程  ©OPEN建筑事务所

Q 对于图书剧场、运动食堂、艺术中心

这三个校园中有极高识别度的单体

其造型和选材有什么背后故事可以分享?

A  其实13座单体、8种建筑类型,每一个都有它成型背后的过程或者故事。具体到这三个功能比较特殊的建筑,它们的特殊性,也反映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阅读、体育和艺术,是目前应试教育中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但对于学生的培养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把它们独立出来,并把功能需求适度放大,也促进了师生对它们的重视和参与。从目前学校的使用来看,也的确如此。

艺术中心在校园的核心位置,被其他建筑包围,体型也周围的力量切割,成为一个多面体,像一颗黑色钻石。运动食堂体量最大,却表现出最轻盈的外观,两个漂浮的气泡。图书剧场占据着校园和两条城市道路相交处的尖角位置,从城市路过,像一只巨大的蓝鲸或者客轮浮出水面。它们的造型生成背后是功能和幻想的相互交错。

足球场及艺术中心

运动食堂南侧夜景  摄影:陈颢

图书剧场南侧夜景  摄影:雷坛坛

Q 对于当下“教育内卷”等热议现实

OPEN对建筑设计可能带来的变化是否乐观?

A  我们非常相信建筑的空间对行为的塑造和影响,就像一个城市的气质会影响里面人的气质一样。但,教育的本质终究还是在于教学本身、教学的体制和理念,教师与同学甚至家长的参与都很重要。在青浦平和,教学的自由和建筑的自由,算是很默契的。

游泳馆  ©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

艺术中心

Q OPEN一贯重视建筑的景观

在青浦平和中最满意的景观设计手法是什么?

与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有哪些延续或区别?

A  在这个校园里,景观一方面作为一个自然的媒介,把13栋房子粘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也有着更强的功能性。在上海的气候下,户外的使用频率更高,发挥的实际作用也更大。这一点和北京气候下的室外景观是有差异的。另外,北京四中房山校区里,受用地限制,相当大部分的室外景观实际上是屋顶绿化,所以植被的选择受限制很大;而在青浦水乡的环境,绿化景观的类型可以更加丰富,生态水塘就充分利用了场地本身的地下水资源。

另外,在青浦我们也强调了尽可能种小树,让植物和校园一起成长。所以再过几年,景观的形态会更加清楚起来。但这个校园景观也不是没有遗憾,深化设计单位的缺失,令景观在实施层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在未来继续弥补完善。

 

景观元素

生态湿地

Q 最后,可否分享一个青浦平和项目中

来自团队同事的重要贡献或影响?

A  建筑是个依靠合作的职业,尤其在这个项目里,进度很快,而我们又选择了设计强度很大的设计策略,难上加难。这必然要依靠整个团队竭尽全力的脑力与体力投入。回过头来,如果从经营策略上看我们的操作,是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把一个项目变成了13栋房子(8种类型),工作量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事务所的几乎所有人都在做这个项目,这对一个不大的事务所来说其实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儿。每位项目成员,从几个项目负责人到每位组员都在不同层面、阶段和深度上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包括我们的三位驻场建筑师,与最早提出“在一个校园度过12年该有多可怕”这个问题的几位实习生,每个人的贡献都非常重要。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艰苦过程中,我们的团队也成长了很多,相信对每个人,这个过程都是一个宝贵的经历。

李虎与驻场建筑师工地合影

李虎、黄文菁在工地

施工现场

*本文配图摄影:吴清山(除标注外)

采访 / 原源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原源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OPEN建筑事务所授权发布,除标注外,照片均由吴清山拍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人物
有方专访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