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周宏俊:江南的造园史诗

周宏俊:江南的造园史诗
作者:周宏俊 | 编辑:李菁琳 | 2025.08.18 09:43

江南园林考察精品短线——“不只是苏州:江南园林拾珍”(出行:2025年8月27日—31日)正在招募!前往上海、苏州、无锡,巡礼10座从古典到现代的江南园林。

 

点击上图了解线路详情,联系客服报名:youfang603、youfangtravel。

 


 

本文为此行学术领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宏俊撰写的旅行前言。

 


 

不只是苏州:江南园林拾珍

Beyond Suzhou:

Garden Treasures of Jiangnan

 

文|周宏俊

 

江南园林,从来不是苏州一城的独奏,而是整个江南地区在千年历史中共同谱写的造园史诗。

 

从六朝士人以园寄情,到唐宋文人以画入园;从晚明技法的革新突破,到清代技艺的巅峰绽放,再到当代对传统的创造性转译;这个地域的园林不仅凝结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哲思,更在苏州的中心性与江南的广域性、权威之名与被忽视的珍品、传统经典与当代转译的张力中,展现出多维而深邃的文化魅力。

 

中心与广域

 

江南园林的基因,早在六朝时期便已埋下。当晋室南迁,建康(今南京)、会稽(今绍兴)、苏州一带成为士人避世之所,“聚石引水,植树开涧”的私园开始兴起。苏州顾辟疆园因《世说新语》中王献之“简傲径入”的典故流传千年,会稽谢灵运的始宁墅以山林庄园勾勒出早期山水园的雏形,这些园林虽多为庄园形式,却已奠定寄情山水的精神内核。

 

唐宋以降,江南造园渐入繁盛。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后,江南成为全国园林文化中心。杭州有记载的园林多达百余处,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录了吴兴(今湖州)的30多处园林,苏州的园林营造同样繁盛,有一代名园沧浪亭留存至今。真正让苏州成为江南园林核心的,是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繁荣与造园鼎盛。随着商品经济繁荣与士人文化勃兴,文人园林蔚为大观,吴宽东庄、王献臣拙政园、徐泰时东园、王心一归园田居、文震孟药圃等等,皆名重一时。清代苏州延续了这种繁盛,今日所见环秀山庄、留园、网师园、耦园、畅园、怡园等,都是这个时期的营造。

 

图片
环秀山庄 ©97Lang/图虫创意

而在苏州之外,江南各地的园林也各有精彩:上海豫园平地起山,张南阳叠武康石大假山至今岿然独立;嘉定秋霞圃(明嘉靖年间始建)以“一庙三园”的格局,用南北叠山、桃花潭分景,展现明代隔水对山的空间智慧;无锡寄畅园借惠山、锡山为背景,八音涧引泉水成金石丝竹之音,堪称借景真山的典范;常熟燕园以虞山为蓝本,戈裕良用黄石叠燕谷,石脉连贯如真山幽谷,与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山并称“刚柔双绝”。这些园林共同构成了江南园林的广度,印证着“江南园林不止于苏州”的深意。

 

图片
燕园 ©猫猫的日记本

经典与遗珠

 

关于江南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鼎鼎大名的园林作为杰出典型,几乎承载着造园技艺的“标准答案”。在这些盛名之外,还有许多藏于市井或乡间的园林,虽少为人知,却藏着不输经典的造园智慧。

 

苏州的拙政园作为江南最大古典园林之一,以水为体,30余亩水面通过聚散曲折划分空间。远香堂前临池观荷,梧竹幽居亭里四面幽赏,小飞虹轻盈通透,见山楼上西南远望,文徵明的诗画传颂与历代匾额楹联更赋予其文人属性。这种权威名声的形成,既源于园林规模与技艺,也得益于历史文人的持续书写。

 

图片
拙政园 ©剑岳翩肃/图虫创意

而嘉定的秋霞圃,虽不及苏州名园显赫,却以城市山林的营构成为“苏南诸园上选”(陈从周语)。其龚氏园以桃花潭为中心,北岸黄石假山松风岭浑厚,南岸湖石峭壁峻峭,两山土石相间如自然天成;沈氏园旱园水作以砖石铺地模拟水意,比日本枯山水多了几分葱郁生机。这种“以虚代实”的手法,为中国园林所独创,却因地处一隅而长期被忽视。

 

图片
秋霞圃 ©钉钉

吴江的锄经园更堪称隙地造园的奇迹。占地仅170平方米的三角形空间里,以钩带法叠峭壁洞壑,底层山洞贯通南北,上层半亭眺望,四面厅用偷柱定磉扩大空间,东窗巧借慈云寺塔影,将移天缩地的智慧发挥到极致。锄经园远没有拙政园的声名,却成为“小中见大”的极致范例。

 

图片
锄经园 图源:苏州园林官微

这种权威与忽视的张力,本质是园林历史叙事的选择性。但恰恰是这些被忽略的园林,让江南园林的面貌更立体,造园的精髓不在于规模或名声,而在于对空间、山水、人文的深刻理解。

 

传统与当代

 

江南园林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传统经典的留存,更在于当代设计者对其精神的转译,上海方塔园便是这一探索的典范。设计以宋代方塔为核心,将宋塔、明壁、清殿等历史遗存与现代手法融合,用“尊古而不复古”的理念,重新定义了园林的时空维度。

 

图片
方塔园 ©谢伟明/图虫创意

冯纪忠突破传统布局,以方塔为视觉中心,通过地形高差强化其巍峨:塔院广场低于周围地面,让游人仰视时更觉塔体高耸;入口堑道高低起伏,既遮蔽外围干扰,又以抑扬的路径增强方塔呈现时的惊喜感;竹构草顶的何陋轩用三段弧墙围合,象征个体自由与整体统一,茅草屋顶与竹构节点的处理,既延续了江南园林自然雅朴的气质,又注入现代建筑的轻盈感与建构性,成为传统转译的标杆。

 

图片
步道 ©周宏俊
图片
何陋轩 图源: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

从六朝的庄园,到拙政园的山水画卷,到环秀山庄的叠山绝唱,再到当代方塔园的古今交融,江南园林始终在变与不变中生长。不变的是对山水意境的追求、对人文精神的承载;变的是技法的革新、语境的拓展。

 

当我们漫步于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感受苏轼词意,驻足于燕园的燕谷假山,触摸戈裕良的石脉,凝望方塔园的何陋轩,体会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10座园林,更是江南园林文化的多样绽放。

 

这或许就是“不只是苏州:江南园林拾珍”的深层意义:江南园林从来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智慧。它在苏州的中心与江南的广度中铺展,在经典的光芒与遗珠的璀璨中闪耀,更在传统的根基与当代的转译中,持续生长出新的可能。

 


 

联系客服,报名江南园林之旅

 

图片

 


本文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