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经典再读152 | 莫尔比奥中学:马里奥·博塔的建筑秩序

经典再读152 | 莫尔比奥中学:马里奥·博塔的建筑秩序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2.07.04 11:24
摄影:李菁琳/有方

莫尔比奥中学

Middle School, Morbio Inferiore

建筑设计:马里奥·博塔

建设时间:1977年

项目地点:下莫尔比奥,提契诺州,瑞士

 

 

“建筑的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场地的建设。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物体;相反,它是一个扎根于独特地方的实体。因此,基地是项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偶然的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建筑不是一门在基地上建造、而是建造基地的学科。[1]

——马里奥·博塔

 

莫尔比奥中学作为“提契诺学派”重要建筑师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的早期代表作,是一场建筑竞赛的成果,也是博塔的第一个大型项目。

 

在提契诺地区城市扩张的1970年代,这所学校是下莫尔比奥地区(Inferiore Morbio)的一个开放项目,位于一个被起伏山丘包围的开阔区域内。博塔通过一个放在河谷边缘的超长纪念性体量,定义了整个城市开发的边界,并将整个学校的场地设计得充满公共性。设计跨越了市政排水、建筑、景观和交通等诸多部门边界,所有要素都被整合在一起——正如他自己提出的“建造基地”的宣言。

 

莫尔比奥中学谷歌地球鸟瞰
远眺莫尔比奥中学与城镇的关系 | ©Mario Botta Architetti

综合体由三栋独立的建筑组成,分别拥有不同的功能:教学楼沿着峡谷的边缘向南北延伸,重新划定了开放空间的边界,并通过一个亲密的户外活动空间(露天剧场)与体育馆连接——该体量从主轴方向旋转了30度。管理员的公寓呈双箭头形状,位于体育馆对面;还有用来停放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有顶廊道。在教学楼前的草坪上摆放着一个花岗岩雕塑《半淹没的人》(Semi-submerged man),这是皮耶利诺·塞尔莫尼(Pierino Selmoni)1979年创作的。

 

莫尔比奥中学地面层平面 | ©Mario Botta Architetti
莫尔比奥中学一层平面 | ©Mario Botta Architetti
莫尔比奥中学二层平面 | ©Mario Botta Architetti
入口,左边是体育馆,右边是管理员公寓 | 摄影:李菁琳/有方
露天剧场 | 摄影:李菁琳/有方
教学楼,建筑面前的雕塑是《半淹没的人》| ©Mario Botta Architetti
教学楼 | ©Mario Botta Architetti
教学楼底层用来停放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有顶廊道 | 摄影:李菁琳/有方

教学楼的细长体量由重复的建筑单元组成,每个建筑单元则由桥梁结构连接的四个教室组成。它们在三个层级上进行铰接:一层的门廊,二层的教室,三层的实验室和特殊教室,从而实现单个教学单元的功能自治。在八个教学单元中,每个单元都为教学活动的自主组织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群体的聚集和不同教学周期之间的共同活动。

 

教学楼剖面 | ©Mario Botta Architetti
教学单元与南端图书馆及礼堂等集会空间的连接 | ©Mario Botta Architetti
教学楼入口 | ©Mario Botta Architetti
教学楼入口 | 摄影:李菁琳/有方

贯穿建筑内部的中央大空腔是空间的主轴,作为整个序列的支柱,通过纵向天窗保证其光照。它的两边都是教室,形成了教学楼内主要的交通路线。大空腔不仅构成了教学单元之间的联系,也构成了教学单元与位于建筑最南端的图书馆和礼堂等集体空间之间的联系。

 

贯穿建筑内部的中央大空腔 | ©Mario Botta Architetti
既是空间的主轴 | 摄影:李菁琳/有方
也构成了建筑内部的主要交通流线 | 摄影:李菁琳/有方
两边都是教室 | 摄影:李菁琳/有方

“阳光将我们带回到建筑长而直的轮廓,锯齿状的天窗稍微突出,使屋顶与后面相映衬的山丘背景略微参差。当我们走近这座建筑时,可以观察到光线是如何在建筑底部进行“挖掘”的:阳光穿透空间,形塑它们的轮廓,在光滑紧凑的玻璃表面上探索,揭示出由大型开口、有顶空间、长门廊和景观组成的空间秩序。在后面,可以再次看见景观——建筑后方的树林。

 

微妙的切口,暗示着模块化单元的重复,带来对人造物构造、组织方式的直接感知。它是整个景观的组成部分,它似乎存活在一种永恒的状态中,这种状态属于产生它的最古老的事物。”[2]

 

入口门厅 | 摄影:李菁琳/有方

楼梯间 | 摄影:李菁琳/有方

中央主轴 | 摄影:李菁琳/有方

礼堂空间 | ©Mario Botta Architectti

 

“我认为,在今天,建造建筑是一种抵制身份丧失的方式,一种抵制由现代社会典型的消费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平庸化、扁平化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更多的是一种伦理现象,而不是一种美学现象。”[3]

——马里奥·博塔

 

博塔的建筑总是有着很强烈的视觉品质(Image Quality),这可以理解为对新秩序和新意义的文化反抗意图。在更大体量的设计任务中,几何形状变成了巨型结构。[4] 博塔在莫尔比奥中学项目里使用桥梁的建构类型来组织八个教室群,使得该建筑群成为一个有序的建筑组合,有着相应的开窗、柱廊、门廊和通道。模块化单元的重复塑造了建筑的整体形状,并使建筑的组织结构变得显而易见。最后用一个带天窗的中央空腔,在简单的建筑形式内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空间。

 

模块化的空间构成 | 摄影:胡义杰

将教学空间细分为重复连续的功能体块的方法,仿佛变成一种托词;通过大型线性体量中包含的严格序列,为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层次;这一巨大的信号指出了周围乡村城市退化的可能替代方案。通过入口门廊——连接了建筑前面宽敞的景观空间和后面的树林——的透明性,每个体量都与周围环境建立起相应的对话。

 

体育馆体块临街面 | 摄影:胡义杰
体育馆底层架空 | 摄影:胡义杰
两个体块构成的学校入口面 | 摄影:胡义杰
教学楼体量与背后群山 | 摄影:胡义杰
教学楼底层长廊 | 摄影:胡义杰

项目旨在解决社区的问题,首先要创造一个空间,一个直接表达其文化需求的物理场所,再超越这个维度,成为标志着整个时代文化的精确参考。博塔通过项目的所有元素,强烈地寻找一种“新的环境平衡”;项目最终所达到的系统“清晰”和“简约”的极致综合,充分表达了建筑师创造人与环境之间新维度的想法:更关注古代的价值,同时又能够产生新的文化表达。

 

 

注释:

[1]www.botta.ch/en/PRINCIPI

[2]Mario Botta, Complete works, Volume I, 1960-1985, Federico Motta Editore, Milan 1993, page 38

[3]Mario Botta. from Stuart Wrede. Mario Botta. p67.New York: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1986.

[4]Stephen Sennott, Encyclopedia of 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 Volume 1 A-F, Taylor & Francis Books, 2004.

参考资料:

[1]www.botta.ch/en/SPAZI%20DELLA%20CULTURA?idx=25

[2]Mario Botta, Complete works, Volume I, 1960-1985, Federico Motta Editore, Milan 1993, page 38

[3]Emilio Pizzi. Mario Botta: Works and Projects. p152.Second spanish/english edition. Barcelona: Gustavo Gill, S.A., 1991.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提契诺学派
经典再读
马里奥·博塔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