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地图141 | 武汉:江河纵横

建筑地图141 | 武汉:江河纵横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1.10.18 11:26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显然,“水”与“城”的关系是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处于华夏地理版图中心的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这些都对武汉的城市与建筑发展带去重要影响。

 

201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批准,武汉成功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由此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后疫情时代,武汉也正在、即将落成一批新建筑。

 

于江城,你期待看到什么新故事?

 

武汉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武汉红钢城设计创意中心更新改造

设计:都市再生,2021

坐标:武汉市青山区工业三路

 

摄影:四目空间摄影 刘安琪

项目改建自钢城第三小学。设计首先解锁中轴线上最大的公共开放空间,完整保留既有教学楼,拆除操场及场地内其他建筑,展现完整的南侧历史建筑界面。通过“红钢之丘”景观建筑化的设计手法,与南侧城市核心设施互动并预留其主入口。屋顶“红钢之冠”的平台,又可从视觉上连接北侧长江与南侧红钢城片区。

 

设计将新老建筑脱开,对保留建筑进行整体结构加固,新增部分全部采用预制装配体系钢构,一方面减小对既有建筑的影响,提高建造效率,另一方面是武钢精神设计转译。北立面尽量保留各个时期的历史痕迹,既有1950年代的红砖、1970年代的水刷石、1990年代的瓷砖,又有当代的钢丝网。

 

在功能转换方面,尝试通过展览馆、图书馆、艺术讲堂、星空球场、生活美学馆等复合功能,共同带动区域活力,并试图承接武汉城市级文化事件,将钢城三小改造成为武汉设计创意中心。

 

 

02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设计:Studio Libeskind,2018

坐标:武汉市琴台大道169号

 

©Hufton+Crow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坐落于武汉市汉阳区,由建筑师丹尼尔·李布斯金的工作室负责建筑设计,北京直径叙事工作室负责总体策展与展览设计。博物馆最具标志性的设计是立于广场之上、一个像方舟一样的结构。由几何钢板包裹的反抗重力形式,让人想起场地的工业过往。

 

进入室内后,展览空间被分为四个主题。博物馆二层是一个半圆形的礼堂,有一个“眼孔”,打开后可以看到隔壁老钢厂的全景。中庭连接了建筑的三层,同时将自然光引入展馆。顶层画廊的空间是为正在进行的临时展览预留的。在建筑的顶端,结构上的开口变成平台,访客可以走出至平台上眺望武汉城。

 

 

03

武汉大学当代楼

设计:MENG本原设计研究院(深总院),2017

坐标:武昌区育才路武汉大学

 

摄影: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始建于1893年,依珞珈山而建,为典型的山地建筑群落。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整体校园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本次项目基地位于武汉大学主校门东侧,毗邻纯步行用途的八一路,是武汉大学整体空间轴线上最为重要的起始点。

 

方案以“珞珈山门、传承创新”为创意出发点,通过绿庭高台、青砖飞檐创造出武汉大学百年传承、高山仰止的门户形象。同时通过更为现代的空间语汇及新材料新技术的选用,展现武汉大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高校风范。

 

建筑采用绿色琉璃作为屋顶主要材料,并以坡屋顶的形式融于校园之中。墙身采用青砖,通过理性、逻辑的立面设计,形成建筑独有的历史厚重感和标志性。基座部分半隐半显,连通室外广场和内部庭院;结合楼梯、台阶和坡道,在不影响建筑整体比例的前提下,延续武汉大学“高台”的整体文脉。

 

 

04

峦舍·东湖小白

设计:王冲工作室,2021

坐标:武汉市洪山区吹笛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摄影:朱雨蒙

“峦舍”是璀璨都市之外的情感出口,寄托着人们不断逝去的乡愁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设计师来说“最美的风景是人”,不仅要将引入景观,还要吸引人,让这里发生更丰富的活动。

 

受到乡村法规的限制,改建仍需保持建筑的原有轮廓,但其内部空间变得十分丰富。村子里的水杉和随处可见的坡屋顶带来设计的线索——房屋原有的简易屋顶被拆掉,新塑的混凝土屋顶暴露出粗野的肌理,空间中冷色的工业质感和暖色木纹取得了视觉的协调。

 

自然材料带来温暖的触感,大小坡屋顶下也容纳着不同的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狭小和高敞尺度的转换,这无疑也是遍布均质空间的都市中难以传递的稀缺体验。设计灵感来自于攀登武汉丘陵的经验,又得到北宋山水画《晴峦萧寺图》的印证:在登高的路途中,中国意境的山丘上出现了亭塔、楼阁、水榭、茅舍、板桥……构成了人们驻足回望的“岑峦”与”重台”。峦舍(Step House)即得名于此。于是,层层叠叠的平台出现在公共空间之中,形成“登楼”的动线,丰富游走的感受,并放大空间感。折叠楼梯也勾起好奇心,吸引人们不知不觉向上攀爬。

 

 

05

武汉船厂社区中心

设计:gad,2020

坐标:武汉市武昌区白沙洲街街道堤东街

 

摄影:建筑译者·姚力

项目位于武汉白沙洲原南华船厂地块,紧邻长江,基地向北可远观鹦鹉洲大桥全貌,景观视野尤为舒展。旧工业基地的集体记忆与中山舰的历史片段,无疑是铺垫展馆设计构思的底色。在此背景下,建筑师认为与其设计一处纯美的建筑,不如回应历史与当下现状更为触动人心。

 

建筑本身是多义的,既直抒凝重的张力,也诠释力量与轻盈的共存。建筑底层无窗且内收,在镜面水池的映衬下,如同行驶的船舰,带来动静对比趣味,巨舰的形式寓意不言而喻。随着角度变化,建筑又如一张薄纸被折叠塑造,外观用铝合金穿孔板材包裹,以轻质感化解固有的沉重印象。利落切削的开窗,透露内在与外观的个性反差。一系列层叠对比的多义表达,让建筑本身更具细腻的可读性。

 

 

06

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图书馆

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16

坐标: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理工大学

 

摄影:邵峰

图书馆位于平坦宽阔的轴线中心,是整个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主入口通过对传统斗拱、排架的拆分和重组,以钢结构构架演绎传统木构的形态。东西立面覆以木色金属板,并将校园历史文化通过抽象篆书文字镂刻之上。将楚文化进行抽象和演绎,使历史底蕴在新建筑上得以延续和传承。

 

设计提取传统院落的精粹,以立体庭院的方式营造绿谷的意向。玻璃中庭悬挂绿色垂幔,形成对直射阳光的有效遮挡,也营造出绿意盎然的中庭效果。同时在首层基座跌台绿化设置雾喷,改善图书馆建筑的微气候。

 

 

07

武汉硅谷立方

设计:NBBJ,预计2022年完工

坐标:武汉市洪山区高新大道1000号

 

图源:NBBJ

武汉硅谷立方(即:武汉硅谷小镇A-A地块项目)总规模达92公顷,是新城总体开发的一期项目。项目基地处于总体开发地块的中心位置,北接商办地块,南邻住宅地块,发展定位是成为硅谷小镇的门户所在。

 

作为硅谷小镇首个启动施工的项目,新建筑的设计从每个方向上望过来都将具有高度可视性,用于带动未来分期发展的持续成功。NBBJ的设计重视办公健康,不仅着眼于个体健康,还着眼于团队健康、组织机构的健康,乃至社区的健康。设计旨在为租户和访客打造一个畅通连接的垂直社区,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办公场景与选择,并确保建筑的良好采光与自然联系。

 

建筑内所有的办公配套,其中包括健身中心、咖啡厅、会议室、VIP会所、空中花园等,都将战略性地布置在一个连续的条形体当中。条形体从地面层盘旋而上,并在各个方向上界定建筑的外墙范围。在建筑外部,条形建筑体量与办公建筑体量通过互联结合而开辟出一座大型的、共享式开放庭院。在建筑内部,办公空间将由一个两层通高的创新中心空间衔接起来,创新中心空间将作为办公场所的公共客厅,使人们得以在社区氛围当中开展交流合作和社交互动。

 

 

08

腾讯武汉研发中心

设计:栖城设计,2016

坐标:武汉市江夏区腾讯大道1号

 

摄影:章勇

摄影:吴清山

与中国其他经济开发区一样,在亚洲最大城中湖——汤逊湖所在的武汉江夏区,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几年时间将会从乡村变成产业园,再变成城市。而作为湖边的第一个办公建筑,设计如何解决快速的需求迭代及冲突,是建筑师要考虑的第一问题。

 

集约、宽容度、抵抗力、弹性,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要素。设计项目7.5万方,共五层,通过三次转折完成了平面塑造。建筑沿着湖面线性折展,产生更多的湖景可视角度。设计将每个平层办公区放到最大,以多条竖向交通核支撑起,这样的沟通和协作效率最高,空间使用的集约性和弹性也好。为打开主入口通向湖面视线,设计了10 X 30米的建筑架空,形成湖景景框。由一条水带将入口引向湖面,场地景观也沿着这条水带展开。站在大悬挑的斜墙下,可以看见远处的大桥,又能吹拂到湖面来的湿湿的风。

 

 

09

个个世界-林间木屋

设计:个个世界+先进建筑实验室,2021

坐标:武汉市蔡甸区索河镇索马路附近

 

林地鸟瞰 摄影:伍婷
“魔方” 摄影:伍婷
“积木” 摄影:伍婷
“竹蜻蜓” 摄影:伍婷

延续自然野居试验,“个个世界-林间木屋”跳出面积大小的思维惯性,将注意力放在居住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师保留了场地内的每一棵树,延续原有林地和农田的小径和肌理,而木屋均采用自主研发的轻盈木质结构装配建造。空间给出的答案与日常的居住体验相距甚远,甚至有些偏执;但“小”尺度会让人离材质更近,让人变得更加敏感。

 

孩子们说房子就是丢失在森林里的玩具,玩具变成了房子,家人们住在里面。这是设计的开始,所以木屋被命名为“积木”“魔方”和“竹蜻蜓”。“积木”和“魔方”是几个木块拼成的房子,内部模块的功能分别是入口、客厅、阁楼和休憩空间。体块围合出了院落自身的私密性,最大的空间是起居室和阁楼,落地窗将环境收入其中,是休憩的最佳场所。“竹蜻蜓”是睡在“天上”的房子,一个小小的木头盒子被架空在5米高的空中,通过长长的楼梯才能抵达。一层是一个绝佳的烤火和聚会的场所,被房子遮蔽,同时被树林包裹。离开地面可能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居住的一种可能。

 

 

10

武汉鹤自然保护区鹤馆

设计:GBBN,2019

坐标:咸宁市咸安区仙鹤湖湿地园

 

摄影:姚力

在亚洲各地,丹顶鹤一直被认为是长寿、不朽和精神超越的象征。设计从一个简单的纸鹤开始:精致的折痕在手工打磨的混凝土外部被连接起来,精密的浇铸在玻璃面板上,最终会将空间封闭起来。

 

折叠处的开口使这个小而亲密的空间拥有周围湿地的广阔视野,在这里可以观看丹顶鹤在葬礼仪式上的飞行表演。咖啡馆的螺旋楼梯通向天窗下的冥想平台,在宁静的环境中增强了飞行的感觉。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文字来源事务所官网,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建筑地图
武汉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