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斯卡帕一生中最重要的5个作品

斯卡帕一生中最重要的5个作品
编辑:李菁琳 | 2024.03.19 15:03

意大利人文主义建筑与艺术·第6期考察 正在招募!

详情可联系客服咨询:youfangtravel

 


 

意大利殿堂级建筑师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的建筑,是以石头为主堆砌而成的诗;每一个凝结了时代记忆的细部,皆有如建筑之诗的语言重心,各自展现其独特的脉络。斯卡帕的设计可以看作是威尼斯文化、艺术的切片。所有被放入的元素虽属于过去,却脱离了传统转化为新的表现,由此通向未来。

 

有方“意大利人文主义建筑与艺术”第6期考察(出行时间:2024年4月29日—5月7日),将前往威尼托地区,探访斯卡帕一生中最重要的5个作品:布里昂家族墓园、奎里尼·斯坦帕利亚基金会、奥利维蒂展厅、卡诺瓦雕塑博物馆和古堡博物馆。

 

斯卡帕在这些项目里所展现出的细心考量,是奠定其作品最终质感与精巧并存的重要基础。这些手法与做设计的态度,值得每一位后辈建筑师学习。

 

 

布里昂家族墓园

Tomba Brion

1969—1978年

 

布里昂家族墓园平面

布里昂家族墓园是建筑史上不朽的作品,是凝聚了斯卡帕一生设计手法和理念的集大成之作。

 

墓园位于意大利北部小城圣维托,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1968年布里昂夫人为纪念其亡夫而委托斯卡帕设计。项目至1978年建成,斯卡帕本人于同年逝世,也最终长眠于此。近期正于院线热映的电影《沙丘2》,也选择在墓园里取景(作为皇帝的居所)。

 

墓园在村子原有的公墓后面围成一个L形,里面有数座家族纪念碑。斯卡帕像做浮雕一样在这片平坦的土地上雕刻出一系列沟渠、蹊径、平台和水池,散落其间的石棺形态奇异而抽象,如同硕大的护身符。露出水面的混凝土墙已经风化,像被湮没的考古遗迹。礼拜堂和布里昂夫妇的拱顶墓室在场地中被旋转了45度。

 

©Giovanni Nardi

墓园内部的基本布局策略是将主要路径贴近公墓一侧,并串联几个重要的建筑。两个出入口中的一个位于公墓轴线的尽端。这条轴线的另一端是一条丝柏树林荫小路。

 

斯卡帕在方案的后期发展出通廊(Propylaea)的概念,通廊向路的方向探出,在态势上可以看做是一段延长了的道路。这段通廊是隐蔽的,入口处种植了垂枝雪松,人需要拨开帘幕进入。通廊内部上方有一些空隙,使少量光线渗入,这使得整个通廊的光线来源以及视觉焦点都来自尽头的景框——由两个圆互锁组成的图形,天空与围墙被裁剪进来。通廊内部有75厘米的高差,通廊内部的台阶偏向一侧,暗示主动线在左手方向。当人走上去时,有种与右侧虚空并行的感受。

 

通廊 ©Jacopo Famumaro

随着人的上升,景框内的景象也在变化,人可以看到更多的草地,然后是水道,并来到一个与通廊方向垂直回响着水声的廊子。廊子左右各有一个开口,左边连接拱顶墓室,右边连接冥想亭。

 

拱顶墓室
冥想亭

从整个墓园的布局看,拱顶墓室被安放在阳光最充足的地带,并处于空间的焦点,拥有两个方向的景观。布里昂夫妇的石棺安放在这里。在另一地块上,布置着父母墓室、礼拜堂、丝柏树园及另一个出入口。

 

礼拜堂是最具公共性的建筑。村里的居民可以使用这里举办葬礼。从入口看过去,建筑师将礼拜堂让到一边,通过视线的贯通将人引向深处。

 

礼拜堂让到一边 ©diarioinviaggioit
礼拜堂外部 ©diarioinviaggioit
礼拜堂内部 ©diarioinviaggioit

内外部的关系是定义内部氛围的关键。周围一圈由60度倾斜的围墙环绕,这个倾斜的动作模糊了墙的感觉,而是介于墙和雨棚、遮阳板之间,使得对内有种庇护的姿态。墓园内部被部分地抬高了75厘米,这样外面的人难以窥测到内部,而里面的人却可以在路径中不同的高度望到外面,远处的小镇时而显现,时而隐藏。每一个到来的人,都在上上下下之间,感悟着生命与时间。

 

布里昂家族墓园 ©diarioinviaggioit

 

奎里尼·斯坦帕利亚基金会

Fondazione Querini Stampalia

1961—1963年

 

基金会及庭院一层平面

奎里尼·斯坦帕里亚基金会建筑主体部分建造于1513-1523年,富丽堂皇的房屋被石膏和壁画所覆盖,氛围典雅。斯卡帕在1959年至1963年间对这座建筑进行了修复更新。

 

由于威尼斯的特殊地势,基金会在翻修前时常水患成灾。斯卡帕没有把水拒之门外,反而让它在建筑里流动得更加自由,更加戏剧化,以流动的水体赋予建筑以动感与变化。斯卡帕构想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的容器,由一道路牙石将平面分为标高较低的水沟和高一些的地面,水沟容纳和引导洪水,地面是正常使用的空间。水从水道入口的铁栅门流入,沿着墙进入展室,走道成为了桥,不同潮位的水在分级地面上涨落,水体被建筑塑形,建筑亦由水体塑形。

 

斯卡帕的“桥” ©Simon Yin Photography

基金会的庭院是斯卡帕最精彩的庭院作品之一。

 

庭院面向室内一侧用一道矮墙收边,在行为上建立了室内外的连续。矮墙增添了一道微妙的围合感,使人的感知边界外移,在室内活动的人可以很自然地走出去,在矮墙周围休憩。

 

建立室内外的连续性

庭院中的混凝土构件都以某种方式与白色大理石制的老门廊相协调,例如使用白色骨料打磨,以及使用白色石材作为端部的收头。斯卡帕在材质的运用上展现出先知般的敏感,这是他对威尼斯建筑最大的贡献。威尼斯不像罗马和佛罗伦萨,它的水压太低,你在这里绝少看到喷泉。然而斯卡帕仅用最微小的高差变化谱写出一首水的奏鸣曲,一座藏在小巷深处的水景园。

 

水景园 摄影:陈杨/有方

 

斯卡帕分解建筑的时间不再是条分缕析的解剖性的时间,而是个人感受威尼斯水域环境的印象主义时间,一种微晃的摆脱了现实框架的时间,把水城特有的现象从原先的着落中抽离出来,再聚合在一起给予人们感知威尼斯的奇异角度。当代建筑历史学家纳普利亚尼用“隐喻”来评价斯卡帕的这一设计,正如卡尔维诺所言“我每次描述一个城市,其实都是在讲威尼斯的事。”

 

白色石材作为端部收头 ©胡晓劼
庭院水景 ©胡晓劼

 

奥利维蒂展厅

Negozio Olivetti

1957—1958年

 

平面与剖面

奥利维蒂展厅坐落在圣马可广场西北侧角落,一栋15世纪有两层拱廊的老行政宫底层,于1958年开幕,由当时奥利维蒂品牌的掌管人亚德利安诺·奥利维蒂(Adriano Olivetti)委托斯卡帕设计。

 

©thaddeuspj

陈列室是长21米,宽5米,高4.4米的一层空间,南侧朝向圣马可广场的拱廊是入口,后侧临运河,自然照度极低。斯卡帕通过面向广场的大面积落地玻璃窗,夹层面向广场的杏仁形窗户,以及临河一面透过柚木格栅的水光反射,尽可能多地获得自然光。同时在墙面上排布长方形乳白色磨砂玻璃,玻璃后方布置荧光灯形成墙面光柱,改善了室内光线效果。

 

入口空间 ©ORCH_Chemollo
一层展厅 ©George X. Lin

在店中央,新增的直跑楼梯是空间的视觉中心,楼梯踏步采用浅灰白色的奥瑞希纳大理石,每一级踏步看上去都悬浮着,且长短不一地向水平两侧延伸,挣脱了通常楼梯那种直线的框架限定,而与楼梯栏板、楼梯侧边的展台形成一体。

 

精致又精确的楼梯设计 ©Simon Yin Photography

奥利维蒂项目的设计难点在于苛刻的层高条件以及狭长进深的平面,斯卡帕的方案利用动线和结构巧妙地扭转了场地的劣势,获得了出色的空间体验。

 

最终的空间动线,从简单的折返,发展为两次往复运动:两座廊桥交通相互独立,从而延长了体验的路径。通常来说,建筑师会避免人走回头路,但是在特定的尺度和场地条件下,这样的动线不仅成立,还能营造出精彩的空间体验。

 

斯卡帕将建筑的前部和后部塑造成品质迥异的空间,通过雕塑、洞口等空间道具,引诱人们在两个端头间往复运动,并将体验逐步推至高潮:拨开眼形窗的格栅,俯瞰圣马可广场的景色。

 

南北方向往复运动的动线 ©Simon Yin Photography
端部设置眼形窗 ©George X. Lin

 

卡诺瓦雕塑博物馆

Museo Canova

1957年

 

扩建体量

1955年在卡诺瓦诞辰200年前夕,威尼斯艺术监督办委托斯卡帕设计位于波萨尼奥的雕塑石膏模型博物馆扩建项目,来展示一些创作过程中使用到的石膏模型以及一些小型的大理石或陶土制的作品。场地中原本有一座画廊,造于1831—1836年,是新古典主义的巴西利卡式建筑。加建部分的场地选在老画廊的西侧,是一个狭长的刀把型地块,面积约160平方米,远小于老画廊。

 

斯卡帕的场地策略可以用“一道墙”和“一道缝隙”概括。新空间和老画廊之间空开一段距离,以黑白两色的卵石铺地,与尽端的花园衔接。面对巷子的一侧,守着用地红线使用墙体收齐,并使用颜色相近的抹灰,并在檐部使用线脚。通过尽量压低通过尺度、材质、细部的操作,使新空间和老画廊在外部关系上相协调,并突出了老画廊的体量。

 

新老画廊在外观上相协调

斯卡帕根据地块天然的几何属性,将扩建部分连接成两个体量:一个有着方形平面,另一个则是梯形。并通过操作屋顶和地面的高差、洞口,营造出两个体验迥异的尽端式空间:一端升腾,另一端宁静而深远。

 

阶梯式体量的一侧是实心墙,另一侧是钢柱和横梁,部分被玻璃覆盖,部分被维琴察石材覆盖。奥里西纳石材地板被切割成大块,随着一端地形逐渐收窄,斯卡帕利用三个高差塑造了一个逐渐下沉的动线(这个操作也同时咬合着外部界墙的尺度),并在尽端室外设置水池和花园。通过这些操作,为欣赏三女神像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人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

 

博物馆一层平面 图源:Carlo Scarpa Museo Canoviano, Possagno

 

新老画廊之间的关系,连接处留出缝隙,引入天光 ©Giovanni Porcellato / Museo Canova
像望远镜一样延伸的空间
尽端的三女神像,身上是定位用的铅制黑点 ©ÅKE ESON LINDMAN

平面短臂的一端是个高起来的方形平面空间。斯卡帕没有使用普通形式的洞口,而是将四个角部打开。每个角窗都由三片玻璃组成,如同棱镜一样,将天空的景色和光线剪切下来,通过仰望的视线在人和天空之间建立了直接而异样的关联。洞口为展陈带来充足而特别的光线:北向的洞口提供从天花到地面全域的漫射光,南向洞口则为墙面带来线性的光影。这样的洞口为空间带来异常明亮而升腾的感觉,十分契合卡诺瓦雕塑的主题。

 

©Giovanni Porcellato / Museo Canova

 

古堡博物馆

Museo di Castelvecchio

1957—1958年;1959—1964年;1965—1974年

 

古堡博物馆平面图 ©有方

古堡始建于1354年,由当时城主斯卡里杰利(Scaligeri)家族修建,1796年被拿破仑军队占领,并加建了兵营建筑,迄今经历过两次修复。第一次是在1926年,由建筑师弗拉迪(Forlati)设计,双层兵营的一侧被改造成一个历史宫殿——立面改为对称布局,所有门窗都换成了哥特风格,军营的操场也被改造为意大利风格的花园。改造后的古堡,被抹去了其所有军营的历史痕迹。

 

古堡博物馆庭院

古堡项目从1957年启动,直到1974年才全部建造完成。历时18年,可以将其明显地分为三期:

 

一期(1957—1958)改造范围主要在西翼,包括城门的挖掘,宫殿和塔楼的修缮性改造以及东侧画廊一层的临时性改造。一期的主要目标是疏通东西两翼地面层的动线,为日后的整体改造做准备。

 

二期(1959—1964)改造范围主要在东翼建筑、大庭院以及城墙附近的交通连接,并与一期改造的内容连成一体。二期改造结束之后,古堡博物馆开始对外开放。

 

三期(1965—1967,1969,1973—1974)的内容以查漏补缺为主。主要包括图书馆、办公室等功能。

 

其中第二期最为关键,运用了手术刀般精准的动线组织和局部空间塑造,现代展陈与历史遗存之间形成双赢的关系。

 

一层展厅
一层展厅 摄影:印玺
一层展厅
一层展厅 摄影:胡康榆/有方

斯卡帕将主入口移到庭园的东侧角,并利用两条横贯庭园东西的平行的紫杉树篱,在视线上和流线上,将庭园的对称性打破。将骑马人雕塑置于历时层次最丰富的地方,并利用天然的高差设置动线。室内通过利用旧的构架和洞口,营造出适合漫步其中的展陈体验,并通过新的材料,例如抛光抹灰、混凝土、陶土砖等,衬托展品的特质。

 

层次最丰富的骑马人雕塑空间
二层画廊
画廊与城墙的连接处
连接画廊、城墙、阿杰迪河城垛步道三方的楼梯
从三层画廊可登上护城墙,这里从2007年开始才对游客开放,可俯瞰整个庭院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意大利
斯卡帕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