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地图115 | 战后的米兰

建筑地图115 | 战后的米兰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1.04.08 17:04

“二战”后的意大利建筑界星光熠熠。工业中心米兰更是走在时代前端,在一批先锋建筑师的助力下,现代设计声名远扬。

 

在米兰,就连公寓楼都时髦得不得了。这种时髦感,来自于意大利建筑师将传统转换为现代的独特手法。这或许要归功于吉奥·庞蒂(Gio Ponti)、路易吉·莫雷蒂(Luigi Moretti)、路易吉·卡恰·多米尼奥尼(Luigi Caccia Dominioni)、伊格纳奇奥·贾代拉(Ignazio Gardella)等建筑师在他们那个时代里,对城市记忆、图像、传统、历史的讨论;这样的讨论一直延续到下一代人,延续到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对城市的讨论,使得意大利人转换传统进行设计的做法逐渐通行于世。

 

这是米兰建筑地图的第一篇,重点关注“二战”后城市中优秀的住宅建筑设计。米兰的时髦,在这些公寓楼项目中一览无遗。

 

米兰战后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加拉拉特西公寓

Gallaratese II Housing

设计:Carlo Aymonino & Aldo Rossi,1971

坐标:Via Cilea 106

 

©杨天周

成长于战后的建筑师卡洛·艾莫尼诺和阿尔多·罗西试图借助城市类型学来融合传统与现代。在加拉拉泰西住宅的设计中,艾莫尼诺通过在不同平台上设置半圆形剧场类型来为这座郊区集合住宅重塑城市公共空间,罗西的白色长条形住宅则参照了米兰传统的外廊式住宅,其精确的光影效果让人沉浸于历史遐想之中。

 

 

02

公寓楼

Residential Tower on Milan's Piazza Carbonari

设计:Luigi Caccia Dominioni,1962

坐标:Piazza Carbonari 2

 

©Giorgio Casali/Domus
©Vincenzo Martegani

路易吉·卡恰·多米尼奥尼(Luigi Caccia Dominioni)被喻为塑造了米兰的城市建筑师。他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建筑作品,其中又以住宅建筑最为知名。

 

位于Carbonari广场上的公寓楼是多米尼奥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因为它既身处国际粗野主义的风潮之中,同时又引发了对米兰传统住宅类型学的“语义扭曲”,这非常地具有他的风格。他不断地参与进设计与建筑之间的对话。在这座建筑中,勃艮第颜色的砖表皮和交错的屋顶轮廓给人带来一种感知和空间不和谐的错觉。通过看似随意的开窗,一种抽象的质感被引入到公寓楼立面中;但事实上,每扇窗户的位置都被巧妙地调整过,以适应室内家具摆放的位置[1]。

 

 

03

公寓楼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via Massena 18

设计:Luigi Caccia Dominioni,1963

坐标:Via Andrea Massena 18

 

©Marta Cassany

公寓楼位于贸易博览会附近的一片绿地中,沿着东西轴线垂直于道路,因此否定了与周围建筑对齐的传统公寓排列方式。公寓从一个矩形平面开始,地上共设计了九层。在这个项目中,多米尼奥尼熟练运用了六边形熟料瓷砖,与浅色木制窗框形成对比,这些空心砖在形状上重复出现,组成多米尼奥尼建筑中常见的蜂巢状。有评论家认为,这是建筑师对伦巴第地区乡村建筑语言的当代重新诠释。

 

在多米尼奥尼的公寓建筑中,没有总是相同的标准平面,而是取决于公寓需求所产生的空间节奏。对公共空间的高度重视,是另一个重要的特点。而这再次体现在Francesco Somaini的参与上,他被委托在公寓的主中庭设计大理石马赛克地板。

 

 

04

公寓楼

Apartment Building in via Nievo 28/a

设计:Luigi Caccia Dominioni,1957

坐标:Via Ippolito Nievo 28/a

 

 

建筑在地面上共有九层,其特点是极端的平面多样性,这也反映在立面的上——没有节奏重复的开口。立面覆盖着蓝色的熟料砖,使用了与立面齐平的金属型材。唯一的例外是一些起居室,它们被通高的窗户封闭,被配置为带有轻微悬垂的玻璃盒子。建筑师特别注意公共区域的设计,邀请Vigoni设计花园,Francesco Somaini设计中庭地面,墙壁用威尼斯灰泥处理。多米尼奥尼的平面图里,螺旋形的楼梯系统发挥基本的几何重心作用。建筑的每一层都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以适应业主的需求。

 

 

05

圣方济各教堂

Church of S. Francesco al Fopponino

设计:Gio Ponti,1964

坐标:Via Paolo Giovio 41

 

 

意大利建筑师坚信历史语言的有效性。Gio Ponti完成于1961-64年的圣方济各教堂就是其中一例。中间入口与两侧辅房构成一个舞台背景般的正立面,挖空的正立面削弱了教堂的体量,形成面具一般的效果,使得其上的建筑语言成为一种历史化的符号,成为城市公共空间。

 

 

06

公寓楼

House in piazza Sant’Ambrogio 16

设计:Luigi Caccia Dominioni,1949

坐标:Piazza Sant’Ambrogio 16

 

©Filippo Romano
©Arnout Fonck

建筑为矩形平面,地上共有五层。这是多米尼奥尼的家族住宅,也是他战后创作的第一件作品,被评论家描述为“对贵族宫殿主题的现代和个人诠释,并根据与圣安布罗乔广场的历史背景关系进行了重新解读”。

 

主立面的分层让人想起文艺复兴时期宫殿的立面,按顺序对应:底部,带阳台的连廊层,涂成深色的二、三层,以及被金属护栏保护着的最高层。最高这一层让人想起传统的伦巴第阳台栏杆,它们装饰着由建筑师父母姓名首字母组成的铝制字母组合。

 

 

07

商住办公综合体

Corso Italia 13

设计:Luigi Moretti,1956

坐标:Corso Italia 13-17

 

©studio VAN

 

该综合体由几个建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街区,以半公共庭院为中心,人行通道和内部道路交叉,与地下车库分离。沿着Rugabella大道,有一座三层的建筑,(一楼是商店,上层是办公室),这标志着干预的边界;沿着Corso Italia,三层和九层楼高的体量俯瞰街道,融合成一个精致交互着的形态,其中最高的建筑体量似乎侵入了街道;地块内部用于居住的双塔,其前面有一条长长的垂直狭缝,里面设置了凉亭和供公寓使用的阳台。

 

 

08

维拉斯卡塔楼

Torre Velasca

设计:BBPR,1958

坐标:Piazza Velasca 5

 

 

维拉斯加塔楼位于米兰市中心,距离米兰大教堂直线距离不超过400米,由横跨战前与战后的著名意大利现代建筑事务所BBPR设计完成,主要解决了在历史环境中如何建造高层这一难题。

 

建筑被划分为底层用于办公的空间,以及顶上7层用于居住的公寓。地下两层用作建筑系统、仓库和车库,地面层和第一层用于贸易。地面层还有一个画廊,这也是BBPR的构思。在结构层面上,塔楼由两个电梯室组成核心筒。它们的两侧是在立面上伸展出的三脚支柱,通过窗户的完整,与支架之间空隙的相互作用,使塔楼的立面充满活力。

 

 

09

米兰当代艺术馆

Padiglione d' Arte Contemporanea

设计:Ignazio Gardella,1954;1996(翻修)

坐标:Via Palestro 14

 

©吴限

历史照片 ©PAC

从场地的形态出发,建筑被设计成梯形平面,共高三层。用于陈列雕塑的空间位于入口之后,在一个与花园相通的房间里,落地窗户向花园景观开放。中层有一个用于陈列画作的空间,使用可移动的隔板分隔,由于屋顶上的一系列开放天窗(1996年重建后拆除了),这一层空间拥有自然采光。在第三层和最后一层有一个矩形的空间,用来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和艺术品,通过一个连续人工照明的阳台可以俯瞰下面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以单独使用,但在五个斜屋顶的序列下无缝衔接。

 

两个主要的立面根据面向的不同景观使用了不同材料:俯瞰花园的立面由紫红色的釉面瓷砖覆盖,面对街道立面使用了石膏而显得相对封闭。朝向公园,需要调节射入画廊的自然光,这促使建筑师设计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屏障”——可以沿着垂直轴滑动的百叶窗。在画廊窗户前有一组Fausto Melotti的作品“I Sette Savi”的复制品。

 

 

10

Ponte Sesto公墓扩建

Extension of the Cemetery of Ponte Sesto

设计:Aldo Rossi,1995

坐标:Rozzano

 

 

在完成摩德纳的圣卡塔多公墓项目之后,阿尔多·罗西在Ponte Sesto公墓扩建项目里继续着他对建筑与死亡主题的研究。作为公民墓地,Ponte Sesto公墓扩建首先被定义为一段道路的建设,这是一条连接墓地入口和内部小教堂的路径。在罗西的作品中,城市规则经常成为一个隐喻,从中引出项目更普世的意义。

 

项目里只有些许不动声色的扩建,它试图融入周边的地区:一条由一系列拱廊建筑所定义的路径,这些拱廊建筑的功能包括骨灰堂和降解堂,它们高一层至两层不等,朴实地遵循着总体设计;强调透视的力量和对道路的感知,路径最终通往尽端的小礼拜堂。礼拜堂和火葬场本象征着死亡的仪式感,但在这个项目中似乎变得具有家庭、亲密和大众的性格,具有公民的、集体的价值[2]。

 

 

参考资料:

[1]https://pinupmagazine.org/articles/luigi-caccia-dominioni-milans-hidden-master-of-architecture-and-design

[2]http://www.lombardiabeniculturali.it/architetture900/schede/p4010-00516/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建筑地图
意大利战后建筑
旅行
米兰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