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青海海北州中藏医康复中心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青海海北州中藏医康复中心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编辑:李敏 | 2020.11.13 11:25
摄影:孙博怡

设计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地点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建筑面积  30000平方米

建成时间  2020年


 

海晏县中藏医康复中心是集医疗、康复、养老于一体的医疗平台,建设等级为二级甲等医院。用地面积7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按照300床规模进行设计。

 

康复中心依托当地藏医特色和气候条件,采用“旅游+康养”模式,除解决当地的医疗需要外,还将与当地旅游资源挂钩、发展具有藏医特色的康复养老产业。

 

摄影:孙博怡

当下,由于医疗功能的日益复杂,和人们对医院空间带给人精神影响的长期忽视,医院建筑被认为正逐渐丧失其自身建筑学价值。海晏县中藏医康复中心的设计,以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方式,营造了一个植根并得益于当地条件、旨在使人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治疗和康复的公共空间。

 

摄影:孙博怡

回应海北藏族自治州当地气候和地方文化,借鉴传统藏式建筑原型,康复中心的各个功能子项(门诊和医技、住院部、康复部和行政办公)被安排在一系列或有封闭屋顶、或完全开敞的庭院中,保证了中心功能的合理划分和有效联系,形成沿水平方向延展生长的建筑形式,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兼具地域性和当代感的标志性建筑组群,并力求反思和避免当地现有建筑中常见的、简陋的功能主义或肤浅的符号化手法。

 

摄影:孙博怡

建筑师志在将医院进行重新定义,使其作为一个社会事业机构,不再仅仅局限于医疗流程本身,而成为吸引人群、以自身空间品质关照人们的情绪和精神、从而为其提供人文关怀的市民公共场所。


凭借其宜人的园林化环境和室内近乎纪念性、精神性天光中庭,康复中心将作为一件真正的建筑作品,而非只是房屋或功能容器,在疗愈人们身体的同时给予他们精神慰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院的作用就恰如一座寺庙。在人们愈发关注他们各种经历体验的质量和感受的时代,医疗建筑作为一种回归、恢复其自身品质的“建筑”,为人们带来了良好的体验。

 

摄影:孙博怡

与兴建集中性、大体量的单体建筑不同,该项目采取了分散的庭院式总图布局,和尺度更小、建筑进深更加紧凑的单体方案,并遵循低技、可持续的设计策略,应用了包括被动式降温与通风、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生态型透水地面和雨水回渗利用系统等在内的适宜技术手段,以使康复中心成为一个低碳、环保的项目。

 

摄影:孙博怡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首层平面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层平面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三层平面图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青海海北州中藏医康复中心

项目地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用地面积:75,7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6年—2017年

建成时间:2020年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刘玉龙

建筑设计:刘玉龙、姚红梅、胡珀、祝远、王灏霖、李炎、于晓苏、朱丽

结构设计:任晓勇、刘梦娇、黄靖文、李果

给排水专业:刘福利、张琪、徐青、刘玖玲

暖通专业:于丽华、韩佳宝、贾昭凯

电气专业:崔晓刚、徐慧影、贾启超、潘敏

建筑摄影:孙博怡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青海海北州中藏医康复中心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