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北京建院项目: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西校区

北京建院项目: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西校区
编辑:宋诗雨 | 审校:李博超 | 2025.05.23 09:34
图书馆
报告厅

设计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 北京大兴

建成时间  2021年

建筑面积  18.2万平方米

摄影  朱勇、杨超英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大兴区第一中学西校区占地19.03公顷,建设规模18.2万平方米,被列为北京市大兴区重点建设项目,是北京市重点中学新建规模最大的校区,也是北京市体育田径类特长学校,在校师生总数可达6000余人。项目包含初、高中部(初中24班、高中72班)、行政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1200人体育馆、标准8道游泳馆、200米标准室内跑道等)、图书馆(30万册藏书)、1200座报告厅、宿舍及食堂(2500余师生同时食宿)、400米标准跑道操场及看台(看台下设100米室内标准跑道)、绿园及主校门等。

 

▲ 项目视频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行为的空间逻辑——

以学生行为模式为依据,营造多样化的学习空间,打造寓教于行的场所环境

 

如何规划这个超大规模的校园,成为设计的巨大挑战和出发点。设计团队从北京城市肌理的历史演化中提炼出符合东方审美的布局特点:轴线布局、层次分明、收放有序,并以中国传统书院育人实践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来贯穿校园环境内外关系的空间营造。

 

“双轴并置”——校园公共建筑空间轴和高中教学空间轴控制着校区的规划结构,使群体建筑空间既和谐有序,又具有“多场耦合”的系统特征。公共空间轴串连大门—升旗广场—图书馆—报告厅,并联系东西两侧高、初中部,形成“入门—崇礼—受教”的空间序列;教学空间轴由南北贯穿的换课走廊连接学校核心组团,两条轴在北侧交汇联系东西两组体育片区。

 

项目顶视图
中轴线—图书馆南立面
中轴线—报告厅南立面

校园东侧为高中部各栋教学楼,西侧为各科实验楼,设计充分利用建筑组团、形式及景观条件,营造了一系列高质量展览、交流、学习、休憩空间——在校园的东、南、西部形成了8个各具特色的室外庭园,结合教学楼屋面为教师设置了“减压花园”。设计中充分考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室外行为模式,以量化分析的数据为依据设置亭、榭、桌、椅等多种设施小品,为学生提供“零死角”的多样室外公共空间。

 

特色的室外庭园

校园各空间的室内设计同样注重行为逻辑。图书馆室内不设分隔,以中央庭院串联各层,打造全开放式流动阅览空间。教学楼各层室外游廊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结合独立的垂直楼梯为学生提供一个“不闭馆”的课外学习场所。报告厅前厅、食堂、体育中心综合馆及风雨操场空间强调开放性,不仅满足各自的基本功能,还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场地选择。公共卫生间与室内区域之间采取“熔断式”设计,有效避免室内环境的气味污染。

 

图书馆大厅
报告厅前厅
高中楼教学走廊

 

基于效能的技术考量——

以高效能为目的的技术实践,打造技术应用型校园

 

教学楼的外窗均采用遮阳—反光一体板:下部防眩、上部导光,朝向走廊的内侧窗采用防火磨砂玻璃,在有效遮阳的同时解决教室采光均匀度的问题。教室设置的“一步阳台”利用学生课间行为促成教室自然换气,优化空气质量。宿舍楼采用偏角布局,使寝室均有较好的南向日照,可实现太阳能热水器日常供水。整个校园贯彻“海绵校园”理念,通过下凹绿地、透水铺装将雨水滞渗、调蓄。

 

教学楼遮阳设计
偏角布局的宿舍楼

该校为田径特长校,因此在设计充分利用了室内外地上地下空间,合理规划了完善且专业的训练设施:设置中国田联认证的400m室外跑道、利用看台下方设置室内100m训练直跑道、运用转弯处起坡设计在体育中心地下设置专业室内训练200m跑道,满足专业田径特长生的训练需求。为保障地下运动空间的使用体验,体育中心设计了下沉庭院,既解决了疏散,又为地下空间引入了自然采光和通风。

 

体育馆
体育场
体育场看台下方100米跑道与体育馆下200米室内跑道

多种建筑仿真模拟技术参与优化设计,通过不同情景下的人流模拟、日照模拟、室内光环境模拟等手段优化校园物理环境,实现节约能源,提高建筑的舒适度与可持续性。尤其是校园无障碍方面,设计做了充分考虑:建筑出入口采用缓坡或坡道形式;教学楼的各层均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其他功能的单体建筑首层均设置无障碍卫生间;体育馆、报告厅设置无障碍坐席;男女宿舍均设置无障碍房间。校园投入运营后师生反馈环境体感舒适,人性化设计反响突出。

 

教学楼人流模拟分析

 

基于场所的知识构建——

深挖场所意义,建构空间知识系统,暗藏知性趣味

 

设计将教学楼的走廊、过厅、阳台、楼梯、屋顶等各种可利用的辅助空间功能化,提升其利用效率的同时,创造了多维度的学习和社交场所。教室外走廊结合立面窗形变化设置模块化储物柜,为走班制教学解决储物难题;普通教室与实验教室分层并置,通过换课走廊实现“理论—实践”的即时转换,提升了学习场景的连续性与流动性。图书馆、报告厅、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绿园等丰富的空间和设施,为特色课程及学生社团提供场所。设计还将花房、锅炉房、污水处理机房等设施景观化,整合为生态装置“绿屋”“绿塔”等作为科普园地。校园投入运营后师生反馈空间趣味丰富,教学生动直观。

 

教学楼走廊的多种功能属性
绿园生态绿塔

设计基于中学校院建筑的空间特点,用现代手法表现檐下、游廊、挑台、亭榭、浮桥、庭院等室外空间,传达中国传统古典空间神韵。建筑造型强调以当代设计语境表达传统意味,通过错落的建筑体量及恰当的屋面处理手法,形成协调中有变化的校园风貌。立面以清水混凝土、砖、木等材料为主,以瓦、石、砾点缀,结合金属收边与玻璃外窗,一同构成简约宁静的书院气质。建筑和空间本身成为了教具,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将中国传统建筑韵味体现在具有教学特性的现代空间中,是本项目在建筑文化领域的开拓性贡献。

 

绿园一角

 

基于产品的全程优化——

设计、施工全过程把控及优化,以最终形成高完成度的建筑产品为总体目标,组织各类工作

 

为达到项目的高完成度,设计团队在设计阶段整合十一个子项的总体设计工作,设置设计总负责人及项目经理统筹工作,并针对每个子项设置子项设计总负责人,依据总控设计及子项设计形成每周技术例会制度,以便传导设计意图与保障技术落地。同时在非精装修区域——教学楼、食堂、体育中心等重要空间进行室内装修整体设计,经各方共同努力,在成本精细与效果可控下一体化施工完毕。非精装修区的室内装修整体设计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区政府、区教委以及学校的高度评价。

 

食堂室内
体育馆室内

施工阶段除了各层级负责人密切配合现场工作外,设计团队设置项目总协调人直接对接各相关单位,总体组织协调、沟通、配合各个相关项目团队——主体设计单位、专项设计单位、用户单位、代建单位、施工总包单位等,形成最少每周2次的服务例会,第一时间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类问题。设计团队努力克服各方困难,在施工2年多的时间里每周前往2次工地,实施精细化工地服务,全力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设计团队以持续饱满的服务精神和专业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教委、校方及参建各方的认可。

 

 

完整项目信息

时间:2015年—2021年

面积:18.2万平方米

类型:公共建筑

状态:已建成

地点:北京大兴

业主: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与环艺设计院、建筑与工程咨询院、复杂结构研究院、第九建筑设计院)

主持建筑师:米俊仁

设计团队:李大鹏、张曾峰、任振华、宫新、聂向东、段世昌、邢丽艳、刘立杰、赵亦宁、康晓鹍、宋立立、赵丹蒙、郑小双、袁雯雯、范蕊、黄汇、展兴鹏、董鹏程、马培培、董晨、李玎、王亚东、姜吉佳、王宁、解菲、齐鸿儒。

摄影:朱勇、杨超英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北京
北京建院
教育建筑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