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师在做什么90 | 卢志刚:建筑设计是一个做情怀的行业

建筑师在做什么90 | 卢志刚:建筑设计是一个做情怀的行业
张远博 | 2015.05.11 15:36

采访时间:2015年5月

卢志刚,米丈建筑创始人。他最近完成了历时三年的无锡蠡园中学项目,在校园空间设计上他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和诗意的元素,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带来的全新的成长和感知环境。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品性兼优的建筑必须在完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之上,通过设计本身,创造出新的体验和价值。对于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他认为建筑设计以后基本上是一个做情怀的行业,最后剩下的都是喜欢它的人。他想送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一句话:无论是否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建筑师,成为一个丰富的人更加重要。

有方:最近在做的项目是哪些?

卢志刚:最近在做几个学校、博物馆和办公楼的项目。进展到不同的阶段,有方案、扩初和施工图。最新完成了一个中学的设计,是无锡的蠡园中学,历时接近三年时间,学校的建筑类型,是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它首先要重视功能性和经济性,但在精神性上也有很大的空间,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正面临一些新的变革机会,在对教育的方式和理解上比以前有了进步和解放,同时传统的应试教育部分对学校和主管部门也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新时代的校园空间设计来说,我们在保证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一些新的方式。在学校建筑中加入更多的人文和诗意元素,创造丰富空间变化的同时,构建贴近自然的学习生活模式,让学生在校园中能接触到植物、光线、形体的演出。我们努力表达出的建筑本身应该具有的精神面貌,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带来的全新的成长和感知环境。

▲鑫园中学夜景

▲鑫园中学鸟瞰

▲鑫园中学屋顶庭院

▲鑫园中学图书馆室内

▲鑫园中学模型

校园基地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一条河流将基地分割为南北两块。我们的构思是“一条浮在空中的飘带”,克服河流带来的割裂的同时,将不同功能的建筑体联接起来。“飘带”上依次分布着行政楼和教学楼,体育馆、学生餐厅与室外体育场相连。贯通六个建筑体二层的连廊,有效地激活了校园建筑的组织秩序。在不同的区域,空间随着连廊的转折运动而变化,建筑体也在这种运动之中层层地叠出。建筑外立面模拟水波的变化,由下而上层层递进,宛如微风拂过的水面。立面采用光滑的铝板,使这种弯曲的姿态显得更加柔和。曲面一进一退之间,原本单调的走廊就有了更为丰富的变化。往外突出的部分,给孩子们课余休息预留了更多的驻留空间。连廊围合成的中心庭院,形成整个校园的公共区域。图书馆和报告厅,被分别安排在位于中心庭院两侧的下沉空间内。二者上方倾斜的屋顶设置了圆形采光窗,自然光线的投射,使室内环境变得诗意而柔和。

▲鑫园中学概念分析图

中达电机总部办公楼的项目也是刚刚竣工,我们全过程设计,包括建筑、室内和景观。这种私营业主的项目是我们项目中比较多的,完成度也相对比较好控制,毕竟业主自己使用的房子,自己都会比建筑师更用心的去做。

▲中达电机总部办公楼

有方:和过往比,最近做的项目有哪些新的思考或尝试?

卢志刚:尝试让每个项目都更加有趣,因为一个完整项目的实施,花费的时间还是很长,其间的波折也会很多,可以说每个房子建造起来都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因此,珍惜每个建造的机会其实归根到底是对于自己时间价值的珍惜,因为让自己满意的房子和草草而就的房子,都会占用我们的时间精力,为什么不把每个项目都做好一点呢。建筑首先要成为一个有品质的建筑,必须完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而在此之上,通过设计本身,创造出些新的体验和价值,就会让这个建筑有性格,成为一个真正的品性兼优的建筑。在每个行业中的高手,并不是通过眼花缭乱的手法来做一个简单的事,而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最复杂的事,这其间的差别就是真正的能力了。

有方:当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你去现场的频率如何?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卢志刚:我们曾经在很多不同的城市做项目,南北东西,但是如果你不经常去现场,按照中国目前的建造方式,是很难做出完成度好的房子。因此后来我们把自己的活动范围收缩到以长三角为中心,基本可以开车或高铁很快能去的地方,这样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到建造的现场。基本我们的项目地点都比较集中,每周都会去现场,每次去也都会去不同的工地,这样效率相对比较高,对现场的控制也比较好。去得多了,问题也就比较少了。

有方:当下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卢志刚:困惑依然是如何让设计中的那些好的想法能更好的实施,因为建造过程不是建筑师一个人说了算,往往要将很多坚持的东西,从一个人的想法,变成大家共同的想法。这个过程中需要技术过硬、意志坚定,也需要技巧。当房子完成的时候,总会由于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诞生很多遗憾,而且很多东西在后期总结的时候,还是有机会可以通过多做一些工作来避免。所以经验(技术和沟通)的累积应该是持之以恒的。

有方:如何看待建筑设计行业现在的处境?打算怎么应对?

卢志刚:建筑设计现在才是真正回归到正常状态,几十年的红火,让这个行业脱离了本身的特质。并不是行业中的每个人都是喜欢做设计,很多人做设计是为了做公司。但在正常状态中,建筑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并不是一个能赚很多钱的行业。每个项目都不一样,与人的元素高度链接的商业模式,是商业模式中很低级的模式。要在这个行业发财致富的人现在基本都可以转行了,不论他用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和奇思妙想,都没戏。建筑设计以后基本上是一个做情怀的行业,最后剩下的都是喜欢它的人。我们会坚持下来,因为我们还是喜欢做设计。

有方:如何看待参数化设计?你认为参数化会导致一场建筑的革命吗?

卢志刚:技术的进步会带来新的设计和建造方法,参数化已经对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建筑也会有更多更新的表现形式。但是不管如何变化,建筑中基本的情感还是那些,手法会丰富,内容还是那些内容,相对一件工业或生活产品而言,建筑对于形式追求的重要性会相对弱些。

有方:最近读的有趣的书是什么?

卢志刚:最近在看《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非常精彩的文字,更精彩的是赖特的人生,绝对的励志。成为一个成功的建筑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丰富的人,技术是做建筑的基本技巧,但做好建筑就需要一个人本身的修养与厚度了。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封面

有方: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

卢志刚:最近和朋友去了日本关西,基本每年都会去,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受,我们去的大都是游客罕至的地方,但无论自然还是城市,都能感觉到一种自信、尊重和责任,这些都是一个良性的社会和其中公民应该有的气息。也是我们与之最大的差距,还好现在我们渐渐慢下来了,也渐渐有些希望了。

有方:最喜欢的、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谁?

卢志刚: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们建筑学一年级的一位年青老师,李郁葱。很不幸,去年因为车祸去世了。教我们的时候刚毕业,还是助教。也许并不能称的上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但是却让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建筑是那么一个可以让人热爱的事物,这种感觉也许只出现了一瞬间,但却真真实实地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轨迹。

有方:最近有发现对你特别有启发的建筑师吗?为什么?

卢志刚:一般很特别的启发都来自于不是建筑师的人身上。以前更多的交流圈子都是专业内,但是后来慢慢发现,一首动听的歌,一段优美的文字,一个精彩的展览,一幕优雅的景致,都会带给自己很多不同感受。建筑师的理解力和同理心很重要,要能体会不同情感,往往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视界。现在有很多机会和不同的人交流,学到的东西远远超出了专业的范畴。

有方:上学时,哪门课让你最有兴趣?

卢志刚:建筑设计,因为上课很开心,也可以得高分,而且不费力。

有方:毕业后工作中第一个教训是什么?从中学习到什么?

卢志刚:毕业了在华东设计院工作,工作氛围很好,无数和蔼的老工程师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有问题,总能得到很多无私的帮助。称不上教训,应该是一种人生经验,或是一种态度和品格,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应该全力地帮助别人。

有方:最近哪件社会议题最让你关注?

卢志刚:“互联网+”,如同每一个时髦的玩意,我们总是把它用在我们所能想到的地方。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大家的连接方式,但是,不管方式如何,我觉得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也许是自己落后了,太没有互联网思维了。

有方:最近除了设计外,花最多精力的活动是什么?

卢志刚:做木作的设计和制作,算是我们的另一个有趣的事情吧。相对建筑来说,设计师对于结果的控制能更加强,而且,这也是让我们能满怀情怀地做建筑的一个大胆尝试。

有方:送句话给将要毕业的同学吧……

卢志刚:无论是否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建筑师,成为一个丰富的人更加重要。

建筑师简介

卢志刚

1997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997~2005年,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任主任建筑师、建筑创作所副总建筑师 。2003~2004年,获法国总统奖学金,赴法国巴黎凡尔赛建筑学院进修。于2005年创建米丈建筑事务所。在建筑实践的同时,创立米丈堂文化,主编《米丈建筑地图》系列丛书,力求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在中国的城市建筑与广泛大众之间,搭建一座对话的桥梁。2012年起,创立米丈堂木作工坊,是在传承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的“木作”概念的基础上,将建筑与室内空间、家具综合考虑,创立中国本土的高端物生活品牌。曾获首届上海市青年建筑师新秀奖金奖、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13年AD100中国最具影响力建筑设计精英,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青联委员。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建筑师提供。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人物
卢志刚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