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贾斯特斯·达辛登(Justus Dahinden)
项目地点 中国台湾
建成时间 1960年
本文文字由有方整理,照片由YHLAA工作室建筑摄影师李易暹授权发布。
公东教堂位于台东市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私立公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公东高工)内,该校由天主教白冷会瑞士籍神父锡质平(Hilber Jakob)创办于1960年,引入德国、瑞士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当时偏远落后的台东培养技术人才。
公东教堂由瑞士建筑师贾斯特斯·达辛登(Justus Dahinden)受邀设计,于1958年开始建造,1960年竣工。这座清水混凝土大楼被认为是台湾地区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体现了功能设计与建筑创新的独特融合。建筑高四层,兴建之时其四周仍是一片田野,因此它成为当时台东县最高的建筑物。
大楼融合了现代主义建筑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将多重功能与空间变化整合于一长方形体量中,为学校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一至三层楼为实习工厂、教室及宿舍等世俗空间,以现代主义的功能概念安排;顶层的小教堂宗教空间,以情感性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构成。微暗的小教堂空间运用斜面屋顶、彩绘玻璃窗、喷置粗面水泥砂浆的墙面、清水混凝土和原木构成的座椅,结合圣坛微光和线性天光,创造出一种厚重、静谧的圣堂空间。
教堂内部非常朴素,“苦路十四处”彩绘玻璃、铁艺耶稣雕像与圣坛上的羔羊图像是仅有的装饰。室内的光线主导着观者的注意力与行进路线;自然光可透过西面零星散布的彩绘玻璃窗渗入,或者从东墙上方的光缝洒下,抑或间接透过钟楼开口落入。这些多样化的采光手法,可见建筑师在设计手法与空间氛围营造上,受到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朗香教堂和拉图雷特修道院的深刻影响。
建筑师达辛登与结构师E. Schubiger合作,采用了当时台湾地区少见的板结构设计,为大楼的建造施工节省了一半的钢筋用量,这在当时那个建材稀缺且昂贵的年代,具有重要意义。构造系统整合了工厂、教室、宿舍与小教堂的各种不同尺寸与空间需求,并与裸露而粗犷的清水混凝土材料默契配合。建筑以看起来严谨规整的语言,实现了动态与弹性的空间组织,达成结构、空间与形式三者合一。
在材料上,达辛登选用清水混凝土与裸露砖材,或许有个人喜好和当时材料获取条件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材质能强调教堂建筑应有的感性、诗意与简朴特质。他认为“粗野主义”是一种发自内在而显于外的态度,其表象的简朴是内在真诚的外露,目的是在唤醒人们对空间品质的敏锐感知。
公东教堂建成至今已逾六十年,被认为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之一。建筑在1999年的“9·21”地震和2002年的“3·31”地震中遭受损坏,被列为危楼。2004年,大楼进行了彻底的结构检查,随后依靠捐款进行了为期六年的整修工程,使教堂恢复了原有的功能。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Justus Dahinden
结构设计:E. Schubiger
设计时间:1957—1960年
摄影师:Yi-Hsien Lee
Instagram:@nevermind1107
小红书:94183595338
参考资料
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modernist-symbolic-design-justus-dahinden-kung-tung-church-taiwan-09-04-2024/
https://libap.nhu.edu.tw:8081/Ejournal/AR01000209.pdf
https://archi-tec.com.tw/2020/06/%E7%A7%81%E7%AB%8B%E5%85%AC%E6%9D%B1%E9%AB%98%E7%B4%9A%E5%B7%A5%E6%A5%AD%E8%81%B7%E6%A5%AD%E5%AD%B8%E6%A0%A1%E8%81%96%E5%A0%82%E5%A4%A7%E6%A8%93/
https://tour.taitung.gov.tw/zh-tw/attraction/details/49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C%E6%9D%B1%E6%95%99%E5%A0%82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版本转载。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里佳山老建筑改造项目|东大院ATA工作室
下一篇:办公室扩建:旧厂房隔间的再生 / 脚本建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