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Z'scape 致舍景观
项目地点 河北秦皇岛
建成时间 2023年
占地面积 1.8公顷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阿那亚北岸嬉水公园,是连接社区南北的活力主轴,它模糊了传统乐园、公园、家园的边界,融合了社区里的商业和住宅,为北岸生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与生机。
▲项目视频介绍 ©Z'scape
致舍通过探索新的空间组织和路径体验的方式,突破商业街景观的常规模式,运用“水”这一统一且具有连续性的设计语言串联场地,去繁就简,独特地将蜿蜒的水系沿着350米的商业街,南北贯通铺设,并以纯粹的材质去营建林下无障碍的畅行空间。
同时,我们从场地附近的海滩沙丘地貌和海洋生物的形态出发,提炼和塑造了艺术地景和景观雕塑,使之成为与“水”相融的景观元素。在设计中通过对无形之水元素的多种有形呈现,不仅勾勒出现代社区中“小桥流水人家”如诗画般的理想家园景象;也在“溯溪”这一动态路径的过程中,为不同的人群带来了行走中的风景和与水互动的多样体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乐园、公园、家园
当我们探讨北方海岸时,该地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被视为塑造其独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重要因素。冬有冻海冰原、寒风呼啸、广袤而孤独;而夏季的海岸随着度假人群潮水般地涌入,是碧海蓝天、活力四射的度假胜地。这种季节性的反差,恰如自然界潮汐般的周期变换,展现了北方海域的自然韵律之美,彰显了北方滨海生活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秦皇岛阿那亚作为这一变迁的见证者与参与者,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和运营维护,早已超越传统度假区的范畴,成为了一个集丰盈内容与品质生活体验、亲近自然文化艺术的北方滨海社区。阿那亚北岸是老园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沉淀后,向北扩展的新生代社区,位于河海交汇地带。先期落成的九期社区有近三千户人家,有北岸礼堂、友谊湾、雀跃镇、中庭商街等公建商业及运动配套,功能完善、生活便捷。九期社区离海岸有一定距离,而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生活构想中,水从未缺席。它显现于诗文、图像,传达的却不仅是风景,更是空间、记忆与感知。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描绘的“小桥流水人家”,不只是简单的自然景观范畴,更是中国人心中的家园印象和乡情寄托。小桥是连接与沟通,流水关乎生产与生活,也是时间和生命的流动,人家则是与土地相连的人间烟火。人们在“林泉高致”与“截溪断谷”中,望水、游水;在“曲水流觞”与“浮瓜沉李”中,引水、用水;在寄畅园八音涧与环秀山庄问泉亭,涉水、听水。“水”是空间要素,也承载人们对水畔生活的共同想象。从人对水本能的亲近感及多元的需求出发, 包裹在北岸社区之中的商街轴线上,需要营造一处亲水之地,兼具乐园、公园、家园属性的北岸嬉水公园应运而生。
场地——路径与体验——场所
我们首次来到场地时,建筑已经封顶,两侧是笔直而清晰的住宅建筑边界,中间是呈点状分布的商业盒子。从景观的视角出发,经过平整后的带状场地显得空旷而生硬。
受“小桥流水人家”的启发,致舍景观用曲水贯穿场地,通过现代景观的设计语言和手法,塑造一个林下无障碍的、老少皆宜的场所,试图在北岸社区中唤起对中国传统家园的记忆,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曲水不仅带来动人的景观, 也能成为场所精神的载体,它融合了社区的商业和住宅,通过创造性地营建“溯溪”这一体验路径,将乐园与公园融入在家园之中。
溯溪是近年夏天最为盛行的户外活动。山风徐来、林间清凉、溪水潺潺,人们徒步走入山野,蹚水而行,欣赏大自然的峡谷溪涧草木,感受行走之中变化的风景,体验人与自然的交流。在这一视角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最早对“溯溪”的详尽记载。缘溪而行,忘路之远近,抵达世外桃源,再回头却已“不复得路”,“溪行桃花源”是时间维度上不可复制的体验,更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理想家园的接近与回归。
“溯溪”画卷
阿那亚北岸嬉水公园沿着中央水系展开,是在350米蜿蜒变化里的一幅“溯溪”画卷,承载着人们社区生活的动与静、声与色。
相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中多数水景是几何形内聚的水池或折线性的水渠,这里给使用者的印象更接近自然的曲水溪流。它有长度、有高差、有起伏跌宕、水面开合,又统合于纯粹的自然石材。配合地形起伏与截面宽窄,自然形成不同的深浅与流速,给人在溪、涧、潭、瀑等不同水体中穿行的变化感受。水系从南向北分为:泡泡广场、分水为岛(鱼嬉林间)、聚水为潭; 环水为洲(漂浮绿岛)、叠水为瀑; 旱溪 ; 曲水为湾(跳泉广场)、浅水为溪、涌水为泉;石上清泉 、夹水为涧、汇水于水剧场。
泡泡广场:在水系南端衔接着第八食堂市集的公共区域,圆形铺装图案中心冒出的涌泉,彷佛是朵朵泉眼,和拱形的线泉及四个石柱间的喷泉形成了溪流旅程的开端。
鱼嬉林间:溪流在此处水面扩大,分水为岛,这些大大小小的岛屿是从海洋生物鲸鱼的形态出发而提炼的艺术地景。 我们曾在阿那亚海边完成了一组景观艺术装置鲸鱼秋千,鲸鱼朋友从大海来到北岸,水中小岛像鲸鱼露出水面的柔软背部,活灵活现的鲸鱼在此遨游,换气吐水。
水边新月形的地形像滨海沙丘一样起伏。这里流水、鱼群、涌泉、水线水雾交织,岸边还设置了互动水枪,是最受人们喜爱的林下嬉戏区。
聚水为潭:像大自然中的山溪汇聚为“潭”,流淌的小溪由浅入深,至此安静下来,同环抱的鱼尾状地景形成独特的圆形空间。
环水为洲:位于中段商业与住宅衔接处的空间稍为开阔,圆形的绿岛居中,由孤植大树水系环抱而成“洲”。周边增加自行车踩水互动装置,是聚集人气的活力广场。
石上清泉:这是北段水系的起点,《园冶》中的“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就是关于园林中水与石互相借用衬托关系的描述。水从石雕上跌落,也是在场地没有大高差的情景下,营造声景的一种方式。这里还结合了互动装置,突出了流水的动势,也得天然趣味。
夹水为涧:北侧蜿蜒的林下溪流,部分地形抬升,如新月形的海岸沙丘起伏而起为“涧”。
汇水于水剧场: 像一首交响乐的结束,水汇聚在圆形水剧场。它连接了商业街和对面的雀跃镇,以多种喷泉的形式,组合成为一个欢快的庆典广场。
在“溯溪”画卷中,面对地下管井等诸多不利因素的限制,我们尽量多种植了林木,营造出绿意盎然的林下曲水。我们用高大的乔木构成绿色的空间框架,种植白蜡、元宝枫、山丁子等;林下则采用简洁而通透的地被设计,微地形的草丘与片状的穗花婆婆纳、卡尔拂子茅、蒲棒菊等在林下空间蜿蜒交织,与水系园路的曲线相呼应。景观设计利用植物塑造空间,在一片绿意中实现了公共水系区域与私密住宅小院之间的过渡和转换,又借其通透性促进了视觉与感知的相互渗透。
探索与思考
1、景观的时间性与路径体验
在北岸嬉水公园,清晨,小溪在疏朗的林下蜿蜒流淌,宛如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画卷,让人们在行走中欣赏流动的风景。随着日光渐盛,这片景致也变成充满活力、公共开放的嬉水乐园;当夜幕降临,临街店铺华灯初上,点点灯火倒映在水中,水系也成为凝聚商业活力的场所。
北方寒冬,雪景增添艺术地景之美,静闻落雪无痕。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到来,各自在这片景观中通过“溯溪”路径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并在时间的推进中促进人与景之间的相融相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连系与情感交流。每一刻的风景都承载着时间的印记,与人的内心产生共鸣,共同编织出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独特记忆。
2、 无界与包容
嬉水公园模糊了乐园、公园、家园的边界, 整条水系是开放、连续的,人们可以沿水而行、涉水溯溪,也可以便捷地从任意方向跨过。其连续而平缓的曲面变化让边界模糊消隐;没有高于地表的折形护岸让水体更具开放性与亲近感;同时公园的景观与商业建筑和住户院落的标高保持水平,全域没有任何台阶,这些都保证和包容了全年龄的人群,能够无障碍地进行和参与各种活动。小孩、成人、老人均可沿溪畔驻足休憩,用各种行为方式与水亲近;自行车、滑板车、户外小推车亦能在水岸商街间自由穿梭往来。
3、无形之水与有形呈现
江河湖海、溪涧潭渊、细雨清泉,自然界的水体有着不尽的生命力。水是无形的,不拘泥于固定的形态。水体景观由自然的气候风光、地形地貌、外部空间共同决定。南宋画家马远在《水图》中通过对水的细致观察,用不同笔法描绘了十二种形态各异、意境深远的水的形象,如“洞庭风细”“层波叠浪”“湖光潋滟”“云舒浪卷”“寒塘清浅”等都表达自然的韵味和生命的律动。
在嬉水公园中,地形高差变化和水底地貌特征决定了水流的具体形态,地形的起伏与截面宽窄的差异,形成了水在深浅、宽窄以及流速上的多样化表现,进而形成了溪、涧、潭、瀑等拟自然水体景观。同时,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水与周围环境——天空、日月、树影的关联,风拂水面的波纹、雨中泛起的涟漪,共同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场景,为人们带来多样化的感官体验。水以其利万物而不争的特性,展现了其适应万物、顺应自然的智慧。
嬉水公园里的水声也增添了景观的律动,汩汩的涌泉声、潺潺的溪流声、哗哗的瀑布声都是亲近自然的声景呈现,“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戏水装置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水体的表现形式,有线性、珠状、扇形、雾状、花篮状的喷泉、跳泉、涌泉、气泡泉等,为嬉水公园的水增添了更多的动态美感,触发着人们的感知。
4、多元的水乐互动体验:等待、寻找、追逐
北岸嬉水公园的水乐互动体验不仅涵盖了常规的水枪、踩水自行车等活动设施,也进一步探索了人与水之间细腻的感知与交流。这种体验不仅体现在欢闹的嬉水活动中,还渗透于等待、寻找与追逐等行为当中。
在商业街区的圆形跳泉广场,珠状跳泉的时间随机设置,灵动而有趣。在就餐时段,广场上总会“长”满了等待捕捉水珠的孩童,他们手持纸杯,瞪大眼睛静待跳泉喷发,这种“等待”成为了一种与水互动的乐趣。孩子们不仅是在等待水珠,更是在等待一种惊喜和不确定性带来的快乐。当跳泉终于喷发,他们迅速捕捉水珠,即时的反馈和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互动体验的乐趣。
除了等待,孩子们还在浅水溪流中发现了新的玩法,将折纸而成小莲花和小船等放入溪水中顺流而下,享受“追逐”的乐趣。藏在树梢的喷泉、忽而跃出广场的拱形跳泉、躲在小桥下偶尔冒出的涌泉、平静水面下忽然汩汩翻涌的小气泡,都为人们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有缘者得之”。人们在水景间或坐或行,在“寻找”中激发起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也成为嬉水公园独特的吸引力。
5、艺术地景与雕塑
设计灵感来源于场地附近的海滨沙丘地貌和海洋生物,通过对鲸鱼、珊瑚、水母、自然中的石林石柱、沙丘等的抽象提炼与演变,将其转化为溪水中的地景、雕塑、水桌、座凳,成为与水系相融的景观构成元素,这些艺术地景和石雕也都成为人们“溯溪”路上难忘的记忆点。
6、图纸与落地
对于林下曲水这一形式和语汇都尽量纯粹的设计看似简单,却对设计、施工图图纸以及施工中工艺的精准度有很高的要求。灵光一现的设计灵感在草图中表达,在方案中推敲,通向落地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设计师的考验不只是停留在图纸层面;在图纸与落地之间,设计师与业主团队一起与施工队、设备供应商、苗圃等专业团队保持不间断的沟通、现场监理施工进度、收集反馈意见、调整优化并有效地执行,这一系列举措对设计的精准落地和工程质量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控制曲水的宽度与深度,我们在标准段里推敲了好几个斜度方案,绘制详细的剖面图纸,最终通过现场打样确定实施的版本。首先保证水深在0到450毫米安全深度之内,同时也为了维系水系的流动性,设计模拟了溪流的自然坡降;在地库顶板、建筑出入口的高差限制中,精确计算并设计水流的方向与起止点,并尽可能延长其流程。
水系南端的“分水为岛”,是嬉水池也是艺术地景,抽象的、不规则的鲸鱼形体在图纸的精准表达和现场施工把控上都有难度。在施工图纸完成后,针对此处我们再次进行模型复建,对每处弧面进行细致的微调,使其造型更加流畅优美,然后通过模型再次生成等高线,反馈到施工详图中并据此严格指导施工。嬉水公园在林下无障碍的畅行空间之下,分布了泵房2个,大小的设备基坑28个,设备井30余个,水电管线纵横无数。
为了实现无边界的溪流水岸,我们采用了两种规格和面层材质的小料石,拼合后形成的曲面肌理柔和而流畅;倒角与面层处理也控制在不会硌脚,也不容易被滑倒的范围。对于局部,由于地库顶板标高的限制,无法实现水体连通的部分,采用和溪流同种铺装材料,营造了曲形的旱溪,以色彩深浅变化暗喻水体深度,从而在视觉上保持整体的连贯性。
在石雕专项,我们全程参与了从概念方案、模型推敲到绘制详图,从选石到与加工厂家多次沟通,把控石雕体形、石材阴刻深度、面层质感细节,最后指导现场的摆位安置石雕。甲乙方和各团队合作的全过程就像是一根链条,环环相扣才能保证落地较好的品质。
结语
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讲述了以打渔为生的武陵郡渔人进入桃花源之前的一段经历,他顺着溪水行船,由于专注于周围的景色,或内心对未知的向往,忘记了路程的远近。这不仅展现了渔人的心理状态和冒险精神,也象征着渔人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024年阿那亚戏剧节以“常规和例外”为主题,我们也期望这个用不太常规设计手法营造的北岸嬉水公园,能经历时间的考验,成为一个例外的、有独特记忆感的存在。它不仅是为北岸社区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处可以开展多种活动的林下公共空间,促进区域的活力;还能在这个北方滨海的度假胜地、日益成熟的社区里,唤起人们对“小桥流水人家”的家园印象,让离开城市喧嚣、来到阿那亚北岸的每个人,在通往“桃花源”的路上,都能沉浸于自我的“沿溪行,忘路之远近”的感知与体验之中。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阿那亚北岸嬉水公园
项目地点:河北秦皇岛
建设时间:2022年—2023年
占地面积:1.8公顷
业主:阿那亚 aranya
景观设计:Z'scape 致舍景观
主持设计师:周梁俊、周婷
设计团队:刘雪婷、韩沛、满媛、武书婷、马新月、陈泽昊、徐文宏、秦芳、马珊珊、康禹欣
水设备深化和施工:上海丽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常州创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上海倘思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视频拍摄及制作:ChillShine丘文三映
摄影:ChillShine丘文三映、鲁冰、在野照物、周婷、瑾怀、满媛
版权声明:本文由Z'scape 致舍景观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阿里巴巴·北京朝阳科技园室内设计:温暖的科技感 / J&A杰恩设计
下一篇:朴素而恰当:上海继电器厂改造 / HCCH合尘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