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厦门新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 东大院+中国院+筑境设计+里卡多·波菲

厦门新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 东大院+中国院+筑境设计+里卡多·波菲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4.07.02 14:47
建筑群西向鸟瞰实景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体育馆与远处体育场外观实景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体育场内场田径模式实景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设计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里卡多·波菲建筑事务所(RBTA)

项目地点  福建厦门

竣工时间  2024年

建筑面积  53.3万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东大院、中国院提供。

 

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白鹭体育场 / 凤凰体育馆 / 白海豚游泳馆

 

厦门新体育中心(现名为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厦门市本岛东北方向3公里的翔安新城片区内。为实现厦门疏解本岛、跨岛发展的战略目标,厦门市政府于2019年3月组织了“一场两馆(后更名为新体育中心)、新会展中心” 建筑方案及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筑境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大院)与里卡多·波菲建筑事务所(RBTA)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东大院负责一场两馆(新体育中心)的白鹭体育场等场馆原创方案设计及落地控制工作,并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院)及筑境设计联合完成新体育中心的方案深化、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新体育中心原为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AFC Asian Cup)比赛场馆,包含6万座体育场、1.8万座体育馆(含2千座综合训练馆)、5千座游泳馆,以及环湾综合配套设施、训练场、全民健身场地与室外景观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历经三年多的建设,已于近期完工,可承办国际与国内单项及综合性赛事。

 

体育会展新城及新体育中心区位示意  ©东大院
新体育中心东向鸟瞰实景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一、

国际竞赛与方案设计

 

国际竞赛阶段,联合体提供的方案以面海布局、相互拉开的一场两馆与会展中心,以及中部嵌入的会议与商务商业中心区,构成纵、横十字轴格局。一场两馆方案利用现状海岸线加以适度改造,以游艇码头、客运码头,以及围绕海湾线性展开的场馆、商业及酒店,构建出有着厦门地域风情、蓝绿交织、集约共享的滨海场所;6万座体育场采用“鹭岛绿舟”的设计理念,场馆以符合坐席空间的马鞍形曲线巨拱结构与面海打开的形态,塑造出体现白鹭、航船意向的灵动形象,最终中标。

 

国际竞赛效果图:城市设计沿海鸟瞰视角  ©筑境设计+东大院
国际竞赛阶段效果图:一场两馆活力内湾  ©东大院
国际竞赛阶段效果图:体育场巨拱结构与面海打开形态  ©东大院

中标后长达一年的方案设计中,在中国工程院程泰宁院士的总体指导下,东大院主要针对新体育中心总体布局、建筑形象与功能,以及6万座体育场足球、田径一场两用方案设计等方面展开工作:

 

进一步将用地周边既有的历史古镇、工业遗产建筑及客运码头等纳入城市设计与更新范围,形成渔人码头、艺术文创、游艇码头与环湾商业等多元业态融合的城市公共空间,并对总体布局在保留内湾的基础上,将一场两馆调整为环湾向心、圈层式的集约布局,即:围绕6万座体育场为中心,1.8万体育馆、2千座训练馆及5千座游泳馆环湾面海,围绕中心球(歌)迷广场线性展开,利用平台下部设置商业与酒店等运营空间直接临湾,便于运营。

 

城市设计沿海鸟瞰效果图  ©筑境设计+东大院
“环湾+向心”的圈层式结构  ©东大院

体育场馆建筑单体也经过多方案比选,提取闽南大厝、白鹭、三角梅等厦门地域元素,塑造出面海打开、四向环拱,既有着厦门地域特色,又具备滨海场所体育中心气质的当代形象,方案最终通过厦门地方政府通过。

 

体育场馆过程多方案比选  ©东大院
获厦门地方政府通过的体育场馆优化定稿方案:体育场北向鸟瞰效果图  ©东大院
获厦门地方政府通过的体育场馆优化定稿方案:体育场北向鸟瞰效果图  ©东大院
获厦门地方政府通过的体育场馆优化定稿方案:寓意大厝与白鹭的场馆形态  ©东大院

传统闽南大厝对话当代体育罩棚  ©东大院
寓意大厝瓦屋面肌理的体育场PTFE膜  ©东大院

此外,随着厦门市彼时被确定为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足球赛(AFC Asian Cup)的承办城市之一,团队与当地有关部门长达数月的咨询论证与方案设计,经过对全世界范围内一场两用技术的充分调研,最终于2019年12月确定其中的6万座体育场采用升降+移动的可变看台技术,以实现足球、田径一场两用的综合性赛场方案,并通过厦门市相关机构审查,白鹭体育场也由此成为中国首座、世界第三座可实现田径—足球双向转换的综合性体育场。同时,体育场南向上层看台取消,使得东、西、北看台的部分观众可向内观赛、向外观海,成为一座“打开”的体育场。

 

世界范围一场两用技术调研  ©东大院
效果图:体育场取消南向上层看台及观海观赛视角  ©东大院
体育场内场观海实景视角对比  摄影:中国院建筑文化传播中心 李季
体育场南入口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二、

技术设计:可变共享的复合空间

 

2.1 总体设计

 

 

技术设计阶段,中国院、东大院及筑境设计组成的联合体团队延续方案设计的主要理念,反复契合与多轮优化至体育场巨拱结构与屋面罩棚紧密契合、共构一体、延续南向面海打开设计、东西外帷结合膜结构优化立面、体育馆游泳馆形态则由三角梅优化为大厝更加圆润适配功能使用需求。

 

规划在延续方案设计的总体布局与建筑形态的基础上,依据赛事举办要求,对普通观众、贵宾与运动员、教练、媒体、组委会及赞助商等赛事人员的地上、地下空间进行总体规划。规划以赛事期间的安保警戒线划分观众前场与赛事后场:其中,观众从四向集散广场上至二层平台进入各场馆;地面层主要为容纳赛事功能用房、转播与训练场地及各相应静态与动态交通空间;商业、酒店以及部分地下车库在赛事举办期间具备运营的可能性。场馆建筑单体形态也与空间、功能,以及白鹭、大厝等厦门地域文化意向进一步契合。室外交通、景观和训练场地等空间,也进一步满足国际国内综合赛事以及大众健身与商业运营的要求。

 

总平面图  ©中国院+东大院
建筑群东向鸟瞰实景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建筑群西向鸟瞰实景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建筑群东向鸟瞰实景  摄影:中国院建筑文化传播中心 李季
滨海天际线实景照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2.2 白鹭体育场

 

6万座体育场总建筑面积约18.06万平方米,由内场场地、看台基座、四向环厅与屋顶罩棚构成。地面层主要容纳运动员及裁判、赛事组委、贵宾、新闻媒体及赛后演艺功能区,赛事空间综合 FIFA(国际足联)、AFC(亚足联)标准和国际田径单项赛事等要求设置多套功能房间;贵宾与要员可由地面层直接进入三层的包厢与主席台区;观众则由二层平台进入环厅,可下行至下层看台,或由12部环向大楼梯及7部垂直楼梯到达中层及上层看台区。

 

体育场近景鸟瞰实景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体育场东向实景外观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体育场立面幕墙  摄影:中国院建筑文化传播中心 李季

体育场地处厦门这一强台风登陆区域,地震和风荷载作用大,应对巨拱跨度大与可转换看台结构设计等多重结构挑战,经过与建筑外部形态与内场看台的反复契合与多轮优化,最终采用“型钢混凝士结构看台+钢结构可转换看台+空间管架桁架巨拱+钢桁架及网架屋面+轮辐式索膜采光罩棚”的结构体系,创新性解决各项复杂问题。

 

体育场屋面望海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环向疏散楼梯空间体系  摄影:中国院建筑文化传播中心 李季

体育场看台设计对方案设计阶段一场两用的设计理念进行深化,综合平衡视线要求、造价与使用效率,以及便于实施、后期维护等多方面因素后,采用浅环坑吊升与平移式转化法——即内圈轮式平移+外圈吊升式升降的技术,可由综合田径场模式下53400余座转化至专业足球场模式下60500余座,以可变看台技术实现综合田径场与专业足球场双向自由转换的体育场,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足球模式向田径模式转换典型剖面  ©中国院
体育场内场田径模式实景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2.3 凤凰体育馆与白海豚游泳馆

 

1.8万座体育馆总建筑面积约15.50万平方米,包含底层的运动员、组委会、裁判、媒体、贵宾等各赛事用房区,篮球训练馆与相关附属用房,以及二层以上的观众环厅与看台区等。其中,环厅内设八组楼、电梯交通核组织池座、包厢与楼座各层观众的进出场动线。

 

体育馆实景外观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体育馆与综合训练馆整体外观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体育馆外观实景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内场比赛场地尺寸为72米×42米,通过池座伸缩座席的变化,可在六小时内实现冰球与篮球比赛转换,并可供排球、羽毛球、体操等多功能比赛与会展演艺使用。场心上方以优雅的加劲肋桁架双曲网壳结构与紧密契合的环向马道、中心斗屏、空间吸声体及机电设备覆盖,空间高度集约。

 

体育馆赛事场地冰篮转换工艺详图  ©华体创研

5千座游泳馆总建筑面积约7.54万平方米,包含跳水池、标准泳池、训练池、戏水区,以及运动员、裁判、媒体、贵宾等赛事区,可举办满足游泳、跳水等项目的国际单项比赛。

 

两馆实景鸟瞰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体育馆与游泳馆连接体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游泳馆连接体近景外观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此外,各场馆内场的看台坐席以及平台下部等室内外公共空间,均采用色彩与标识系统增强各馆标识性——设计提取市树“凤凰木”、市花“三角梅”,以及蓝天碧海中的“红”“黄”“蓝”等形成主题色,营造出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体育建筑场所氛围。

 

体育馆比赛大厅内场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体育馆一层立面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体育馆二层边厅空间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游泳馆比赛大厅  摄影:中国院建筑文化传播中心 李季

 

三、

数控建构

 

体育场、体育馆、训练馆、游泳馆秉持集约建构的理念,以基于Rhino+Grasshopper平台的数字控制技术,实现复杂形态下的结构、表皮与空间的相互适配。

 

 

体育场体育馆结构、表皮与空间构成  ©中国院+东大院

场馆数字化建构施工过程  ©东大院

体育场形态清晰反映结构逻辑:以内檐的两道空间管架桁架巨拱形成主体结构,纵跨观众席和赛场,支撑起表达大厝形态的钢桁架、网架屋面及轮辐式索膜采光罩棚。拱的形态紧凑贴合观众席,其曲线与环向座席升起的四向看台相吻合。设计中由Rhino三维控制模型结合Grasshopper,实时控制反馈拱形的拱高、拱跨、外倾角度与屋面内外檐口及看台关系,确定合理的拱形,从而提高结构与形态的匹配度。

 

四道拱形定义出四向环厅,其围合的外帷幕墙为大幅面白色氟碳喷涂穿孔铝板与白色膜结构。屋面采用钢结构搭配不同透明度的PTFE 膜屋面体系,以及ETFE 膜索膜体系和直立锁边金属屋面,其斑驳的肌理传达出传统大厝瓦屋面的神韵。

 

体育场屋面PTFE膜细部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体育场屋面PTFE膜设计详图  ©中国院
体育场PTFE膜屋面与ETFE索膜屋面  摄影:中国院建筑文化传播中心 李季

体育馆、训练馆的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防屈曲约束支撑体系+带加劲桁架的空间网格结构游泳馆屋面结构为多撑杆连续支撑张弦结构。三馆以双曲面屋面与建筑立面绵延相连外帷由氟碳喷涂铝板和玻璃幕墙构成,以错动有序的分缝设计形成丰富的细部处理。通过Rhino+Grasshopper数字技术,设计团队从上至下、由外及内,将金属屋面、排烟窗、钢结构、机电与室内顶棚,以及外幕墙、主体结构、内饰面同相应构造层次精确定位,保证了室内外一体化思路下的精准还原设计效果。

 

体育馆双曲面屋面与立面细部  ©东大院
体育馆外观实景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四、

集约、可变、共享的绿色场馆

 

众所周知,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均面临赛后闲置、运营难的问题。本项目力图在满足赛事举办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之初即采取集约、可变、共享的设计理念,同步考虑赛后运营的业态布局、单体场馆一场多用的功能策划和绿色健康的技术措施尽可能实现赛后可持续运营的目标。

除却上文所述的场馆一场多用外,环湾综合配套设施、地下停车库、全民健身场地可全年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训练场、体育馆篮球训练房、游泳馆训练池及2千座训练馆赛后可作为篮球、羽毛球、冰球等全民健身与演艺场所使用;所有二层环厅与平台下部的高大空间,在赛后可改造为全民健身、办公、会议、商演配套等运营空间;而游泳馆中面湾观海、独立设置的戏水区,未来也有希望成为市民网红打卡的目的地。

 

此外,项目设计也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消声减震与室内声环境营造、无障碍与人性化设计,以及利用场馆屋面玻璃天窗组织自然采光通风,从而降低建筑空调能耗,从多维度践行“绿色场馆”理念。目前该项目已承办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全明星赛、巴黎奥运会女足亚洲区预选赛等重要赛事,以及多场商业演出,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体育馆承担的大型国内国际赛事  ©东大院
体育场与体育馆承担的大型国内国际赛事  摄影:中国院建筑文化传播中心 李季

 

设计图纸 ▽

 

体育场技术图纸  ©中国院+东大院
体育馆技术图纸  ©东大院+中国院
游泳馆技术图纸  ©东大院+中国院

 

完整项目信息

工程名称:厦门新体育中心项目

项目地点: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

设计时间:2019年—2020年

竣工时间:2024年

基地面积:66.64公顷

建筑面积:53.3万平方米

结构形式:

型钢混凝士结构看台+空间管架桁架巨拱+屋面钢桁架及网架+轮辐式索结构(体育场)

钢筋混凝土框架+防屈曲约束支撑体系+带加劲桁架的空间网格结构(体育馆)

钢筋混凝土框架+防屈曲约束支撑体系+多撑杆连续支撑张弦结构(游泳馆)

业主:厦门市体育局、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里卡多·波菲建筑事务所(RBTA)

技术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建筑师:高庆辉、李燕云、安澎、万小梅、陈曦、孟海港

技术负责:范重、孙逊

技术顾问:程泰宁、韩冬青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高庆辉、万小梅

方案主创:韩冬青、高庆辉、万小梅、艾迪、刘腾霄、李哲健、张哲境、缪斯、官志、刘巧

建筑:石峻垚、薛丰丰、俞菀茜、刘辉瑜、李宝童、吴文竹、方颖、陈澎、崔峻通、赵效鹏、何永乐、方颖、蔡芸、郭一萌、吴万畏、荣新秋、曹依、刘嵘、傅逸君

结构:孙逊、杨波、黄明、张翀、李亮、袁杰、曹志亮、孙春丽、彭翥、吴鹏

暖通:丁惠明、孙菁、李鑫、王若莹、时荣剑、陈聪、龚德建、许东晟、杨嫒茹、姚文超、赵海良、李钇锌

给排水:鲍迎春、刘俊、王志东、程洁、汪健、赵晋伟、姜科、葛春雷、葛启龙

电气:周桂祥、袁星、臧胜、许轶、叶飞、赵铖、凌洁、李艳丽、章敏婕、张开颜、段大坤、赵鸿鑫、凌启程、施立彧

室内设计:何宏志、黄梅、余阳天、王振宙、李桢、李如佳、陈建兰、葛传方

绿建设计:单楠楠

BIM 设计:黄文胜、史海山、包丹、崔玥、江人吉、陈彩凤、王正、朱萌、陈曦、张锦涛

景观设计:唐小简、周意、倪慧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李燕云、安澎、范重、陈曦、孟海港、沈晓聪

建筑:高庆磊、徐磊、赵芹、许家赫、马建强、李翔宇、王南珏、张瑶、张莹、王达、蒋操、于博、王雀、邓笑欢、郑碧芳、黄思伟、吴松坚、罗松

结构:徐杉、罗敏杰、谢建东、孙海林、杨开、赵长军、陈威、李劲龙、王义华、邢超、李路彬、蔡小瑜、陈渊铭、邱巍巍、朱凯泽、赖冀哲

暖通:金健、苏晓峰、李京沙、林晓萍、王彬权

给排水:朱跃云、张庆康、安岩、姚军

电气:曹磊、史敏、高洁、李维时、许士骅、刘辉

智能化:王青、曹磊、高洁

总图:高治、朱庆鑫、王翔

经济:禚新伦、高辉、滕飞、周玉婷、刘晓瑜

室内设计:曹阳、李申、江鹏、顾大海、陈耀宗、宁倩

幕墙设计:孙洲、牟海涛、姚建国、王刚  张敬君  李征

景观设计:王洪涛、李旸、徐树杰、彭英豪、李冬梅、刘丹宁、陈素波、左佳、唐婉、付恩春、于家涛、王梓桐、李甲、曹雷、何学宇、张丽、幺海博、张路

绿建设计:张鹏、王曦溪、张凝

声学设计:王君为、于恒立

BIM 设计:郭伟峰、邢天奇、郭伟彬、杨立超

交通顾问:叶平一、吴哲凌、李君丰

标识设计:安晓波、杨坤

设计驻场:罗敏杰、杨小雨、许家赫、魏勇彬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殷建栋、黄斌毅、沙锋、林少龙、汪毅、王静辉、马聃、李文亚、颜君家

结构:吴镇江、胡泽增、罗增、谢道铭、周琳皓

暖通:冯学城、朱逸轩

给排水:王芯、周晓彤、陈明流

电气:洪杰聪、李福气、洪伟佳

摄影:时差建筑影像 崔旭峰、中国院建筑文化传播中心 李季


版权声明:本文由东大院+中国院+筑境设计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东大院
中国院
体育建筑
厦门
福建
筑境设计
里卡多·波菲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