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荣誉奖方案 | 杭州市第二植物园(暂名)概念规划 /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荣誉奖方案 | 杭州市第二植物园(暂名)概念规划 /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3.12.22 19:20
连接城市、乡野与自然的杭州市第二植物园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设计联合体  ATELIER DYJG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MLA+亩加建筑规划(深圳)有限公司、UAD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浙江杭州

方案状态  竞赛荣誉奖

面积  设计范围488公顷,研究范围约48平方公里


本文文字由MLA+亩加提供。

当一座植物园,可以从都市核心高铁站月台脚不沾地10分钟步行直达;

当一座植物园,占据都市CBD最金贵的、原本应做高密度TOD开发的核心地段;

当一座植物园,有1.5倍纽约中央公园的大小,逐渐消解了园与城的边界……

我们应该怎样安排这样的雄心?又应该怎样定义新的园、新的城、新的城园关系?

 

2023年6—8月,多义景观、MLA+亩加与浙大院联合参加杭州市第二植物园(暂名)概念规划方案,这是一次具有独特意义的体验。488公顷的中轴植物园,能为一座城市带来什么?我们从城市、植物与多样性、社会责任、策划运营多个维度出发,真诚与环境对话,与生活在当地的群体对话,以更加理性、温柔的设计,试图找到一种更加适宜未来城市发展的植物园模式与结构。

 

 

自然加城:

自然与城市一起做功

 

一千个杭州人眼里,有一千种自然——疏浚西湖,圩田筑堤,是城市基础设施,也是人文山水走廊。

 

尊重自然,赋能自然,创新自然,是杭州从古至今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也是杭州市第二植物园将在云城延续的营城哲思。

 

自然加城策略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杭州第二植物园(简称“杭二植”)位于西站枢纽,占地488公顷,无论是在区位和体量上,在国内大型植物园中条件中均处于领先优势,具有强大后发力量。一个杰出的植物园应该具有完整的山水结构,既作为风景的骨架,也是生境的基底,融于城市,启发城市。

 

杭二植是新城的生态绿心、自然地标,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也是新城发展的驱动引擎。设计跳出传统植物园模式,从城市框架、界面、产业、交通和全域生态出发,共谋植物园全生命周期。

 

植物园鸟瞰效果图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是否体验过,搭乘云轨,空中穿梭森林与城市?在家附近逛逛新鲜植物的超级市场?每日骑行通勤途中,横跨竹林深吸一口清新空气?

 

在云城,植物园不再拥有明显的围栏和界限。设计将边界巧妙打开,城心“锚点”空间亦是植物园的入口魅力场所,让自然资源与城市资源交叠,形成系列新业态模式,塑造多元的园城界面,每个入口都有专属的自然记忆。

 

无界嵌合,提供多元个性界面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植觉超级mall,衔接地铁与入口,亦是植物主题的超级市场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设计中打造了强化自然体验的交通体系:3km绿轴、30+18km云城双环、50km+生境探索步道,水陆空多样抵达方式,成为居民主要的漫步途径,链接日常生活。全方位,多入口,享受出站即自然,绿色通达的自然枢纽。

 

公共交通与慢行网络规划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强化自然体验的交通体系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无缝衔接通勤线路,手机扫码植物叶片,通勤途中解锁植物歌单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植物园功能策划与城市协作,系统梳理自然本底资源,最大化自然资本家底。自然深度融合创新产业,聚焦五类创新产品:科创、游乐、健康、生态、研学,创造“5N产业交互生态圈”,以园促城,让植物园破圈“造血”。

 

融合自然与城市资源的业态策划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植物园5N创新模式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生物多样性为基石构建自然资产网络,提升云城“自然资产”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自然家园:

万物栖息之所,山水生境之家

 

杭州的风景一方面源于以西湖为代表的秀美山水,另一方面也根植于基于农业传统而形成的圩田水网。

 

为使杭州市第二植物园在物种保育方面具有科学性、独特性及可行性,设计需要认清杭州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浓缩出区域典型的山、河、湖、渠、荡、田、城等生境类型,同时要关注植物园建设与省内各植物园、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的协同。

 

自然家园策略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杭二植设计详细地整理了区域寡山、吴山、河渠和池塘等地貌,塑造出地域特有的山水意境,提供丰富的生境类型,也营造功能各异、特色不同的游览空间。基于本底,延山引水,杭二植以全域视野和因地制宜的方式构建全园山水体系,形成“一脉,两山,四组团,五主题体验区”的园区结构。

 

以两山为坐标,延山形成风景骨架与生境基底,实现城市与自然的互望联动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通过延河、拓湖与织网,依托现状圩田骨架形成丰富的水生生境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一脉,两山,四组团,五主题体验区的全园结构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植物园适合引入哪些植物、多少植物,植物以什么展陈体系呈现给大众及专业人员,是项目极重要的课题。

 

明晰的科研目标,严谨的引种逻辑,未来运营主体的协同机制,均是建立国家植物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备前提。杭二植立足世界与浙江全域生境,收集中国中亚热带及东南沿海地区,全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北纬30°横贯特色气候带及植被类型,共筑36个专类园、4大温室与3大自然参与区,让科研人员对植物园有更加学科体系的把控;5大主题区,以由浅至深的体验方式呈现给游客市民,推动全龄网络的自然教育与美育体系。

 

33类生境斑块形成包含36个专类园、4大主题温室与3大自然参与区的自然栖息天堂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植物展陈体系梳理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针对具有示范性的专类园,设计团队提出明确科研团队与目标方向,提升植物力量的未来可实施性。

 

植物体系回应国家植物园和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南区为到达第一站、大众的第一印象,着重激发兴趣,展陈体系具象、可感知、体验互动性高的全天候活动。它是自然创新展示平台,集聚自然品牌,创新成果无缝对接市场,加速市场响应与科研转化。

 

植感花室,梦境般的花宇宙,定期举办各式花展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深植回廊,无限循环,夜间奇幻的数字森林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植物游乐园,驾驶种子飞车,划起榛果小船,宝藏路线带你上天入水,打开植物盲盒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进一步探索,走向树木园与主温室,植物展陈开展全局系统化的认知,植物展陈超越过往熟知的分门别类,更具未来性地应对全球未来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行针对性引种,详细说明其植物体系、科研目标与特有品种,与世界同气候带代表性植物关联,完善科研与科普知识体系。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浙木园”与“全球引种园”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树木园提出应对气候挑战引种计划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以杭州为坐标原点,温室着重与北纬30°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内的众多优秀植物园交换引种、建立合作,助力全球亚热带及同纬度地区的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温室由热带温室、沙漠温室、地中海花园及高山冷室组成,以植物视角揭秘地球最神秘的地带,用自然语汇讲述文明古国的传奇。

 

主温室收集北纬30°横贯特色气候带及植被类型  ©浙大院、多义景观、MLA+亩加

植物园中部吴山、寡山,是现状最具杭派山水基因的区域,有着强烈美学特征和地域历史文脉。我们以宋画的山水韵律与楼阁秩序为基础,透过山水比例的构成关系,充分与现状地貌结合,形成该区的风貌基调。

 

依托宋画的山水韵律与楼阁秩序,形成两山画卷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四时花木园,诉说春堤、夏荷、秋林、冬山的四季轮回。

 

两山区域,山体地形被充分保护和优化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讲述植物演化历史的分类园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遵循APG4分类系统,分类园讲述着植物漫长的演化历史。杭州瑰宝区汇聚代表物种,协同优势科研力量,并重点建设木樨、竹、绣球3个精品专类园。园内还将利用现状绿丘与溪流栖息地优势,营建荫生花园、水花园、岩石花园等展现浙江全域生境特色的全栖生境区。

 

杭州特色植物瑰宝的专类园区域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我们保护了吴山前村的区域肌理,梳理村落街巷空间结构,更新旧工厂及部分民居,植入生态触媒型集群,多方合作建立“两山自然保护基金”信托,以研、修、育、创,订制全龄友好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与环保公益社群,体验完整生态反哺链。

 

吴山前村,改造后的自然学校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森林研学提供多元化,全龄段的活动增强植物园吸引力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全周期、可持续的绿废处理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植物园北是适配全周期的植物科创科研区。规划支持首席植物科学家团队长期引进计划,提供综合科研区,引种生产与科研温室区、生产苗圃区,模块化布局科学家实践中心。周边村落升级公共服务系统,引入植物科创小院。无论是顶级植物学家,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还是热爱植物的民间爱好者,都能在这里实现植物梦想。

 

植物科创科研及管理区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北侧“大食物观”的杭州探索,支持长三角地区特色农业作物展示与科研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种子仓库,保障种质安全和开展农业科普的场所  ©浙大院、多义景观

 

自然嘉奖:

永续运营,创造可被带走的自然记忆

 

前置策划运营于开发建设,植物园建设运营联动园城,从分期建设、活动运营、品牌策划、财务平衡维度切入,共谋植物园全生命周期。项目详细回应云城建设重要建设计划,落实到各产品的实施时间轴。5N交互生态圈提供跨界产品和独特衍生服务,让不同业态在空间上实现交融,带动消费升级与投资,并提出相应的品牌、运营与租赁策略,推动未来经济可持续。

 

自然嘉奖策略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联动景点与绿色低碳行动  ©多义景观、MLA+亩加、浙大院

植物园的每个特色景点,均有专属的数字印章,联动景点与低碳行动,鼓励大众完成自然任务,获取独一无二的植物园印记与体验。植物园也为各类国际赛事的提供举办场所,结合推广和文化活动,持续造浓全民参与。

 

植物园打卡盖章行动  ©MLA+亩加、多义景观、浙大院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杭州市第二植物园(暂名)概念规划方案

项目地点:杭州云城

项目类型:488公顷植物园设计,含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

设计联合体:ATELIER DYJG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MLA+亩加建筑规划(深圳)有限公司、UAD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方案状态:竞赛荣誉奖

业主单位: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杭州云城建设管理指挥部、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由MLA+亩加建筑规划(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MLA+亩加
多义景观
景观
杭州
浙大院
浙江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