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建筑设计院
项目地点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建成时间 2022年4月
站房建筑面积 15万平方米
中国首个米字形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
郑州航空港站与郑州站、郑州东站形成郑州市“金三角”的枢纽格局,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全过程的设计和现场配合。2022年6月20日,伴随郑渝、郑济两条高铁同开,中国首个米字型高铁枢纽格局正式形成,极大提升了郑州向重庆、合肥方向的旅客输送能力,进一步完善了郑州高铁枢纽的总体布局。
设计贯彻“交通强国、科技引领”国家战略方向,提升设计创新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将郑州航空港站构筑为“四枢联动”的国际航空大都会聚链之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枢、传承华夏文明的文化之枢、开放创新的智慧之枢,助力郑州航空港站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路通八方的超级枢纽。
构筑国际航空大都会聚链之枢
郑州为“天地之中——古代宇宙观的地理中心和礼制中心”,亦是“中原之核——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和近现代发展的先锋城市” 。设计团队将郑州航空港站创新定位为路通八方的航空都会聚链之枢,站位全球视野,构筑国际开放门户,聚链全球,互联互通。
空铁联运,双路引擎
—
总体规划创新
高铁站房以“鹤舞九州”的设计立意与新郑机场“龙跃中原”构思相映成辉,构筑“航空+高铁”的双路引擎,以空铁联运创新枢纽驱动中原出彩,强化带动航空都会区域崛起。
五位一体,互链延伸
—
总体布局创新
站区以高铁站房为核心,配建空铁换乘、高铁物流、长途客运和旅游集散四个中心,以五位一体创新总体布局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互链延伸服务。
构筑国际航空大都会生态之枢
枢纽设计通过新技术手段,用“生态和谐,遇见未来”的设计策略,构建连续完整的枢纽生态空间,形成枢纽有机生命共同体。设计团队贯彻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构筑绿色低碳、城景相融的航空都会生态之枢。
预制装配,低碳运维
—
低碳运维理念创新
站台雨棚采用全国客站首创的预制装配、低碳运维的清水混凝土联方网壳结构。采用预制装配+现浇组合结构形式实现标准构件85%预制率,这是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维交付,智能高新
—
设计成果交付创新
站房设计采用BIM全过程控制、三维出图三维交付、VR视觉三维模拟等技术,通过二维码图纸扫描可模拟图纸3D场景。其中,站台雨棚采用精细化三维模型直接模板放样,实现数字建造。
城景相融,绿色引领
—
幕墙设计理念创新
作为全国首批绿色三星站房,其玻璃幕墙和顶部天窗确保自然采光覆盖超过60%的主要功能房间。高大通透的玻璃幕墙,将城市景色引入站房,城景相融,提升空间体验感,营造绿色温馨的候车空间。
构筑国际航空大都会文化之枢
项目作为航空港实验区的城市新名片,也是一座联通中外,贯穿古今文化的桥梁。设计立意“鹤舞九州”来自华夏之源——孕育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中原大地,力图创新得传承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和黄河文化,构筑航空都会文化之枢。
承于华夏,源自黄河
—
设计立意解析
外部造型从地域文化及历史文脉中提取元素,坚定文化自信。将提取自新郑出土的国宝级文物“莲鹤方壶” 的优美曲线和富有吉祥寓意的“飞鹤” 应用于整个站房设计,营造出“鹤舞九州”的站房形象。
龙跃中原,鹤舞九州
—
外部造型创新
曲线优美的主体站房加上两侧舒展雨棚犹如“鹤舞展翅”;支撑屋盖的钢结构柱,恢弘有力,刚中带柔,仿佛“鹤足鼎立”。“鹤舞九州”站房建筑新形象,与新郑机场“龙跃中原”交相辉映。
鹤舞九州,河达八方
—
室内设计立意
室内设计以“鹤舞九州,河达八方”为理念,利用现代科技参数化技术演绎中原文化传统,站房各室内空间建构逻辑统一,成为展示中原文化、创新民族传承的精神容器,并彰显中华民族贯通包容的气度。
文化植入,提升品质
—
室内设计手法创新
取意“仙鹤之羽”的候车大厅,将鹤羽像素化处理为7380块菱形吊顶单元体,通过参数化设计模拟单元体的端部翘起和折边高度变化,表现仙鹤羽毛的肌理和层次感。
构筑国际航空大都会智慧之枢
先进设计理念和运营理念通过智能管控科技平台、各项尖端机电、结构技术进行表现,让郑州航空港站成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国际航空大都会创智中枢。
智能管控,科技运营
—
运营管理创新
站房引入“智能管控,科技运营”的设计理念。智能管控平台深度融合客运调度、应急指挥、能耗自动计量等多种功能,实现多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
尖端技术,设计智创
—
先进技术应用创新
区域温控系统,实现智能控制,可提高旅客舒适体验。大厅采用创新恒温系统,实现制冷制暖“有暖度无噪度,有凉感无风感”的控温效果。
安检互认,便捷换乘
—
科技设计预留创新
站房设计兼顾未来发展弹性,设置满足现行管理要求的国铁地铁换乘流线,还预留了国铁、地铁安检互认后的互通通道。实现真正“零距离”的国铁、地铁便捷换乘。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新建郑州至商丘至阜阳铁路·郑州航空港站(原郑州南站)
项目地点: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项目业主: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7年—2022年
建成时间:2022年4月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建筑设计院
分管领导:贾坚、许笑冰
设计负责人:张少森、魏崴
站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59.6米(最高点)
建筑设计:张少森、戚广平、潘维怡、马妍、王婷、罗益德、樊鹏涛
结构设计:丁洁民、刘传平、张峥、宋红召、蔡雄、张汇丰、刘天鸾、郝志鹏
给排水设计:张东见、王洪武、江帆、唐廷、田峰
暖通设计:蔡珊瑜、高文佳、黎文峰、任悦
电气设计:许云飞、海伟、李昌辉、王二永、汪汉
室内设计:张少森、潘维怡、姜乃婧、马妍、刘梦迪、王涵、谭炜骏
幕墙设计:田利军、马妍、欧阳海强、张磊、彭小龙
屋面设计:马妍、胡逸伦、李根恒
建筑摄影:章鱼见筑
版权声明:本文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折山院,西邵渠民宿接待中心 /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下一篇:李晓东最新方案:“祼”园,当代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