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上海汇乘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浙江杭州
建成时间 2022年10月
总建筑面积 92082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杭州运河万科中心是一个典型产业地产项目,业主在意投资回报;而建筑师意在“Give it back to the city”。双方的共通点,就是都希望项目能为落实产城融合树立一个开发与设计的典范,并实现可持续性。依此共识,在较为严苛的设计条件与造价约束下,建筑师与业主通力合作,实现了项目对土地、对社区、对城市、对公共性的积极回应。
运河万科中心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汽车互联网小镇核心区,总用地约7.3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7.6万平方米。园区分为A、B、C三区三期。HCD汇乘有幸承担了园区总体规划设计和A区、C区建筑方案和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顾问配合。其中,C区占地约1.7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
总体规划方案通过将A、B、C三区的建筑都沿着基地边界布置,在基地内部留出作为内核的、完整的公共空间。一条贯穿南北、长度约为600米的中轴线将三区联接为整体。
这条中轴、从中轴向外侧延伸的次轴、以及围绕在其周围的配套商业与服务设施,作为项目与城市共有、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载体,既服务与企业、员工,同时也希望成为社区居民可以经常光顾的公共空间。
C区北接600米中轴,南临滨河绿带。沿着河滨步道南行500米,可到达杭州运河大剧院、运河中央公园;东行1公里,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拱墅区运河文化带。处在这样敏感的位置,就意味着C区将起到衔接园区与城市滨河公共空间的关键节点作用。
设计C区,就需要对基地的上述特质给与积极的回应:
1)600米中轴在抵达C区时其公共空间的特质发生了转变:A区的内核是“缤纷生活广场”;B区是夹在酒店和会议中心之间的“林荫大道”;到了C区,是河滨花园。
2)作为最后一个落成地块,C区也承担着全面提升园区形象与功能的角色,实现收官。
我们将“产城融合”落实为这样的规划图解:以复合型“产业办公园区”为载体,其“综合体化的功能配置”既服务本项目也服务社区;项目的公共空间也是“适合社区各类人群使用”的城市公共空间,通过“连接社区”实现锚固于社区认同感的“本地化”;使之成为深入人心的地标,实现不动产的持续升值与项目可持续运营。
十字轴四角规划
根据“多层独栋办公+高层写字楼”的开发要求,设计以“独栋建筑的适度最大化”为基本考量,综合平衡租售物业与公共空间的价值:占51%计容面积的租赁物业集中在99米高层建筑中,其余49%销售物业的1/3是多层独办公、2/3是一栋66米的次高层写字楼。
最终确定的布局是“十字轴四角规划”:承接中轴线,高层布置在基地北部,多层位于基地南部;在高层与多层之间规划横向次轴“休闲街”;根据规划“租赁写字楼沿萍水东街布置”的要求布置99米高层建筑。这样就形成了高层塔楼、多层建筑分据在十字公共轴线四角的格局,并在中心围合出一个尺度宜人的小广场。
轴线衍生
在十字轴线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两条横向次轴,机动交通轴和多层办公轴。合理分流机动车与人行路径,生成“一纵三横”的公共空间结构。
在高层北侧设置机动交通轴,解决地面临时停车区、地库出入口、写字楼大堂临时落客区;尽可能地避免机动车对步行的干扰。
在多层建筑之间连通东西方向的次轴“花园街”,建筑门厅都临着在这条长约110米、宽约13米的街道。进出多层办公建筑的人流汇聚在这条街道上,促成人们之间的非正式碰面。
广场、街、巷
多层建筑的“双拼”之间留出6米宽、30米长、13~18~22米高的窄巷,进一步丰富了公共空间的层次与步行路径,最终形成“广场、街、巷”三级公共空间体系。
园区建筑群沿街建筑高度从A区的80米下降为B区的60米,到了C区被拉升到99米再迅速下降到20米,实现了高度曲线的强力提升与戏剧化群体天际线。
我们利用楼层设备平台在造型上形成的格栅槽把高层体量竖向切分,将两栋塔楼转化为“四栋塔楼”的群组关系,呈现“宽、窄、窄、宽”变化节奏;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高宽比,使得每个体量更加挺拔。特别是主体高层体量,具有超高层塔楼的高耸感。
设计采用了白色铝板、白色铝型材、低透Low-E玻璃构成的幕墙系统,与周围灰暗的环境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出积极、友好的姿态。其优美润泽、典雅含蓄的气质,恰好契合了杭州的简洁素雅之美。
作为园区收官之作,C区建筑群呈现出的隽秀挺拔、简洁素雅、开放友好的形象,成为具有杭州美学特色的区域地标。
设计对大体量建筑与小体量建筑的比例、尺度关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贯彻到规划、建筑、细部的各个环节。我们也希望建筑能够展现公共建筑的公共性和尺度感。
设计策略是在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之间找到共有的中间尺度和建筑语言。不论是高层还是多层,首先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大建筑镇得住、小建筑够分量;聚集在一起时成为整体,互为映衬。
高层建筑的体量切分
高层由于采用了分层、分户空调,要求每个楼层都必须设置室外空调平台。设计通过垂直方向的格栅空调槽把高层建筑做了竖向切分,使得建筑体量更加挺拔;并形成此起彼伏的丰富天际线。
高层建筑立面生成
楼层房间采用自然通风而非机械排风系统,要求大量开窗。设计采用“宽”固定窗、“窄”开启落地窗间隔排列的方式,并将开启落地窗隐蔽在竖向格栅之后,进一步加强高层造型的垂直感、立面层次和幕墙细节。
多层建筑
设计把7栋建筑及1个地库上盖整合为“四对”的组合。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形成纵横对比、共有语言的对话和丰富的群体感。
3号楼作为多层建筑中唯一的一个单栋,设计将其侧向地库上盖合二为一,生成一层露台、二层露台、四层露台、五层戴冠的阶梯式、虚实结合、完整有力的造型。在基地东入口区域,这栋建筑成为众星拱月的视觉焦点,并与作为背景的高层建筑互为映衬。
高层建筑组群具有跌宕起伏的音阶感,每栋多层独栋办公建筑也都设计了空中露台。这不仅是出租、出售物业的“私享”增值项,也是建筑回应基地特质的空间体现。同时,退台、露台的设计,有利于拓宽视野、消解场地的密度感。
设计把对细节的思考贯穿到整体规划、建筑对位、结构柱网、立面划分、空间对位、细节设计、材料选择的各个环节,并遵循统一的设计逻辑和数理原则。
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每一个“各得其所”肯定式的回应让人觉得舒服、安心,让高品质的建筑与环境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司空见惯”,为人们创造使用的自由。
类似下面这样的空间细节也没有被错过:当人们走向门、推开门,迎着对面建筑的夹巷轴线,这种体验会令人舒服。否则,如果对着的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其他的东西,就会很无奈。
又比如,1、4号楼平面中左右单元的分户墙没有设置在正中,而是把二层、三层的连接空间分别完整地给到左右两个单元的楼层。这样既使得每个单元都有三个面宽的机会,同时又都可以享受到窄巷的丰富层次。而对于后者,我们认为更重要。
我们希望低碳作为设计共识、作为正向设计得以体现,而不是逆向的技术加持。
我们合理规划布局和朝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通过控制窗墙比、遮阳构件、玻璃幕墙、铝板幕墙材料的选择,减少外立面光污染,控制眩光;外墙、外窗构造与材料的选择保证气密性与保温隔热性能,控制噪声干扰,降低建筑能量消耗与损失;建筑形体规整、结构规则、立面与构件设计标准化,为实现装配式建筑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利用室外地面空间、屋顶露台,为使用者提供健康的工作与交往环境;高效利用就近公交站点衔接园区步行路径,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与城市滨河绿廊贯通,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脉络。
对于占基地面积65%的室外空间,我们从设计之始就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果说每栋建筑的内部是仅供企业、使用者办公的房间,那么,室外空间就是他们的公共客厅;如果能够融入社区,就能幸运地成为与社区共有的公共客厅。
尽管C区开园还不到两个月,已经有周边居民把这里当作城市公共空间。这也从侧面证明,这里的环境是安全、友好、健康、令人轻松愉悦的,这个场所已经开始被社区接受、认同。
我们一直认为,城市中的土地属于社区居民、市民共有;一个公共项目、产业项目的建成不应成为仅仅服务于极少数人的专有领地,而是应该充分考虑与社区、与城市结合的可能性,成为更多的人可以到访的公共场所。唯有这样,才能实现项目的真正成功和可持续运营。我们把我们坚持的这条原则称之为,“Give it back to the city”。
设计图纸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运河万科中心C区(核准地名:联景峯商务中心)
地点:杭州市拱墅区,萍水东街/湖州街
业主:万科杭州、广宇集团
基地面积:17,795平方米
容积率:3.5
总建筑面积:92,082平方米
设计单位:上海汇乘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卢泳
设计副总监:徐彪
设计团队:薛佩玲,刘鑫溢;苏晨,王远远,张博,仲安捷
设计时间:2018.03
建成时间:2022.10
合作设计单位:
甲级设计院: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顾问: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香港翊象设计有限公司,杭州施朗华设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泛光设计:上海栋梁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师:章鱼见筑,CreatAR,卢泳
版权声明:本文由HCD上海汇乘设计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Bogdanović镜头下的南斯拉夫纪念碑
下一篇:Andrés Jaque新作:马德里雷吉奥学校,低能耗垂直“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