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ennead新作上海天文馆,凝结灿烂星汉

ennead新作上海天文馆,凝结灿烂星汉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1.07.16 19:03
项目日景鸟瞰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设计单位  ennead architects LLP

项目地点  上海浦东新区

建成时间  2021年

建筑面积  38,000平方米


 

由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打造的上海天文馆即将于7月18日正式开馆。作为上海科技馆分馆,全新的上海天文馆占地5.86公顷,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天文学主题博物馆。

 

▲ 视频介绍  摄制:胡艺怀

项目致力于营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可以与各种天文现象直接互动,并通过对比例、形态及光线的细致处理,提升人们对于太阳和地球轨道运动这一基本关系的认知。

 

鸟瞰建筑全景  摄影:胡艺怀

项目外观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项目主创、事务所设计合伙人Thomas J. Wong表示,在设计过程中,团队希望打造一个可以将天文馆的功能和建筑实体完全融合的存在,让建筑本身兼具教学意义,因此天文馆的建筑外形也借鉴了部分宇宙运行的基本原理。设计灵感源于团队希望将人们内心对天文的认知融入到设计之中,让游客在迈入天文馆之前便能从建筑外观完整地获得这一体验,而在参观的尾声,通过直接与星空接触,还可以感受宇宙的浩瀚无边,整个旅程都离不开建筑本身的支撑。

 

项目夜景鸟瞰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作为2014年国际方案征集的优胜方,设计团队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设计理念,即摒弃直线或直角,真实地反映宇宙的几何形态和天体运动的动态能量。主创设计师从物理学经典的“三体问题”中汲取灵感,着眼于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由引力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运动轨迹,并将这一理念在天文馆弯曲的外观、狭长的带状建筑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概念  ©ennead
项目夜景外观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建筑外围大量采用弧线设计,引入螺旋形绿化带,以象征天体运行的曲线之美:中庭中心、入口天窗,以及天象厅的行星状球体随处可见这种美感。整座天文馆及其三大建筑元素——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天象厅球体,共同诠释着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

 

造型生成  ©ennead

项目夜景外观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圆洞天窗位于天文馆主入口处,阳光穿过圆洞时会在地面形成光斑,且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光斑也会随之移动到地面的入口广场和反射池,以记录时间的流逝。夏至正午时分,光斑则会与天文馆入口广场地面上的圆形标志完美重合,成为节气标志。整个圆洞天窗好似一个日晷,无时无刻都在捕捉光影,记录时间。

 

圆洞天窗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圆洞天窗  摄影:胡艺怀
圆洞天窗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光影变化  摄影:胡艺怀
圆洞天窗光照分析  ©ennead

天象厅球体是球幕影院的所在地,其球体建筑有一半悬浮于地面之上,且借助于最小化可视支撑,让游客能够轻松体验到失重或反重力状态的感觉。球体形态的设计参考了宇宙的原始形状,正如通过辨别太阳或月亮的位置可以获得方向感一样,天象厅球体也可以作为游客永久的方向参照物。

 

天象厅球体  摄影:胡艺怀

天象厅球体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光影变化  摄影:胡艺怀

球体的形状不仅来自于设计元素本身的要求,也是对天体原始形态的一种抽象展现,其顶端嵌于天文馆较低裙楼的屋顶之上,整个球体宛如从地平线末端冉冉升起的新星。当游客环绕建筑行走时,球体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仿佛正从其他星球逐渐靠近这一新的星球,当置身于球体下方,还将体验到失重的感觉。

光影变化分析  ©ennead

空间内部  摄影:胡艺怀

空间内部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倒转穹顶采用了一个巨大的倒置玻璃张拉结构,它位于天文馆中庭顶部,游客可以置身其中,静观天空,思考宇宙。作为参观之旅的高潮部分,倒转穹顶能够“屏蔽”城市的喧嚣甚至周围的一切,将游客的注意力集中在包罗万象的天空上,享受与宇宙的真实邂逅,并为天文馆体验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此外,倒转穹顶的下方还设有720度螺旋形坡道,从主建筑自然地向外延伸,象征着星系的旋臂,并将游客的目光逐渐吸引至建筑的顶端。

 

光影变化  摄影:胡艺怀

倒转穹顶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倒转穹顶剖面分析  ©ennead

上海天文馆坐落于广袤的绿化带上,包含了临时展区和长期区、高为78英尺(约24米)的太阳望远镜、天文台、光学天文馆、教育和研究中心,以及天空数字剧场等一系列建筑实体。同时,天文馆的设计还将为人们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大家了解太空探索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并设有教育类展览,无不成为其特色所在。

 

室内展厅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纽约上海同步工作平台的搭建,也使得设计团队可以从设计到施工阶段全程深度参与,保证最终建成效果。上海天文馆项目由设计合伙人Thomas J. Wong和管理合伙人V. Guy Maxwell共同主导,由董事兼亚太区总监陈昕昉担任管理负责人,由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本地设计院。

 

 

附文:

主创设计师陈述

在上海天文馆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希望创造一个物理空间,让参观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更多天文现象。正是这些现象让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成为可能,并帮助人们意识到:相较于其他星球的动荡、混乱而言,地球繁育生命的能力是多么妙不可言。

 

手绘草图  ©ennead

古代的文明仅通过建筑环境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古人更加清楚人类需要依赖于种种天文现象,也正是这些天文现象塑造了他们在地球上的存在。在过去,许多种文明都曾经通过建筑来促成人类与天文间的基本关系,尽管他们当时尚未在科学层面理解,但在内心却十分认可和重视这种关系。

 

然而,现代生活让大多数人都脱离了这一联系。当人们日益沉迷于手机屏幕上种类繁多的应用程序,我们逐渐将“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视为理所当然,也忽略了这个简单而基本的天文现象。因此在当代,博物馆的功能和使命与建筑的设计概念变得高度一致,即:为人们提供一种能够激发好奇心、启迪探索的参观体验。

 

手绘草图  ©ennead

上海天文馆的基本设计概念,是基于活跃在星体周围的重要元素来塑造建筑,抽象地展现作为宇宙规则的天体物理学现象和规律。要创建这样一座超乎寻常的天文建筑,意味着需要构建一种基于星际现象、充满空间感和体验感的建筑语言。天文馆的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一个基本的观点,即:从大爆炸时代开始,整个宇宙就处于永动状态。从数十亿年加速和扩张的星系,到多个天体相互作用的复杂引力关系,天文馆的设计从天体运动的动态能量中汲取了诸多灵感。

 

手绘草图  ©ennead

人们通常认为上海天文馆本身就是一种天文仪器,它与太阳在一天和四季中的运动路径相协调,塑造光影的同时也清晰地反映着地球的运动。当地球围绕附近的星体运行时,天文馆的设计能够突出并强化太阳的运动轨迹,及其与地球之间不断变化的位置关系。身处天文馆内部,参观者将会遇到三种截然不同的时刻,每一个时刻都清晰地展现了与地球相关的核心天文原理。天文馆的三大建筑元素,即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天象厅球体,能够让参观者与天文现象进行直接互动,这些现象虽然已经随着社会发展逐步被降级,在人类建筑中占据很小的位置,但实际上却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的存在。

 

模型  摄影:胡艺怀

在参观上海天文馆时,我希望人们能够心怀这样一个普适性的理念:人类的所在之处,与那些近在眼前和远在天边的所有事物都息息相关。面对宇宙,我希望人类能够同时认识到地球带给我们的伟大财富,并承担起爱护地球、爱护彼此,以及爱护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责任。

 

Thomas J. Wong

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合伙人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ennead
一层平面图  ©ennead
二层平面图  ©ennead
三层平面图  ©ennead
屋顶平面图  ©ennead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天文馆

设计范围:方案设计及扩初设计;室内与景观、灯光设计概念方案;施工阶段的建筑效果把控

项目地点:上海临港新片区

设计单位:ennead architects LLP

主创建筑师:Thomas Wong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Thomas Wong、V. Guy Maxwell、Grace Chen 陈昕昉、Wei Wei Kuang 邝薇薇、Charles Wolf、Anthony Guaraldo、Jorge Arias、Margarita Calero、Michael Caton、Christina Ciardullo、Eugene Colberg、Regina Jiang、Jörg Kiesow、Aidan Kim、Stefan Knust、Xinya Li 李欣亚、Francelle Lim、Xiaoyun Mao、David Monnar、Nikita Payusov、James Rhee、Yong Kyun Roh、Miya Ruan 阮玲丽、Na Sun、Eric Tsui 徐震、Stephanie Tung、Charles Wong 黄泽修、David Yu 于乐川、Fred Zhang

业主:上海科技馆

总投资:5.3亿元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3年—2016年

建设时间:2016年—2021年

用地面积:5.86公顷

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

当地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展陈设计:Xenario飞来飞去

摄影:存在建筑、胡艺怀


版权声明:本文由ennead architects LLP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ennead
上海
展览建筑
文化建筑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