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地下动脉里的都市之光:上海地铁吴中路站 / Wutopia Lab

地下动脉里的都市之光:上海地铁吴中路站 / Wutopia Lab
编辑:李博超(实习生) | 校对:李博超(实习生) | 2021.02.04 00:27
站厅  摄影:CreatAR Images

设计单位  W-mills by Wutopia Lab

项目地点  中国上海

建成时间  2021年

建筑面积  40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Wutopia Lab设计的上海地铁15号线吴中路站于2021年春节前两周落成并投入试运行。

 

▲ 项目视频  ©Wutopia Lab

 

 

浓缩上海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

“上海给许多人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只要你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申通公司在15号线的地铁站站厅设计上做了创新,他们在吴中路站采用净跨达到21.6米的预制大跨叠合拱型结构,从而创造了上海地铁首例无柱的无遮拦大空间站厅。

 

站厅  摄影:CreatAR Images

地基不适合建设地铁的上海最后成为了全世界地铁运行公里数最长的城市。地铁的不断延伸推动了上海城区的高速扩展以及繁荣。而吴中路站也是申通公司总部所在地。当建筑师看到这个宏伟的拱型结构时,一个想法自然而然地进入脑海。这个站厅应该是一个展示上海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的展厅。如果把站厅地面看成黄浦江,那么它的两侧就应该是浦东和浦西壮观的城市景象,而站厅的两端就应该反射出上海壮美的未来。

 

站厅  摄影:CreatAR Images

于是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简单而直接地用穿孔铝板在站厅两侧塑造了层层叠叠的浦江两岸城市景象。人们可以看到熟悉的地标建筑,但更多的是对上海这个摩天楼之城的抽象表达。站厅两侧的城市景观沿着拱壁向上延伸,仿佛要接拢。而站厅两侧的镜面反射墙则把这个景观无限延展,仿佛没有尽头。

 

在这个熟悉却有点陌生,但最后还是发现归属感的场所里,因为看到了上海的伟大而骄傲;同样,因为是这个伟大城市中的一份子,无论是新旧上海人还是匆匆过客,自豪之情都能油然而生。

 

站厅  摄影:CreatAR Images

 

就是一个“上海人”

“上海特别亮,到处都有光,我觉得我只要站在光里,我就能够‘虚张声势’,我就能够咬着牙,

我活得特别坚强,我觉得我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我受了这么多的苦,我受了这么多的气,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怕。”

 

主创俞挺作为一个上海设计师,在设计推进的后面几步,则希望在细节处理上更能够体现改革开放背景下上海人的精神风貌和品格特征。

 

清爽

上海人第一个特点是做人要清爽。所以这个站厅清爽得像一个展览馆。只有闸机提醒你这是一个受管理的交通空间。但要做到清爽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首先要保证拱型结构的清爽。申通公司要求建筑师要最大限度地展现站厅大跨度拱型的结构美与真实,要暴露结构的原始面目,不许用吊顶覆盖。事实上建筑师也没法用吊顶再做一个光滑的顶,因为吊顶龙骨的固定所用的钉子会破坏预制结构的安全性。这样一来原本走吊顶的空调风口、喷淋、照明、摄像头、逃生指示等便会无处安身。

 

站厅  摄影:CreatAR Images

不过办法总是有的,上海人做事要清爽。建筑师团队先利用预制结构件之间的缝隙嵌入了消防喷淋管,让它看上去像装饰线。其次把拱顶泛光照明放在城市背景墙下的空隙,从地面打亮天花。摄像头和逃生指示利用城市背景的结构龙骨侧装。最后空调风口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站厅尽端墙上以圆形喷口送风;另外一部分风口结合进下站台的自动扶梯三侧栏板,形成了一个“U”形拉丝不锈钢通风矮墙。最后,这样的拱顶反而比有吊顶的天花更清爽。

 

扶梯与送风口  摄影:CreatAR Images

不过这没算完。在施工中建筑师发现地铁的设备管线集中交汇在站厅四个入口上方,并引出支管,沿着拱型墙壁在3米左右的高度贯穿站厅,粗暴打破了拱型结构和城市背景轮廓线的纯粹视觉,一点不清爽。于是建筑师在城市轮廓线的背后加了一道连续的深灰色弧形穿孔铝板,它很好地遮挡了管线,也成为城市轮廓线的背景板,更好地突出了城市景观。

 

城市轮廓线  摄影:CreatAR Images

建筑师在入口处则修改了拱型曲线,让它更接近半圆,两道弧线之间的空间就可以容纳庞大的综合管线。这个修改也让入口自然有了一个具有体积感的门套。门套由GRC材料预制拼装而成,完美适配了原有的拱型曲线,经过处理的GRC表面与混凝土拱顶融为一体。

 

出站口  摄影:CreatAR Images

入口边上的消防栓也采用了创新的隐藏式转轴门,让其几乎不可见。建筑师在入口设计了经过精确计算和预制的双曲面LED灯线,强化了门的符号,与地面倒映,一起形成了四个“光之门”。所有行人将会在这四个清爽的“光之门”进出吴中路这个清爽的站厅,目睹一个微小而日常的清爽奇迹。

出站口  摄影:CreatAR Images

挺括

上海人追求做事还要挺括,这体现在处理细节的精准,精致以及灵活。通风口结合栏板形成通风矮墙的设计固然清爽,但通风管道需要让开结构梁。这样栏板墙不能紧靠结构边缘而留有一段空隙,不清爽,也有安全隐患。如果在结构边缘直接起墙结合通风墙,那么这个栏板就显得过于笨重。

 

于是建筑师设计了梯台形,在风口高度形成收分。由于有个斜角,地铁方担心和自动扶梯之间会形成个三角形空隙导致乘客坠落的风险。建筑师就此做了“L”形折边,形成了一个印刷体的大写“U”字,这样就闭环了。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建筑师接受地铁方意见,把风口设计成凸出的格栅,避免有人把孩子放在通风矮墙上。为了进一步削弱通风矮墙的体积感,建筑师选用了能模糊反射周边的拉丝不锈钢,并用LED灯带作为矮墙和地边的分界,让这个体积具有了漂浮感。

 

扶梯和通风矮墙  摄影:CreatAR Images

整个站厅最高潮的设计无疑是两侧展示上海城市景观的景墙。建筑师用三层穿孔铝板形成了层层叠叠有层次和进深的城市背景。由于拱型结构不能施加构造龙骨的钉子,所以所有铝板是通过地面主龙骨上焊接次龙骨形成的网格来安装的。恰好建筑师不满意铝板的单薄会造成纸片感,要求铝板折边来形成一个视觉厚度,结果这个折边不仅形成了体积感还精致地在侧面视线上遮挡了龙骨。

 

景墙  摄影:CreatAR Images

三层铝板之间的空隙,提供了铝板和拱顶的泛光照明所需的互不干扰的安装空间。进一步,建筑师为了让这个城市背景更加有层次而不死板,在确定可以安放LED模块基本的开洞尺寸后,在不同建筑和层次上设计了5种尺寸的穿孔,在削弱铝板反射光线和声音同时,也削弱铝板金属面的呆板。不同空洞在三个层面上层层叠加,让这个城市看上去望之不尽。建筑师在不到1米厚度上却创造了一个城市的深度。这样一来,作为过客的人们站在站厅里,上海有如梦境般在周围展开,这有些陌生的熟悉,让人们觉得也在梦境中的同时拥有了上海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景墙  摄影:CreatAR Images

笃定

上海人做事不慌不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叫笃定。吴中路地铁站的设计和施工中总会遇到一些在预料之外但又必须处理的状况,设计师在坚持最初汇报的效果前提下需要一一处理,并处变不惊地避免细节处理而导致的效果走样。

 

扶梯  摄影:CreatAR Images

在施工图阶段发现按照地铁站厅的规范,需要在城市背景墙前安置一道高60厘米高的连续挡水墙。如果延续地面大理石材料,那么这个挡水墙显得笨拙,如果仅仅刷一层涂料,则显得粗陋,上述两种方法都会让城市背景仿佛齐脚被截。

 

建筑师决定用贴有渐变膜的连续的玻璃作为挡水墙。渐变膜在功能上提示此处有玻璃避免行人撞上,在视觉上则制造了建筑仿佛在晨霭中缓缓升起的戏剧性效果。以最后的呈现看,这仿佛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而不是后来随机应变的结果。

 

挡水墙  摄影:CreatAR Images

随机应变的笃定还体现在尽端墙体的设计上。建筑师原本将整面墙设计成完整的镜面,但在综合设施设备中发现,这面墙有控制室的窗子,有工作通道门,有无障碍电梯门,有机房通风百叶,还有自动售票机。这些设施高度宽度不一,深度凸起不一,没法清爽。

 

建筑师延续了城市轮廓线的故事,把轮廓线延伸到这里形成抽象的高高低低的连续的线,线下面把各种设施包括在内,这些窗子门洞售票机仿佛是城市的建筑,用和通风墙一样的拉丝不锈钢。轮廓线之上还是采用镜面,于是两侧的城市景观仿佛越过近景的城市而投射到无限的远方,似乎设计一开始就是这么设想的。

 

站厅  摄影:CreatAR Images

分寸

上海人讲究交往中的分寸,在合适的地方有节制地展现自己隐秘的自豪感。市民在抽象成一根连续的LED灯带的城市轮廓线的指引下引进入或离开站厅,这里的轮廓线并没有重复站厅复杂的设计,仿佛是高潮节制的序曲或尾声,设计言于此而不必多,就是分寸。

 

扶梯  摄影:CreatAR Images

或者会注意到站台天花上也有这线性的LED灯带,但不会意识它们其实就是上海地铁运行图,而光的运动轨迹和是站台两边的地铁行驶方向是一致的,通道两侧的城市轮廓线光带轨迹也是同理。

 

站台  摄影:CreatAR Images

人们可以在壮观的城市轮廓线里看到著名的东方明珠、三件套和其他标志性建筑,以及许多抽象的摩天大楼,但如果有心,会发现其中有十个建筑是上海地铁重要的站厅上盖建筑。建筑师就是这么含蓄地展示了一种自豪,分寸有度地表达了地铁对于上海这个伟大城市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景墙  摄影:CreatAR Images

 

更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

“这个时候,上海变成了光的世界,一个光的海洋,像数不清的星星落在世界上。”

 

建筑师在第一次汇报说这个地铁站就是一个象征主义场所,象征上海的场所。建筑师有责任说服业主把任何功能性的公共空间都可以变成一个能够凝聚人心的公共文化空间,还说吴中路站会是中国第一个“有表情的地铁站”。

 

站台  摄影:CreatAR Images

建筑师在第一次汇报时告诉申通公司,他可以用灯光照明设计来达成上述的目标。吴中路站厅的灯光系统经过精密设计,采用四个部分组合来实现符合规范的照明功能与具有极强表现力和想象力的动态光效。由于站厅的整个拱顶不排设任何电源线,因此在整体照明上采用天际线铝板后的泛光照明系统,在通过反射光线满足空间照度要求的同时,也实现了光源隐藏的柔和视觉效果。

 

通道  摄影:CreatAR Images

运用RGB色LED光源,还让投射在拱顶上的照明可以配合场景要求呈现丰富的色彩和动态效果。城市天际线造型的三层铝板,同样采用了隐藏的泛光照明系统,三层可分开控制,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天际线穿孔铝板的背后,建筑师采用两种不同的照明系统营造出站厅最具特色的核心视觉元素。两侧靠近出入口区段的天际线背后是星星点点的灯组,仿佛夜色中城市的万家灯火。中心区段的铝板后安装了对应冲孔的全覆盖LED照明模块,通过设计和编程,可以实现千万级色彩数变化和图形效果,就像浦江两岸精彩纷呈的幕墙广告牌。这个可通过智能程序控制的照明系统,让站厅进化成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更赋予了它由未来场景打造的无穷想象。

 

站厅多变的灯光  摄影:CreatAR Images

经过2年的设计和施工,业主单位申通公司赞许吴中路站完全达成了效果图的呈现,实现了建筑师所有的承诺。是的,吴中路站就是这么一个能够创建社交、鼓舞人心的开放的城市美术馆,一个前所未有的“最漂亮”的地铁站。

 

那就用上海人的习惯语结束本文,“漂亮”!

 

 

设计图纸 ▽

 

站厅层平面图  ©Wutopia Lab
站厅层轴测图  ©Wutopia Lab
站台层轴测图  ©Wutopia Lab
通道轴测图  ©Wutopia Lab
剖面图  ©Wutopia Lab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地铁十五号线吴中路站空间设计

设计公司:W-mills by Wutopia Lab

主持建筑师:俞挺

项目建筑师:丁叮、穆芝霖

项目经理:丁叮

设计团队:王丹、陈健翔、宋建勋

施工图设计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照明设计:Wutopia Lab、上海罗曼照明

建筑摄影:CreatAR Images

项目地址:上海

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建筑材料:穿孔铝板、拉丝镜面不锈钢、阳极氧化铝板、芝麻灰花岗岩、黑色荔枝面花岗岩、GRC、玻璃

设计时间:2018年—2019年

建设时间:2019年—2021年


版权声明:本文由Wutopia Lab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Wutopia Lab
上海
交通设施
俞挺
地铁
基础设施
室内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