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金城社区五统一公共空间 / 时地建筑工作室

金城社区五统一公共空间 / 时地建筑工作室
编辑:李博超(实习生) | 校对:李博超(实习生) | 2020.11.13 19:21
项目外观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设计单位  时地建筑工作室

项目地点  四川彭州

建成时间  2020年6月

建筑面积  52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在四川的每一个乡村,每逢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会上演一场“坝坝宴”。一个平凡的村庄,一处聚集人气的坝坝,一场乡村大型社交活动,村落这一文化记忆,在热火朝天的氛围里蔓延、传承……

 

 

01

夸张,却又极度现实的空间需求

 

从古到今,四川的农村从来不缺坝坝。而在2008年的地震中,小石村(现金城社区)大量房屋坍塌,“坝坝”空间也遭到破坏。经过震后重建的集中安置,住在“单元楼”小区里的村民,得到震后慰藉的同时,却也失去了以前的“坝坝”空间。

 

芭蕉苑小区  摄影:金城森林村落

与此同时,村民以农耕为主的生活仍在继续。但目前的公共空间满足不了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粮食没有地方存放和晾晒,有时只能占用公共道路;农具也只能堆在公共楼梯间……面对种种矛盾,村书记向我们提出满足农具存放、谷物储存、洗衣晾晒、红白喜事、谷物晾晒的功能空间,此外,考虑到丧事的需求,还需要一个单独的停丧房。

 

占用马路进行晾晒  摄影:金城森林村落

​收到一份如此“魔幻”,却又极度现实的任务书,在对设计展开联想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身份迷失。“单元楼”小区在乡村的出现,邻里间“不熟”社交的注入,也令社会性质开始变化。而这种“新”与“旧”的冲突,来源于城乡二元的差异,需要被谨慎而平衡地对待。这类混杂的空间不能被简单的分类,更多的时候,它不仅容纳了村民生活、社交、农事等活动,更加容纳了村民的情感。

 

项目场地原貌  摄影:金城森林村落

 

02

从公共空间出发,找回乡村消失的“熟”文化

如何呈现这个“乡村情感容器”?如何打造一个可以连接村民情感、促进社区交流、延续文化传承的空间?我们在乡建的实践中,也不断地探索这个答案。

 

在小石村观察到的“无序乡村空间”现象,它有个体性,却也是在乡村中普遍存在的。在很多乡村你会发现,当地社区没有公共空间的意识:自己家的东西和门口收拾得干干净净,一旦出了自己的院子,外面就没有人管了。

 

没有公共空间的意识,就意味着公共空间没有人来维护,但社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有很多,如红白喜事等集体性质的活动。在传统的村落里,这些公共活动有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作支撑,如祠堂和庙宇等,是有一个公共秩序在里面。而现在这个传统的秩序消失了,新的秩序和新的文化都尚未确定。

 

村民活动  摄影:金城森林村落

消失的传统秩序的载体,即为乡村的公共空间。乡村的公共空间,是村民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形成的区域文化和集体记忆的共同载体,也是民众文化意识与精神力量之源,是重要的“文化记忆场所”。

 

我们希望通过创造新的公共空间,来促进共同的交流、生产、民俗、仪式等,进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集体记忆。对于小石村这类空心化严重、陷入身份失语困境的农村,设计通过社会记忆的方式,来记录、印刻、传递当地独有的风土人情,以可识别的文化形式,形成一个全新的“文化记忆场所”,来抵御地域文化身份认同的逐渐消失。

 

开村节  摄影:金城森林村落

 

03

与山脊和阳光共存

一切设计源于最本质的需求。项目的选址,同样遵循着粮食晾晒和洗衣晾晒的基本需求,顺应了阳光的方向。为了最大限度空出晾晒和坝坝宴的场地,建筑紧靠山体,繁茂的植被影响到室内的采光。然而,不需要刻意的手法,自然顺应折线的方向开窗,就能让室内自然地被照亮。站在室内,抬头见树林,低头见阳光,建筑伴着山脊和阳光,共生于这片土地上。

 

项目外观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整个场地靠着一座山和一片树林,建筑顺应着山与树林的关系,完成形态的塑造。平面上的折线和立面上的折线放到一起,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姿态。

 

项目外观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我们将建筑布局在“单元楼”式的芭蕉苑小区南侧,为此小区做公共空间配套。背靠青山,面向小区,建筑呈开放拥抱的形态,同时利用这种空间导向,将邻里空间放大、拉长。希望下楼的村民可直接看到建筑里发生的场景,以此促进交流,为各种文化活动的产生埋下了一颗种子。

 

灰空间内部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通过和村民的长期相处,我们也了解了一些民俗,比如按照村里的传统,停丧的流线一定为单向,“不走回头路”。因此“折线式”的动线设计,除考虑传统习俗之外,还将谷仓、农具、清洗池、坝坝等空间彼此相连接,同时又留有一定的独立性。

 

灰空间内部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乡建营造中经常会遇到关于造价的问题,在这次的设计中,我们将符合功能需求放在第一位,其次就是造价。建筑屋顶和结构,都采用最简洁的方式。屋顶的材料最初考虑用小青瓦,后来因为尽量减少结构承重,换成了沥青瓦,使整个结构比较轻盈,强调了建筑动态的感受。在实际建造中,我们还是会因为工艺技术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座凳从叠涩出挑换成了现浇,吊顶从竹子换到了竹席等,包括一些小器件的选择也会结合场地做出一些调整和妥协。

 

灰空间内部  摄影:时地建筑

 

04

乡村空间中的智能科技

 

建筑的功能植入,也融合了我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思考。在城乡发展和理想乡村的探讨中,村书记也希望基础设施可以达到等值化和现代化。设计团队在小石村应用了许多先进设备,如人脸识别系统,可以通过“刷脸”进入农具存放和谷物存放的空间的智能门锁,这样一来保障了村民财产的安全,二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体验的差距,甚至让乡村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更前面。

人脸识别系统  摄影:时地建筑
人脸识别系统  摄影:金城森林村落

其实在项目设计之前,考虑到目前小石村老龄化和留守老人等情况,村里给80岁以上以及重度残疾的村民配备了一个“智能手环”,在文化大院的显示器上,可即时获取老人的位置。若有突发状况,可以及时支援。

 

智能设备  摄影:金城森林村落
智能设备主控室  摄影:金城森林村落

 

05

从身体记忆到文化记忆

项目作为整村更新的实践项目之一,和村中的文化大院是一个互补的空间,若说文化大院呈现出的场景是村民檐下喝茶、健身、学习等,那五统一则是整合了村子琐碎的生产与生活的空间。在这里进行谷物晾晒和坝坝宴等,让已形成经验的生产劳作、日常生活、传统工艺、民间习俗、民间仪式等在这里发生。

 

储存农具  摄影:时地建筑

由生产、生活、民俗、仪式等等产生的“身体记忆”,在特定的空间场景,通过原住民的世代参与,形成代际传承的符号化“集体记忆”。符号化集体记忆不仅保持了村落的乡土气息,也体现村落的乡村性,它所折射的文明,也将得到“生命”的延续。

 

建筑内部  摄影:时地建筑

在小石村“身份特征的挖掘,身份识别的研究、身份认同的构建”的建筑旅程中,五统一的实践是乡村空间的小实验,看似不是惊人之举,但我们还了解到在建筑还未完全建成时,有一对新人就在此举行了婚礼。作为设计团队,我们希望它能穿透时间,逐步形成小石村当地的文化身份认同……

 

工作室主理人讲道:“在中国这么复杂的社会局面,有着各式各样的发展方式。我们在设计村庄时,从村民的生活和社区本身出发,与将乡村资源面向城市的方式是有区别的。我们希望不是去发明,而是去发现,去激发内在的生命力。我们去发现场所既有的价值和潜质,通过空间设计,留下一个种子、一片土壤,让它自己发生。只有让价值自己发生出来,它才是真正地根植于农村。”

 

村落生活  摄影:金城森林村落

 

设计图纸 ▽

 

总平面图  ©时地建筑
一层平面图  ©时地建筑
屋顶平面图  ©时地建筑

立面图  ©时地建筑

剖面图  ©时地建筑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金城社区五统一公共空间

项目类型:公共建筑

项目地点:四川省彭州市金城社区

设计单位:时地建筑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李烨

项目主管、项目建筑师:李烨

设计团队:张寻、杨丽君

业主:彭州市金城社区

项目造价:60万

设计时间:2019年7月—2019年8月

建设时间:2019年9月—2019年11月

用地面积:972平方米

建筑面积:520平方米

结构顾问:毛永强

社区治理顾问:岳付飞

驻场建筑师:张寻、杨丽君

主要材料:钢结构、稻草漆(外墙)、沥青瓦、竹席(吊顶)


版权声明:本文由时地建筑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乡村建筑
四川
时地建筑工作室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