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增,建筑学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3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李道增籍贯安徽省合肥市,1930年1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师从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1952年毕业。曾任首届建筑学院院长兼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李道增在学术上坚持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入研究理论,形成他“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文革后国门初开即依任务所需出国调查访问,与美、欧、港台、日、利比亚等有关单位建立友好关系、传播中国建筑文化、引进国际前沿学术、发展学科建设。1980年始,为填补国内空白,开设环境行为学、西方剧场发展史两门研究生新课程;提出“重视生态在规划中的作用”等新观点;为我国建筑师执业、建筑学本科生学位制国际化进行铺垫。他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曾主持庆祝建国十周年工程的国家大剧院与解放军剧院的设计(因财力所限未建),承担的天桥剧场、儿童艺术剧院等使用效果良好。
1993年受聘美国卡纳基梅伦大学客座教授,其学识深受赞赏;曾为1998年国家大剧院提出可行性研究方案、为国际方案竞赛提供中央领导选择的三个方案之一。他1999年出版了集科技、历史与艺术为一体;跨戏剧与剧场建筑两个学科的《西方戏剧·剧场史》专著,对剧场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他晚年封山之作的清华大学纪念建校百周年-百年会堂,分别获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2013年度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奖一等奖和2013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
李道增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1名、博士后1名。公开出版书6部、内部书5部,发表论文60余篇。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
新清华学堂
北京,2011
“新清华学堂”建筑群位于清华大学校内,主体建筑包括新清华学堂大剧院、蒙民伟音乐厅。新清华学堂的建设达到专业剧场标准,声学效果堪与国家大剧院相媲美,是清华大学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高雅艺术演出等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清华大学新的标志性建筑。
北京天桥剧场
北京,2001(改造)
位于北京中轴线前门大街南端,东临天坛公园,与自然博物馆隔街相望。始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剧院。1991年,由李道增主持设计,在原址上按照国家大剧院的标准重新翻建了天桥剧场。经过10年的设计与工程,新天桥剧场于2001年3月落成,是当时首都唯一的一家专业歌剧、芭蕾舞剧场。
中国儿童剧场
北京,1990(改造)
中国儿童剧场前身为1920年代的北京真光电影院,建筑形式仿巴洛克风格,是当时我国近代建筑师模仿西方建筑风格的体现。1990年,建筑扩建改造完成,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北立面进行“落架重修”,并更新了内部空间以满足表演需求。
参考资料
[1] 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ys/59684730.html
[2] https://mp.weixin.qq.com/s/mfpnbQA_NKY-EfHUpBrcpA
[3] 百度百科
本文信源清华大学,部分消息来源中国工程院官网。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OMA最新方案:墨尔本Wollert社区中心,结合零售功能与社会互动
下一篇:深度 | 西扎设计手法的“微型百科全书”:西扎锐驰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