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的作品以精细的建构方式与极具感染力的氛围营造闻名。雪季去拜访这位氛围营造大师的作品会是什么感觉?建筑师、摄影师董曙光不仅用照片与文字记录下现场探访的瞬时感受,也记住了那缕折入建筑里的冬日暖阳。
圣本笃教堂坐落于瑞士东南部一座美丽的小村庄,由普利兹克奖得主彼得·卒姆托设计完成。以这座教堂作为本次朝圣之旅的收尾再合适不过。圣本笃教堂十分偏远,已经忘记了路上走了多久,只记得车在山间穿梭,折了几次盘山路也记不清了,只记得被车窗外那美丽的雪山所深深吸引。
下车走入教堂所在的小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样子。木质的房子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从远处看圣本笃教堂,可说其完全融入在这个小村落之中。
教堂位于上山的路上,由于道路被积雪覆盖,因此无法从高处俯瞰整个村庄。教堂整体平面造型犹如水滴,建筑外立面采用木瓦一层一层铺设而成。在阳光和雨水的作用下,木质瓦片的颜色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在这里人们能感知时间变化留给建筑的痕迹。这是教堂给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
踏上几步台阶即可进入室内,讲经台位于内侧,座椅和讲经台在布局上与建筑的中轴线保持一致。教堂虽小,但是这样的平面布局还是营造了一定的仪式感。也正是因为尺度较小,在内部木质柱列和高侧窗射入阳光的综合作用下,教堂给人带来了一种难以表达的温和之感。
教堂的结构与细节构造十分考究,正是由于这些考究的设计,让教堂内的任何元素都显得相得益彰。在寒冷的冬季造访这里,能感受到这座小小的教堂折射出的卒姆托的设计哲学,能感受到他对场所的那种初期的许诺、对材质和构造的精心打磨,以及对建筑实体既温和又具张力的呈现。在冰雪映衬与阳光照射下,圣本笃教堂安静、温暖。
相比于圣本笃教堂给自己内心的触动,罗马考古基地保护所给自己的感受相对平缓一些。也许因为到达此处已近下午,又恰逢天气阴沉所以第一眼看到建筑时的感觉较为平淡。
不过罗马考古基地保护所整体的木质立面以及简单的形体,给了它以含蓄和谦虚的特质。
建筑以柔和的姿态与周边场地相邻存在,建筑入口朝向一条略有坡道的道路,又因积雪堆积让入口和场地之间的关系略有不协调,也许夏季来临草木生长之后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从抬离地面的金属入口走入室内,光线从屋顶天窗和木质维护结构的缝隙间进入室内,这种柔和的光线效果照亮了整个地面的遗址。木质维护结构之间的缝隙透着室外冬季的空气,此刻自己才理解到卒姆托在《建筑氛围》一书中提到的万物之光以及空间的温度。
看到室内精妙的结构处理以及细节设计,总能想起卒姆托在《思考建筑》一书中的一段话:“要用无数的细节,用各种各样的功能与形式,材质和尺度去生成一个整体,这是建筑常常要面对的挑战。建筑师必须为边缘接缝,为表面横截面和各种材质交汇点寻找合理的构造和形式。这些外形细节决定了建筑更大比例范围中的微妙过渡。由细节确立形式韵律,确立建筑中细微的分割比例”。
走出建筑时恰逢天气好转,暖色的阳光洒在因时间和雨水作用而发黑的木质立面上,这种因为环境瞬时变化而改变的场所体验,触发了自己对于这一建筑场所与周边环境之间的感知。也许这就是卒姆托想传递的,人身处场所、空间和环境之中那种精妙的建筑现象吧。
本文由董曙光(公众号:建筑图译)授权有方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上一篇:西厅美术馆:河北廊坊市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 / WAY Studio
下一篇:村庄里的“村庄”:北沙幼儿园 / Crossbound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