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建筑事务所
http://www.designandarchitecture.net/
建筑事务所 DnA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址 中国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六村
建筑面积 675平方米
项目完成年份 2017年
大东坝镇石仓位于浙江省松阳县南部,是沿石仓溪两岸分布的9个行政村的总称,总人口6,600多人。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共有18支同宗的阙氏和雷、邱、冯等上杭移民为躲避战乱从福建汀洲迁徙到石仓,至今仍保留着闽地文化和生活方式。村里目前有保存完好的几十幢清代院落式大宅,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关于石仓的名称,源自一个传说:此地山上有个巨石石洞,每天流出稻米,成为当地米仓;后人因贪婪之心砸开石洞,从此米仓不再流米,而是流出石头成为石仓。一千多年来石仓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但石仓人世代都不忘米仓变石仓的故事。
石仓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乾隆至道光时期,石仓就形成了极其活跃的土地市场、乡里社会,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契约文书。在石仓,大至数千亩的山场、十几亩的水田,小至一个棚屋,甚至一棵树,在进行权利转移时,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当事者都会订立契约。石仓七村村民阙龙兴家中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古契约,是目前中国体量最大的客家契约文书藏品。
石仓契约全面展现了石仓传统时代的土地关系、民间借贷、工业生产、宗族与社会等历史关系,当代人可以通过买卖契约、账本、家谱、分家文书等资料,还原那份历史记忆。这些资料主要是嘉庆、道光、光绪、民国等多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地契、田契、卖女典妻契约、婚约、证书执照、祖宗字画等,它们可以反映当时的生产生活过程。契约文书主要订立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至1949年间,被保留下来的契约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在整个浙江省甚至从全中国乡村来看都是十分罕见的。石仓契约也是继“徽州文书”之后的又一大型珍稀文献,是了解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形态的“活标本”,也是重要的客家文化遗产。
松阳县近年来开展了系统的乡村建设工作:针对不同村庄的历史传统工艺业态和生活需求,选取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或产业元素,以村庄公共功能为载体,提升当地传统文化元素或者产业,增添公共功能和文化空间。石仓的契约博物馆就是松阳乡村建设的“建筑针灸”系列项目之一。
客家契约不仅呈现出了百年乡土生活,展示了石仓阙氏从福建迁徙、买田置地、淘沙炼铁、开枝散叶、历史兴衰的整个社会经济形态,也体现了传统乡村是由一个个充满法则的村庄组成的具有高度商业精神的契约社会。契约精神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而传说中的石仓名称的起源,也是源自人与神灵之间的契约精神。契约博物馆是外来者和村民聚集共享的场所,它除了有对外展示的功能,还是村里的公共文化活动和村民休闲场所。
场地选址位于六村和七村边界,沿着石仓溪畔顺坡而上,是村庄和梯田的交汇处。项目及周边景观延续梯田的地势,与四周的村庄中心和交通流线相互呼应并补充,并连接起六村和七村形成环路关系。
建筑体量通过贯穿场地的一条水渠的引导联系村庄,主要展示嘉庆、道光、光绪、民国等多个时期的阙姓族谱、古契约、古代帐本、分家书等。设计内容还包括周边闲置民居的修缮改造,以便作为博物馆的服务配套设施,并利用闲置民居资产将这些功能分散开,将博物馆的功能延伸进村庄,从而更有效地提供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带动村庄发展。
契约博物馆依山坡而建,房屋墙体全部采用当地石材砌筑,从远处看过去,如同河岸或山上梯田的挡土墙,与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南北两侧形成半围合的庭院,提示出入口所在,也和环境形成对话关系,尤其在北侧和村庄相连,共同围合出一个小型广场,作为供村民室外活动的开放场地。
室内空间参照当地多天井的民居形态,顺着水渠线性展开,形成三个展览区间。村里有为数不少的传统多进院落大宅,最大的一座“十八天井”一共有十八个院落层次。
空间以及亮暗层次被进一步压缩进契约博物馆的室内,顶光沿着墙体线性展开为展柜提供天光照明,参观者在暗处,亮暗的强烈对比拉开空间张力。人在暗处时视觉外的其他感官敏锐度会有所提高,水渠的流水声、夏季的穿堂风、室内相比室外明显的凉意,都会成为独特的空间体验。
横向的室外走廊区分开不同的展览内容,形成多层次的室内外空间,也打开了可以观看石仓溪对岸村庄的景窗。
契约博物馆采用600厚浆砌毛石墙,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石,主要受力墙和转角位置采用基本规则的浆砌块石墙,墙体砌筑过程中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拉结石、丁砌石交错设置。以水泥砂浆替换传统做法的黄泥,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坐浆砌筑。这种材料和建造方式体现结构受力逻辑。不同形态的石材和自然光线亮暗对比的结合,营造有纵深感的空间氛围。
贯穿室内的水渠成为空间里的引导。水渠上方屋顶的排水沟、女儿墙的高度和角度经过设计将直射进入室内的光线控制在正午前后的半小时左右,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从天沟进入的都是漫射光,只有在中午才会有直射光垂直落在水渠上。这时候结合隐藏的喷雾设施,在夏季炎热的晴天,可以在室内形成彩虹的光学效果。这样一个简单的介入,既形成了趣味的互动装置,也再次强调了对契约文化的解读。
有别于城市里管理严格的博物馆,乡村里这些文化和公共空间更开放,它们既可以提供文化展陈,又是村民可以灵活使用的休闲空间,这对展陈内容和物品也有特定要求。契约博物馆以契约文书的复制品结合展现村庄历史的固定木雕,尽量减轻管理要求,最大限度地向村民开放。
村民平常可以随意进出休憩纳凉,节庆时契约博物馆也可以举办民俗表演和祭祀活动,室外北侧的广场已经成为当地儿童表演民间“山边马灯”的固定场所。
而通常意义上博物馆的服务配套设施,则是尽可能地利用周边闲置村屋,并吸引外来投资。由此项目招商引资的鸣珂里·石仓文化民宿,可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和特色餐饮,将民宿作为根植当地文化并融入村庄的运营载体,既展示当地的特色产品,又能够组织农闲在家的农妇制作竹编等当地非遗工艺产品。
乡村博物馆把都市的大体量博物馆化整为零,分散到村庄的原始文脉中,使建筑更具生活气息,也将博物馆概念拓展到整个村庄。通过设计一系列分布在不同村庄的乡村博物馆,试图使松阳成为“古典中国”县域标本中的“江南秘境”。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石仓契约博物馆
建筑事务所:DnA_Design and Architecture建筑事务所
主创建筑师:徐甜甜
项目详细地址:中国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六村
项目完成年份:2017年
建筑面积:675平方米
摄影师:王子凌,韩丹,姜晓东,阙龙兴,叶高兴
部分图片提供方:大东坝镇,鸣珂里民宿
照明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
业主:松阳县大东坝镇人民政府
版权声明:本文由DnA建筑事务所授权有方发布,禁止以有方编辑后版本转载。
乡乡
1年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