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盟国际
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展将于2018年5月26日-11月25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展出,以主题“我们的乡村”作为对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自由空间”的回应。策展人李翔宁表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开放的、有各种可能性和机会的场域。这次展览的目的不仅在于唤起“乡愁”,更希望回到中国文化的发源之地,去寻找被遗忘的价值和被忽视的可能性,于此展望我们未来的乡村。
实际上,竹艺村项目来源于“竹里”,而“竹里”是源于陆游《太平时》里的一句诗:竹里房栊一径深。这个在乡郊田野上盘旋着的青瓦房,有着由轻型钢木构架支撑起的内向重叠环形青瓦屋面,70%的高预制化率也实现了主体建筑、室内、景观共用时52天的极短施工周期。盘旋的屋面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个内向的院落,为室内提供了丰富的景观层次——内与外,竹与瓦,新与旧的关系被概括在“大象无形”的屋顶之下。多功能的组合以及适应性多功能空间被有机地布置在屋顶之下。
竹里对传统建造范式的全新定义、对技术人文主义下乡村和城市问题的反思,都为思考建筑在当下的意义提供了参照。走向农村建筑产业化的工厂化预制将会重新定义乡村建筑的生产流程以及对于传统建筑产业的合理升级。竹里项目正是通过一个月木结构工厂化预制,以及52天现场安装而进行的乡村木构产业化实验性探索。通过机器人等先进产业化手段装备起来的未来乡镇产业化工厂,一旦与农村的建筑产业化结合,必将产生一个更有意义的产业化升级。
作为竹艺村的第一张名片,竹里不仅限于对传统进行回望,更展现了面向未来的开放姿态。它吸引了越来越多愿意回到乡村进行艺术创作和再建的艺术家——也就是竹艺村的新村民——来到这里,与当地的原住民一起,继承并发扬在地人文特性,打造出更多、更好、更多元的升级业态。也正是因为竹里,当地政府有了充分的信心,把整个竹艺村的改造升级再次交到袁烽手里。
这一次,建筑师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一块废弃的农宅基地,而是着眼于一座焕发着无限生机的乡村。她在符合传统文学美术作品对于世外桃源的完美幻想的同时,也为时代驱动下的产业化升级试验提供了机会。
以竹里为原型,袁烽运用拓扑找形手法,结合各建筑的不同功能要求形成变截面青瓦屋面,再以此确定底下的钢木支撑结构,进行工厂预制。竹艺村将完整的设计施工一体化产业体系放大并发挥到极致。在体验上,新建造的几座房子和环境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但走进却又如此不同,是现实中的乌托邦,也是理工科严谨程序下的浪漫呈现。
作为以当地“竹编工艺”命名的特色村落,竹艺村将周期性开展特色活动(艺术节、建造节等),竹编的制作、加工、消费在这里进行了最充分的展示和教学。在硬件设施方面,村内的田埂、道路被重新梳理成明确清晰的道路系统;污废水被过滤形成景观净水系统;生态农业与景观、餐饮进行一体化配置;规划设计了多层级的乡村公共建筑与公共空间,广场、院落、公共家具(长椅、凉亭等)一应俱全;同时制定了整个村庄的风貌控制导则,进行整体把控:
丁知竹竹艺馆位于山脚下竹艺村村口,沿路顺渠,是迎接游客的第一面旗帜,起着围合与引导的作用。场地中原本存在的两座小农房被融合进统一的流线型建筑空间,建筑与开放长廊结合,线性展开,优雅流畅。在这座开放流动的线型屋顶下,组织有夹层居住空间、通高展示空间与半户外茶室空间;游客在内与外的穿梭流动中,可尽览竹编工艺的制作、教学与展示。建筑采用木结构完成,与当地传统小青瓦屋顶与竹编立面配合使用。
这座半屋半桥的建筑是竹艺村的第五空间(生活服务中心),它位于村庄中心位置,背靠林盘和水渠,面向村头公共广场和油菜花田,配置有小型停车场。建筑在造型上融合了村庄统一的建筑语言——曲线变截面坡屋顶以及从屋面间穿行而过、可供游客登高远望的景观休憩桥。“X”形平面伸展融入场地,对位油菜花田、村庄道路等重要景观视点。第五空间作为竹艺村生活基础设施服务的集合,融合了公厕、茶室、公共座椅、快递、ATM机和儿童游乐场地等功能。建筑采用钢木混合结构完成,配合使用竹模混凝土墙面和当地传统的小青瓦屋顶。
游客中心临近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作为竹艺村的门户,处于进入村落的必经之路上,配置有大巴落客点和小型停车场。场地面向广袤的油菜花田,周围野趣横生的湿地和水塘,更为这一片林盘地景增添了些许灵巧生机。位于此处的游客中心用四周的功能空间围合出中心的公共广场,向油菜花田敞开。建筑采用砖墙和木结构屋顶混合完成,柔滑的屋脊线条覆盖出院落式的平面。一层设置有综合服务大厅、商店、展厅等外向开放的公共空间,二层则是相对私密的办公空间。
竹艺村营地位于村庄后方,面向山谷。建筑逐步溶解,向自然延伸。营地分为连续的公共活动区和散落分布的住宿单元。公共活动区是由几个方块体量连续对角相接形成,包括多功能教室、餐厅、装备间等;住宿单元散落在林间,从地面架起,由栈道相连接。该建筑采用预制轻木结构完成,建筑立面由耐候钢板和高反射玻璃构成。所有的建筑景观面都安置无框高反射玻璃落地窗,既为室内提供广阔的林间视野,又将建筑体量隐匿于环境中。
竹里度假酒店作为白塔湖旅游度假区的启动示范项目,是崇州建设全国特色小镇的关键一步。设计力求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优势,创造出与自然天地和谐、与功能主题契合、与结构材料统一的建筑空间。酒店客房选址在原美院宿舍处,位于竹里一期后方的半山腰上,沿东西向长条布局,与村庄对望。结合场地环境, 8个独立单层客房紧凑分散于林中场地,轻触地面。游客可坐电瓶车摆渡上山、徒步入户。设计尊重基地原貌,保留野趣,建设过程尽量减少对现有植被的破坏。客房以传统建筑为原型,灵巧的双曲屋面由圆形平面拓扑生成,与大堂相互呼应。平面上以两个圆形并列相咬合而成,一侧为起居室,另一侧则兼具休闲娱乐和起居功能,设有更衣区、小吧台、衣橱、沙发、写字台、电视机等设施。结合平面尺寸特点,淋浴间和卫生间等功能空间被置于圆形平面的两端区域。平面两圆形中间形成一个独立户外院落,在扩大客房活动空间的同时,让人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设计既为场地中大树得以保留提供空间条件,又满足了建筑的内部采光。建筑采用钢钉桩加木结构完成,配合使用当地传统小青瓦屋顶与竹编立面,与天府林盘的场地环境相得益彰。
项目名称:道明竹艺村
地点: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
设计时间: 一期2016 /11 -2017 /01;二期2017/09-2017/12
建造时间: 一期2017/ 01 -2017/03;二期2017/12-2018/04
主创建筑师:袁烽
设计单位: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建筑:韩力、孔祥平、雷少英、阳斌
室内:何福孜、王炬、李秋橙、温钦皓、唐静燕、陈晓明
结构:王锦、周金将、李磊、梁宸、周强、张翔、赵小益
机电:刘勇、俞瑛、黎喜、王勇、魏大卫
数字建造:张雯、张立名、和四忠
摄影:林边、韩力、楚华鹏
数字建造技术:上海一造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四川中瑞锦业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景观单位:成都美郁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风貌改造单位:四川省捷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木结构: 江苏省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钢结构:四川鑫常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供稿:吕凝珏
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CAEG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承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
协办: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赞助: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
展览技术支持: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灯光支持:红日照明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授权发布,禁止以有方编辑后版本转载。
上一篇:折板上的观景席:浙江音乐学院学生公寓 / gad & GLA六和设计
下一篇:设计师手记:三里屯太古里&成都远洋太古里 / The Oval Partnership欧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