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南美,在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推进下,于1920年代迎来了现代建筑的启蒙与开端。与里约-圣保罗区域所发生的激进对抗相反,现代主义建筑进入拉普拉塔河区域的阿根廷与乌拉圭的进程,出乎寻常地平顺。这一现象背后的答案,就隐藏在此次阿根廷与乌拉圭之行所精选的拉美现代主义优质建筑之中。
以下6个建筑由有方今夏“新大陆的典雅与现代:阿根廷与乌拉圭现代主义建筑”考察的学术领队——裴钊所精选,是了解那段黄金时代必看的建筑作品。
之所以说这6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重要,并非因为它们是由大师所设计,而是这些建筑在历史上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以及其所展现出的各自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和境遇。一栋好的建筑是一个时代方方面面因素的纠葛缠绕,再借由建筑师的手脑得以物化的结果。如同阅读经典书籍一样,看这些经典的建筑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更多的观察,相应的,也会收获更多。
胡里奥·维拉马乔(Julio Vilamajó)接受的是巴黎美院体系建筑学教育,后来成为拉美最早转向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之一,但他的现代主义作品中并没有显示出一种激进的割裂,而是充满了与古典和自身过去的对话。
工程学院大楼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建筑,维拉马乔在对古典致敬的同时,也充分表达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的内部空间逻辑。大楼建于1936年至1944年之间,前后分三个阶段。基地存在着很多现实困难,有在它之前的项目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有预算和产权的影响,但建筑师通过灵活的设计解决了这些问题。建筑沿街区以南北方向布置,底层抬高以打开朝向拉普拉塔河的景色。此外,这些体积相互之间略微错位,形成一系列半封闭的庭院。维拉马乔不仅关注地面渗透性,还强调通过结构框架来表现楼层内部空间分层,以桥梁连接相邻的不同体块,形成一个复杂的交通系统。这种通过流动的交通空间联系不同层高的空间、复杂的剖面以及流线关系,显然受到了阿道夫·鲁斯和包豪斯,以及柯布西耶项目中长廊设计的影响。将形式从交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后,维拉马乔就可以专注与各个体块内部的设计,建筑内部空间按照功能的不同,开窗、高度、甚至材料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尽管这是一个现代主义语言的建筑,但是在平面和内部空间的处理上,依然可以看出他早期所接受的巴黎美院古典教育影响。
1947年,维拉马乔与柯布西耶、尼迈耶以及其他各国建筑大师一同设计了联合国总部大厦方案。1959年,理查德·纽特拉(Richard Neutra)访问乌拉圭时,给予了工程学院大楼高度的赞赏。
阿曼西奥·威廉姆斯(Amancio Williams)早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就读工程学,因对航空学感兴趣而中止,后又转入建筑学。桥宅是阿曼西奥为父亲设计的住宅,其父是阿根廷著名的作曲家。
这座房子轻盈、具有漂浮感的结构,让人想起了建筑师的工程学背景。简单而有效的结构和功能组织,以及外墙暴露的钢筋混凝土,既忠实地遵循了现代主义建筑中最基本的原则,又突破了这些原则中原本很僵冷的部分。
这个作品是早期拉美建筑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之一,建筑的优雅、结构的精巧和施工的精确,达到了那个时代设计和技术的最高水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是建筑师第一个建成的作品,而且是在1930年代末、1940年代初设计并建成的。
库鲁切特住宅是现代主义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为库鲁切特医生所设计住宅兼诊所。尽管柯布对南美建筑影响深远,但他在南美唯一建成的作品惟有库鲁切特这一住宅。
在柯布众多作品中,这个设计显得极为独特,因为在这栋小住宅里,柯布几乎使用了他所有的设计手法和语言,甚至有学者称这栋建筑是“柯布的语汇大全”。 这栋住宅对于阿根廷建筑和建筑师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至今仍被大量使用。阿曼西奥后来接受柯布西耶的委托,成为库鲁切特住宅的现场建筑师;如果没有阿曼西奥的坚持,这个命运多舛的项目可能根本不会建成。
1933年埃拉蒂奥·迪埃斯特(Eladio Dieste)进入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工程学校求学。他的实践目的并不单单做一个好的结构工程师,或者在节俭条件下如何改进砖结构,而是试图去理解砖这种材料的物质性和本质。同时,因为受到乌拉圭人文主义传统影响,在项目中他始终将使用者的需求和工人的施工建造能力当作重要的元素来考虑。他的每一个项目都体现了一种探索和寻找的过程,所有要素,包括材料、形式、空间、在低迷经济下可获得的技术、建造传统、有限的劳力等,都被纳入到一个连续的研究进程中进行思考, 这使得他的作品中存在一种精致的形式、一种深刻的技术和结构理性、以及一种针对本地经济和生产能力的现实态度。
20世纪初乌拉圭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和钢材水泥产业,现代建材只能依靠进口,混凝土在乌拉圭是一种昂贵的建造方法。因此砖成为乌拉圭唯一可以不依赖进口的建造材料。但在建造大跨度建筑时,传统的砖拱技术就无能为力。迪埃斯特在西班牙传统的加泰罗尼亚拱和其他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启发下,发明了一种配筋砖砌体技术(Ceramica Armada),并不断进行完善,最终这种拱的最大跨度可以达到60米以上。
基督圣工教堂中使用的配筋砖砌体技术已经完全成熟,是迪埃斯特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克洛林多·特斯塔(Clorindo Testa)出生于意大利,随家人移民阿根廷后,入拉普拉塔大学学习工程学,1947年毕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特斯塔在一家事务所工作,其中三位主持建筑师都曾在柯布的巴黎事务所工作过,因此特斯塔间接地受到了柯布很大的影响。
在伦敦银行项目中,他巧妙地回应了建筑周边环境的比例、韵律和形式语言,这样的处理,使得人们走在街道上完全感觉不出来这个巨大建筑的存在。外部多孔的混凝土支柱结构不仅起到了遮阳的作用,还创造了与都市尺度相似的联系;与混凝土外壳脱离的内部玻璃幕墙将室内空间封闭,使用像吊车一样的混凝土核心筒担起整栋建筑的荷载,为室内空间在平面和剖面上都提供了最大的开放性和更多的多功能空间。
建筑入口空间有着强烈的戏剧性变化,设计师通过台阶引导人群进入室内通高大厅,这种空间序列也被称为“皮拉内西的空间序列”。在这个开放空间中,混凝土材料的塑形被充分表达出来。然而,当人们细细地品味这个似乎来自未来世界的建筑时,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巴洛克建筑的韵味。
伦敦银行是一个极具未来主义冲击感的建筑,其建筑形式、设计语言和结构体系都极为特殊,是一个无法进行归类的建筑,或者说,这是建筑史上一栋独一无二的建筑。
1961年特斯塔和合作者又赢得了阿根廷国家图书馆的竞赛项目。不幸的是,由于阿根廷连续不断的经济危机,从1971年开始动工,直到1992年才被建造完成。这个项目可以说是20世纪中期拉美现代主义黄金时代最后的一丝回响。
项目位于一个公园山丘之上,除了东面面向拉普拉塔河外,其他三边都是紧凑的城市街区。图书馆的书库部分被半埋在地下,阅读和公共部分由有四个混凝土筒支撑,悬浮空中,地面平台和周边公园融合在一起成为开放的公共空间。建筑的树状外形一方面回应了周边公园和环境,另一方面将地面层留给了城市,保留了一个城市向河岸边联系的绿廊,同时悬空的阅读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最佳的城市和水前景色。
点击此处报名参加“新大陆的典雅与现代:阿根廷与乌拉圭现代主义建筑考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转载请联系有方新媒体中心。
上一篇:王宝珍:造园,惨淡经营及其快乐
下一篇:大型建筑展览开幕,致敬日本现代建筑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