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最幸运的普通人:两座尤松尼亚住宅

最幸运的普通人:两座尤松尼亚住宅
杨鹏 | 李菁琳 | 2018.02.20 10:00

 

原文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第43期,已获转载授权。

 

 

记者与大师

2008年,11座赖特的建筑杰作由美国内政部“打包”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这个名单里的几座住宅个个器宇不凡,主人的背景也都令人艳羡。罗比住宅(Robie House)的主人是享有多项专利的机械发明家,蜀葵住宅(Hollyhock House)的女主人是石油大亨的继承人,“流水别墅”所处的私家山林面积达到800余公顷。其中的一个异类,是面积仅150平方米的单层住宅,造价只有区区5500美元,名曰:“第一赫伯特·雅各布斯住宅”(First Herbert Jacobs House)。这位寒酸的赫伯特·雅各布斯,何许人也?

 

1936年8月的一天下午,威斯康星州《麦迪逊时报》的记者雅各布斯和他的妻子凯瑟琳,来到塔里埃森拜会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见到赖特。两年前的冬天,刚刚30岁出头的记者曾经带着采访任务来到塔里埃森。当时,行色匆匆的大师让两位学徒接待了雅各布斯,向他介绍“有机建筑”理念,结果是记者一头雾水地离开。

 

这一次,他们的身份是与建筑师洽谈的业主。夫妇俩都是土生土长的威斯康星人,最普通的工薪家庭出身。有四五年工作经历的雅各布斯,年薪不过1000多美元。凯瑟琳是没有固定收入的雕塑家,在家照料3岁的女儿。然而,美国人的本能让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安稳舒适的家。他们用800美元在麦迪逊市郊买到一块600多平方米的土地(接近中国的一亩地)。接下来,计划用5000多美元建一座独栋住宅。

 

凯瑟琳的一位艺术家表兄向他们建议:“你们可以试试请赖特来设计?”这位表兄不久前在塔里埃森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他热情地帮助记者夫妇牵线搭桥,尽管未来的屋主对此不报什么希望。

 

这一次,赖特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满口答应要设计一座既舒适又不会把他们“压垮”的住宅。

 

最终签订的设计合同里写明,建筑的总成本为5500美元,其中包含设计费450美元。要知道,十几年前他设计的东京“帝国饭店”,和即将设计的“约翰逊制蜡公司大楼”,造价都在数十万美元。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他非常看重这个年轻人送来的机会。这座小房子是赖特古稀之年的又一个长子,或者说又一次初恋。他给它起名叫“尤松尼亚一号”(Usonia House I)。

 

0尤松尼亚01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赖特的“尤松尼亚”

1936年时的赖特已将近70岁。在这样的年纪,凡夫俗子们多半可以在鱼塘和沙发上悠闲地消磨剩下的时光了。从前积累的作品,已经让赖特成为美国建筑界的重要人物(否则他的私生活何以频频在美国的多家大报出现),他的作品在荷兰、德国和日本的建筑界影响深远。假如他在那一年不幸去世,仍会在现代建筑史上占据一座祭坛——只不过11座“打包”申遗的建筑当中,将有7座不会诞生。

 

70岁的赖特,认为他的天才之花正含苞欲放。他给自己出了一道颇具挑战性的难题,一个可以拔高到爱国主义层次的难题。只不过他热爱的祖国,并非美利坚合众国,而是一个叫“尤松尼亚”的地方。

 

用“尤松尼亚”(Usonia)代替“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赖特的癖好。这个英语辞典里查不到的词,来源于“联合”(Union)。如果美国就是“美利坚”(America,或译“亚美利加”),岂不是欺辱从北极圈到合恩角的美洲大陆?在赖特眼中,这个崭新的称谓既体现对其他美洲国家的公平,也更符合祖国独特的气质。以适合生产居住的气候和地貌来衡量,其他面积辽阔的国家都盛产高原、冻土或者沙漠、雨林,他的祖国真正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国土。无比宽广富饶的土地和无数自食其力的中产阶层,正是“尤松尼亚”长久富强的基石。让普通中产阶层享受祖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岂不是“尤松尼亚”最伟大的建筑事业?

 

“尤松尼亚”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住宅。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住宅。它将不再模仿几百年前欧洲的老房子,它不需要底层架空或者空中花园,也不需要无法更白的雪白墙壁。数年的大萧条时期,恰好让赖特有充足的时间用来构思。理想的住宅已经在他头脑里建成,用他自己的话讲,接下来只需“抖抖袖子而已”。就在这时,囊中羞涩的雅各布斯出现了。

 

 

尤松尼亚一号

赖特习惯把他的业主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他本人,即便负债累累,也要随心所欲地不断改建塔里埃森,最终达到七间客厅并且各有一架三角钢琴;第二类是考夫曼(流水别墅的屋主)或者财力略差于他的富商,赖特给他们的建议是:“你很富有,因此我认为你应当这样生活”;第三类是雅各布斯或者财力略强于他的中产阶层,赖特清楚地知道他们“只有喝啤酒的收入,却有喝香槟的胃口”。

 

在他引以为豪的《自传》中,详细描述了“尤松尼亚一号”的建造过程,而名冠寰宇的“流水别墅”在书中只是一晃而过。原因很简单,后者不过是他成功改造富人生活方式的数十起案例之一,而“尤松尼亚一号”中的许多试验成果,应用在日后建成的数十座尤松尼亚住宅。

 

在签订合同之前,赖特直截了当地警告雅各布斯夫妇,他们的家将是一只幸运的“小白鼠”。它将是全美国第一个拥有地板采暖的住宅(此前有几位业主果断地拒绝了这份荣耀),不但更加舒适,本来狭小的空间中还省去了暖气片。首次试验以悬挑的屋顶作为停车罩棚(Carport),取代封闭的车库。赖特的理论是:“汽车不需要像马一样睡在马棚里。”封闭的车库固然利于汽车的健康,但是对于原本就在路旁过夜的二手车而言,遮雨挡雪的罩棚已经足够舒适。当然,最重要的试验,是以大约5000美元的施工造价,实现一座有三间卧室的独立住宅。

 

0尤松尼亚02
尤松尼亚一号

赖特格外娇惯尤松尼亚系列住宅的这个“长子”。“第一雅各布斯住宅”的设计图纸达到76张,而造价数十万美元的“约翰逊制蜡公司大楼”设计图纸也不过167张。施工过程中,他自己也倍感好奇,除了派两名学徒来协助施工,他还多次来到施工现场巡视。

 

完工之后的小房子呈“L”形的布局,两翼紧贴街道。当你只能在一小块地上盖房子,是把花园送给街道和邻居,还是把它留给自己和家人,似乎不难选择。隐蔽且平淡的入口,是贯穿赖特所有作品的签名式手法。先抑后扬,像一柄放大镜,带给你登堂入室后真正的惊喜。

 

客厅里一排高大的落地窗,每一扇窗都是向外打开、通向花园的门。在厨房也可以看到自家阳光明媚的花园。赖特这样描述它的杰作:“花园在哪里结束,房子在何处开始?就在花园开始、房子结束的地方。尤松尼亚住宅是一股对大地的热爱,一种对空间和光线的新认识,一种自由的新精神——我们的美利坚合众国值得拥有的自由。”

 

沿着客厅的墙面有8米长、2米多高的固定木质书架,收纳了一个工薪家庭的所有书籍杂物,并且利于墙体的结构稳定。赖特屡屡教育他的第三类业主:“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储存它,恰恰证明它不属于你的家。”所有的红砖墙和木板墙,都暴露自然的纹理,没有一丝抹灰和涂料。一排白炽灯泡直接固定在客厅的天花板上,无需灯罩和灯具。狭小的卫生间里采用定制的三角形浴盆。

 

家里的地面是一整块混凝土地板,里面埋设供暖的管道,表面涂成赖特惯用的深红色。在此之前,美国家庭只知道木地板、瓷砖或者石材地板。混凝土地板?闻所未闻!

 

简单清晰的常识统治一切,没有任何冗余的东西。唯一违背“常识”的亮点,就是壁炉。既然有了地板采暖,壁炉就只是高雅的“装饰”而已。屋主夫妇都来自平民家庭,此前从未享受过壁炉,他们提给建筑师的要求里也没有此项。问题在于,赖特一生设计的所有住宅都必须拥有壁炉——这是他向业主提出的条件。雅各布斯日后承认,每逢窗外大雪,看着火苗在噼卜作响的木柴上跳跃,是他家里最重要的“奢侈”行为。

 

0尤松尼亚03

0尤松尼亚04
尤松尼亚一号外观 © Andrew Pielage

赖特留下的尤松尼亚住宅,遍布从弗吉尼亚到加利福尼亚的近20个州。它们都延续了“长子”的许多特征:相对狭小的卧室,换来尽可能宽敞的客厅;壁炉总是家庭空间的核心;厨房与餐厅开敞连通,尽享自家美丽的花园。外观无论采用哪些材料,都少不了一组舒展的水平线。水平线之于赖特设计的住宅,犹如竖直线之于哥特式大教堂。如果竖直线是通向天国的激情之路,那么水平线就是地平线的伙伴,带给每个人平静与庇护。

 

“第一雅各布斯住宅”登上了1938年1月号的《建筑论坛》杂志。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难以相信照片上的家面积只有150平方米,造价仅有5500美元。建筑学术界也若有所悟,原来现代建筑并不等同于“白盒子”。

 

主人一家在壁炉旁用餐时,经常听到街对面有人指指点点。“嗯,很古怪啊!”“是啊,与众不同!”门铃频频响起,造访者包括建筑师、建筑系学生或者尤松尼亚住宅潜在的业主,其中也有包豪斯的掌门人,正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格罗皮乌斯。一封来信的地址干脆写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住宅,出现在1月号《建筑论坛》杂志上”,居然顺利地送达收信人手中。后来雅各布斯对每位访客收取50美分,很快就抵消了付给赖特的设计费。

 

赖特对于这个“长子”颇为满意。雅各布斯一家搬入新居之后,他前来享用晚餐,还送给主人几幅他收藏的日本画家歌川广重的浮世绘——这正是他表达赞许的最高形式。

 

0尤松尼亚05

0尤松尼亚06
尤松尼亚一号室内

 

又一件好东西

普通人也有变化莫测的欲望。雅各布斯夫妇很快有了第二个孩子,他们开始向往田园生活,考虑搬到更远离城市的地方。就在他们犹犹豫豫之时,读到了作家E.B.怀特的一本书,它描写了某个纽约客在偏僻的缅因州享受田园之乐。虽然作者并不出名(10年之后他才写出《夏洛的网》),但是这本书已经足以让雅各布斯下定决心。

 

1942年的冬天,雅各布斯卖掉“尤松尼亚一号”,买下麦迪逊郊外一片面积为20公顷的农场。妻子专职照管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年届40的丈夫既是兼职记者,也学着农夫的样子穿梭在玉米地和牛棚羊圈之间。

 

对于他们的决定,赖特既失望又很赞许。一方面,他们轻率地把尤松尼亚住宅的长子过继给了陌生人;另一方面,远离城市投入田野,恰恰是他以身作则的生活方式,何况他还得到了最恰当的“补偿”——雅各布斯希望他为自己再设计一个新家。第二年夏天,赖特来到雅各布斯的农场视察。就像他为自己的塔里埃森选址一样,他选定了一片缓坡的“前额”,背后是浓密的橡树林,面前是一览无余的田野。

 

预期的造价仍定在5500美元,包含设计费500美元。在焦急的等待中,1944年2月的一天,雅各布斯收到建筑师的来信,邀请他们来塔里埃森“迎接”新家的设计方案。信中特意强调:“小心哦,你们又得着一件好东西!”

 

某些时候,赖特会把适合的旧作品稍加改动就赐予新业主,但是他对这个威斯康星老乡不会这样敷衍了事。当设计图纸在绘图桌上展开,业主惊奇地发现“第二雅各布斯住宅”与它的前任大不相同。地处一望无际的田野,不必精打细算地守望一小块花园,得以尽情散发浓郁的“野趣”。建筑的整体是一条完整的半圆弧。北面凸出的圆弧全部是厚重的石块砌成,两道石墙夹着中间保温用的空气层,冬天阻挡寒风,夏天吸收热量;南面凹入的圆弧,全部是落地的玻璃窗,在夏天开敞通风,冬天利用温室效应给屋里增添热量。绿色建筑?生态建筑?60多年前,这些名号还未出现。赖特为它起名叫“太阳能半圆”(Solar Hemisphere)。

 

0尤松尼亚07
Solar Hemisphere

虽然看不太明白图纸上的奥妙,但是出于对赖特无限的信任,雅各布斯夫妇还是“认可”了方案。他们回到暂住的地方,一面享受自家产的玉米、黄油,一面耐心等待新家的施工图纸。当时的赖特,正率领学徒们紧锣密鼓地设计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尽管它在15年后才竣工开放)。直到1946年的冬天,在业主的不断催促下,施工图纸终于就绪。为了表示歉意,赖特还免费提供塔里埃森的推土机,帮助雅各布斯清理场地。

 

移居乡下之后,雅各布斯把过去几年的生活趣闻写成一本书,就在新家即将动工之际,他的新书面世了。原本是双喜临门,却搞出一个误会。赖特曾经叮嘱雅各布斯读一读他的《自传》,里面详细描写了“尤松尼亚一号”。雅各布斯的书中提到这件事,他以为这无关痛痒,却被赖特误解,以为他炫耀自己为大师写《自传》提供了帮助。傲慢引发了偏见,老先生一怒之下,和雅各布斯断绝往来,派两名学徒来协助施工就更不用指望了。

 

本地出产的浅黄色石材已经买到,工人已经就位。箭在弦上,夫妇两人只得自己蛮干。他们学会了看施工图纸,搞明白了自己的家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每天除了给5位工匠送来啤酒,还要叮嘱他们在石墙上哪里预留木梁穿过的洞口、哪里为安装窗子预埋螺栓。经过半年的辛苦,1948年7月,当主体结构竣工但是门窗还没有安装完毕之时,雅各布斯就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家。

 

一楼的客厅彻底通畅无碍,因为二层卧室的地板是由屋顶垂下的钢管悬吊着。粗糙的石墙显露在室内的每一处空间,正是最精致自然的装饰。客厅里一个圆形的小水池,一半嵌在屋内,另一半在阳光明媚的下沉花园里。房子完工之后,推土机在北墙外面堆起土坡,覆盖了一层的石墙,整座建筑仿佛是从山坡里生长出来的那样。

 

两个月后的一个星期日,建筑大师不请自来地出现在门前,主人急忙欢迎他进屋视察。前后里外都看过之后,赖特不置可否地离开了。接下来,不断有访客由赖特推荐前来参观。这些都是尤松尼亚住宅新的业主。如果他们不欣赏这座圆圆的石头房子,赖特就有充分的理由质疑其鉴赏力。

 

“太阳能半圆”同样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参观者。这一次,雅各布斯果断地向参观者收取一美元(建筑系学生免费),同样很快就抵消了设计费。多数人表示大开眼界,也有人对它不以为然。某个参观者一边看一边连连摇头:“你们要把这么多石头墙都抹平刷白,可得费一阵子工夫呢。”一家时尚杂志的女记者,仔细地参观之后,发现所有的橱柜、书架和桌椅都是根据图纸和屋子一起建成的,她对此很不理解:“天啊,家里居然没有我们杂志广告上的东西!”如果主人不愿接待参观,会在门外挂起特制的牌子:“请勿打扰,正在祈祷。”

 

0尤松尼亚08

0尤松尼亚09
尤松尼亚二号

 

常识的胜利

1962年,三个孩子都已经长大离家,雅各布斯把“太阳能半圆”卖给一位威斯康星大学的教师,前往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新闻学院任教。他的大女儿后来跟随赖特在塔里埃森学习建筑。雅各布斯夫妇作为上宾,参加每一年赖特的生日聚会,直到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去世。

 

回到当年,如果他们不住在麦迪逊(临近塔里埃森),根本不会想到请赖特为自己设计新家。如果赖特头脑中没有“尤松尼亚住宅”的理想,也不会为几百美元而倾注心血。窄小的地块里,房子怎样布局合理?5000美元的施工成本,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材料?停车的罩棚、混凝土地板采暖……凡此种种,哪一点不是基本的常识呢?

 

没有第一次的成功,自然也不会引来第二次的“幸运”。北面的厚墙挡住寒风、南面的玻璃引入阳光。不需要任何数学公式或物理定律,常识帮助旷野中的小屋冬暖夏凉。厚厚的“专业”图纸,不过是清晰地画出一堆常识,否则,毫无经验的记者夫妇怎么可能指挥工人建起第二个新家!

 

追根溯源,“尤松尼亚”的诞生正是建立在一连串“常识”的基础上,其中之一,就是思想家潘恩(Thomas Paine)著名的小册子《常识》(Common Sense),它在美国独立革命的炉火里投进了一大捆干柴。赖特崇敬的美国思想家爱默生(Ralph Emerson)说过:“常识就像天才一样稀罕。”常识无往不胜,无处不在。常识之所以稀罕,只是因为它每每被垃圾掩盖。天才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他能够扫掉垃圾,戴上常识的神奇指环。

 

点击此处进入“上帝在自然中显现:赖特的建筑世界”考察线路报名页面。

 


版权声明:本文已获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usonian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深度
美国风住宅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