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大城市”纽约

“大城市”纽约
张天灏 | 李菁琳 | 2018.01.17 09:56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有方2016年第1期“兼容的现代:芝加哥和美东现代建筑”团员、来自广州大学建筑学院的张天灏。在这一路对美国几大城市的探访中,纽约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在他看来,这座城市正是“兼容的现代”最真实的写照。

 

0大城市纽约01
纽约,远望曼哈顿全景

 

写在前面

2016年8月,我随有方第一期“兼容的现代:芝加哥和美东现代建筑”的脚步一起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穿行于美国东部芝加哥、费城、纽约、波士顿等地。相比起伴随工业发展而兴衰的芝加哥,或是书香气息浓厚、坐拥世界名校的波士顿,纽约,这个美国第一大城市,已然随着其成长为世界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核心城市而走向世界,它的包罗万象,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芝加哥,或许我们可以在橡树园努力探寻赖特一步步成长为影响现代建筑大师的足迹,又或是寻访城区中散布的“密斯式”高层建筑——这些在我求学建筑初期反复出现在课本中的经典作品,早已成为了芝加哥这座城市的一种符号与象征;除此之外,城区里随处可见的货运铁路、工厂车间无不提醒着我们工业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影响。在波士顿,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不仅因为其悠久的历史,极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因为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这两所超级学府的成长与积淀,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令人着迷的人文与艺术气息。

 

但是纽约,有着更为耀眼的光芒和无法复刻的独一性。

 

 

不期而遇

还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午后,一行人从费城一路乘车奔赴纽约。车上的我仍在回味着在宾夕法尼亚拜访的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或是玛格丽特住宅,沉浸在路易·康给我带来的震撼当中。纽约,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与我不期而遇。

 

起初,映入眼帘的不过是地平线上远远的一片高楼大厦,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随着车辆逐渐靠近纽约城区的边缘,我首先认出了纽约新世贸大楼,方才逐渐意识到那片高楼大厦就是世界闻名的曼哈顿大区。还记得小时候,尚年幼无知的我对于纽约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那骇人听闻的“9·11”事件,一有机会就总是在纸上反复画着被恐怖分子摧毁的世贸双子塔的样子。

 

到达纽约的时候已近傍晚,沐浴在夕阳余晖当中的自由女神像就像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欢迎着我们的到来。跨过哈德逊河,我们的车也就正式驶入了纽约最为繁华的曼哈顿区。和电视上或是网络上看到的不同,亲身走进一座城市,了解到的就是它最真实的一面。走下车抬头仰望,映入眼帘的尽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周遭的路人行色匆匆,眉头紧锁地快步奔向各自的目的地。给人带来压抑感的林立高楼与窄窄的街道,飞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很难说在这样的城市中生活会有很舒适的体验,但这也恰恰是纽约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所特有的标签。

 

 

追根溯源

纽约,是当今美国常住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城市,也是美国东海岸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步成长为全球第一超级大国,纽约也随之成长为一座影响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直接影响着全球金融、媒体、娱乐以及时尚等众多行业。

 

作为纽约的核心区,曼哈顿也是最早出现殖民者聚集地以及贸易站的地区之一(1624年,由荷兰殖民者最早占有,并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而我们如今看到的高楼林立、街道横平竖直的“网格化布局”,则最早来源于1807年的城市规划。在工程师的笔下,这座岛屿被划分成为大小近似的2028个方格状街区,是一种完全出于理性而不同于一般城市规划的手段,“以公平牺牲了美观”。而“网格”布局的初衷则是希望能合理开发曼哈顿的房地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大的发展潜能。对于各个街区,并没有赋予其固定的街区功能或是街区形象,街区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均匀一致的,库哈斯在其著作《癫狂的纽约》中称之为“中性的机制”,而纽约则成为了这种中性机制最好的载体,也最终造就了整座城市的文化多元以及包罗万象。

 

0大城市纽约02
19世纪人工绘制的曼哈顿规划布局图,图源网络

 

多元文化的真实写照

行走在纽约的大街小巷,我找寻到了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的记忆碎片或是影子。

 

狭窄的街道,高耸的楼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洋彼岸的中国香港;时代广场的络绎人群与五彩霓虹,让人禁不住想到东京涩谷也有着相似的繁华;华尔街庄严的一座座欧式建筑,又仿佛让人置身于欧洲那些历史悠久的古城名都;绿树成荫,鸟兽成群的中央公园,则让人们的思绪飞向了欧陆那些规模宏大的皇室园林。

 

除此之外,纽约也是个多族裔聚居,商业、金融与娱乐产业均影响着世界的多元化都市。据不完全统计,纽约地区生活着来自全世界97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数百种语言在纽约被使用,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有56家总部设在纽约,时代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联合国也将总部大楼设在纽约。

 

0大城市纽约03
联合国总部大楼

凡此种种,不止是在诉说着纽约之“大”,更从很多方面体现着纽约的多元化与包容性。

 

从建筑的角度而言,纽约同样是多元化的。世界上很少能找到一个能和纽约相媲美的城市,汇集了现代建筑众多精英建筑师的优秀作品,置身纽约,仿佛就在阅读着一部介绍现代建筑的画册。纽约多元化的建筑其实也是时代造就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大陆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而身处美国的建筑师则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与实践机会,美国大陆也慢慢成为了一片现代建筑发展成长的沃土,随之而来的便是相继问世的一系列优秀建筑作品。这样的情况,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兼容,方能包罗万象

整个行程当中,在纽约停留的时间是最长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纽约停留的时间也是最为不充分的。

 

第一天,我醒来得特别早。享用完丰盛的美式早餐后,我决定外出感受一下清晨最真实的曼哈顿大区。出门走了没多远,就到达了世界金融和证券交易的中心,华尔街。

 

0大城市纽约04
华尔街路口转角的路牌

如果说曼哈顿是纽约,乃至整个美国最为繁忙的地段,那华尔街一定就是曼哈顿大区最为繁忙的地段。当我从河畔步道拐入华尔街的一刹那,感觉身边的气场都立刻变得不同了起来。假如说河畔沐浴着早晨第一缕夕阳的晨跑者代表着这个城市充满朝气的活力,那么华尔街上西装革履、手持速溶咖啡行色匆忙地穿梭在证券交易机构间的职员则书写着这个城市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国际现代大都市,纽约并没有形成任何既定的建筑风格与建筑样式,就像一张洁白的绘图纸,任由世界各地的建筑奇才在其中恣意挥洒五彩的画笔,勾勒着一幅内容丰富的建筑画卷。

 

纽约数日的行走,一路参观的建筑不胜枚举。从赖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到伦佐·皮亚诺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从SANAA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到谷口吉生所做的MoMA,纽约用一件又一件风格迥异的博物馆、美术馆来展示着这座现代大都市的内涵与文化特质。当然,一路上偶遇的建筑作品还有更多,诸如密斯的西格拉姆大厦,卡拉特拉瓦的世贸中心交通枢纽,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伦纳德大街56号住宅,扎哈尚未完工的520 west 28th公寓等等。这些形态各异的建筑作品,共同“生长”在纽约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当中,勾画出纽约多彩的天际线,谱写出独特的建筑故事。

 

0大城市纽约05
古根海姆博物馆/FL·赖特
0大城市纽约06
纽约世贸中心交通枢纽/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0大城市纽约07
尚未完工的西28街520号公寓/扎哈·哈迪德

但是在整个行程中最吸引我的,反而是一件景观设计作品,那就是高线公园(Highline)。高线公园选址于原曼哈顿最具活力的工业区,是一个长达2.33公里的绿道以及带形景观带。不同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街心花园,高线公园由原来工业区废弃的货运铁路改建而成,随着原铁路铺设的高架桥一路延伸至圣约翰公园码头。Highline的南端是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新馆,站在博物馆顶层的观景平台上向北远眺,可以看到高线公园宛如一条五彩的丝带蜿蜒缠绕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

 

0大城市纽约08
高线公园全景,图源网络

正值盛夏,高线公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在周围混凝土、玻璃和钢铁组成的一幢幢建筑当中,格外显眼。看得出纽约人民特别喜欢这个于巧合中诞生的高线公园,一路参观过程中,身边经过的有手提公文包的上班族,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有携家带口前来享受夏日午后的家庭,也有卖力演唱的街头歌手。虽然正值八月酷暑,但是我却并没有感受到炎炎夏日带来的炙热。凉风习习,走在这样一个“绿道”之上,周遭路人脸上都带着微笑,脚步也随着舒畅的心情而变得轻快,这可能也正是高线公园之于这个城市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的纽约的人们而言,这样的地方是充满治愈能量的。

 

0大城市纽约09
享受午后或来来往往的人群,图源网络

以小见大,高线公园还有着更高一级的象征意义。在高线公园内行走,你会与很多不同年龄、肤色、行业、宗教信仰的人擦肩而过,也会在高线公园两侧看到不同风格、规模,各式各样的建筑作品。就像一条连接这个城市每栋房子、每个人的“城市纽带”,高线公园连接起了前前后后数十个街区,敞开怀抱欢迎着人们前来纳凉避暑,玩乐休憩。这也正折射着一种城市态度与意志,兼容且多元化。

 

美国是一个兼容多元文化的年轻国家,向世界敞开怀抱,吸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深陷战火之中,欧洲大陆各行各业的精英纷纷外逃。此时的美国迎来了其国家成长过程当中的黄金期,将战火远离本土的政策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美国本土的发展环境,也成为了各行各业精英人才躲避战乱的绝佳选择。此后数十年间,美国逐步成长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在这片沃土上尽情释放自己的才华,也带动着美国本土的青年不断进步。正是这一过程造就了美国社会的多元化。

 

0大城市纽约10
高线公园一处公共休憩平台

“基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美国成为了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沃土,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多种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交织成一多样而又绚丽的画卷,也让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国得到了持续的发展,这实为历史的必然。”

——《兼容的现代:芝加哥和美东的现代建筑》,徐千禾

 

兼容,方能包罗万象。而“大城市”纽约,正是美国多元文化的最真实写照。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行走中的建筑学发表。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城市游记
建筑游记
旅行
纽约
美国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