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希腊那些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希腊那些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潘玥 | 林楚杰 | 2017.11.06 10:30

“Im Anfang war die Kraft”

 

“天荒有力。”歌德在《浮士德》开端这样写道,倘若有谁想要真正的“说话”,去将这句诗用建筑的语言表达出来,谁就将直面歌德所思:“但我旋即得到警告,难道我不与力同在?”

 

在一个具有感觉的存在于第一次统觉中,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刺激因素汹涌的海洋之中,如同我们期待的,在不可预见的命运中,面对“天荒有力”,最后有一天,这个人终于认识到某些东西,他与力同在。那个人是很多人,是歌德,是温克尔曼,是柯布西耶,是陶特,也是你我。他们寻找“柠檬树开花之地”,而柠檬树则喜希腊。

 

 

歌德盛赞 “柠檬树开花之地” 即指地中海地区,他曾经写信给他的友人(Humboldt)说道:“太阳下,意大利乡村如此宁静,使我只能用赞美来治愈我的重疾。”于是,跟随着歌德的脚步,18世纪起,大批的法国、德国的年轻人去往这片圣地游学,这样的大范围活动在历史上被称为“Grand Tour”。但其实对于地中海的兴趣可以追溯到更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比如阿尔伯蒂将古罗马建筑作为其思想实践的来源,古罗马的凯旋门、浴场、斗兽场到处留有他的足迹。至启蒙运动时期,温克尔曼提出“我们得以变得崇高的唯一途径就是模仿,向古代模仿。”地中海那头的希腊是他抵抗平庸世界的图景所在。

 

而柯布西耶望向希腊的缘由,恐怕首先是早期出于对地中海风土环境的兴趣。柯布西耶一生中多次来到了地中海地区。他在拉绍德封工艺美术学校求学期间前往意大利南部旅行,在23岁时的“东方之旅”(Voyage d’Orient)来到罗马和庞贝,卫城,在旅途中他使用了人类学调查的方式,他的Cupido 80相机耗去了四百幅胶卷,他观察风土民居所处的气候,周围的景观、光线的变化等要素,甚至描绘环境中的工艺品,这次视觉积累带给柯布西耶终身的影响,在《柯布西耶与地中海》(Le Corbusier et la méditerranée)中他甚至干脆认为自己就是一名地中海人。在CIAM的第四次会议上,柯布西耶乘坐Patris II游船再次从马赛到希腊游览。而这次游览,他与持续关注风土建筑的西班牙现代主义者舍特邂逅了,或许这次极少见诸于记传的体验多少铸就了其后半生借风土之神韵对现代建筑自由意志的潇洒挥写,譬如朗香教堂的形式直接受益于圣托里尼风土建筑,马赛公寓则受Island of Skiros上的风土建筑的启发。

 

我们可以借助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在《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中精彩的描述理解地中海:

 

什么是地中海?它是一个时期里的数以千计的事物。不仅是一个地形而是无数的地形。不是一片海,而是一系列的海。不是一种文明,而是建立在彼此的积累上的许多文明。在地中海旅行,就是来到了黎巴嫩的罗马帝国,撒丁岛的史前时期,西西里岛的古希腊城市,西班牙的阿拉伯文明,南斯拉夫的土耳其伊斯兰文化。这意味着深深地回到几个世纪之前的世界,从马耳他的巨石构筑物到古埃及的金字塔。这是去见到极古的事物,那些至今存活,且与极摩登的东西正亲密接触的:在威尼斯边上错误的静止着的,集聚着梅斯特雷的大量工业;在渔民的船边,这些船还是尤利西斯式的,拖船损坏着海床,还有那些巨轮。这同时也是把自己沉浸在海岛上与世隔绝的古迹中,或者惊叹在极其古老的城市面前又有年轻的事物,它们迎接所有的文化和有益处的东西像风一样向它们吹来,几个世纪以来,看守着并吞噬了这片海。

 

几个世纪以来,地中海地区是特权的发源地,这里商业贸易发达,满是冲突争斗,文化传播繁盛。上古文明在其沿岸地区萌芽,诞生了古埃及文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腓尼基文化,以及古希腊文化。它的海域上孕育了最初的帝国,迦太基帝国,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伊斯兰帝国。母庸讳言,地中海地区是一个经典的提供灵感与联想之处所,是包含文化,语言,以及种族的多元图景。

 

当我们在地中海的多元图景中找到希腊,试图去接近希腊民族建筑精神等领域时,仅仅采用研究古典建筑路径的“正攻”,太难驰骋于该领域。为了对希腊建筑所传达的自然与文化世界观其深奥之处有所了解,我们不仅需要方法,而且更需要一种共感洞察力,这一洞察力所形成的气质,就科学和艺术境界的分野或许是模糊不清的,或称之为两种心理状态的“阈界”状态,为了构筑提供设计资源的创造性解读,除了依靠逻辑推论之外,慎重运用“直观”或许是必要的。或许在希腊建筑广大范畴中风土建筑这一讲求最直接的联系—— 一方是人类,一方是自然,本身就已具有科学与艺术,自然与诗意合一的范式。

 

从古希腊的哲学家至中世纪的炼金术士,这一名单上有一长串的学者认为自然实质是火、土、气、水四大要素互相组合作用的结果。火元素,代表阳光和火山等,土元素则指向大地与土壤,气则囊括风与人类必须的氧气,水包含大海和雨水等等,这类讨论中有时也包含第五种鲜为人知的元素以太(ether)。希腊人认为自然存有某种灵性,这四种基本元素结合在一起,成为催生生命的重要基础。进一步的,希腊哲学家譬如亚里士多德将这些复杂的元素赋形为五个柏拉图立体(Platonic solids),每一种柏拉图立体都只能由一种多边形砌成,几何形体的凝练还包含着当时的古希腊人对于季节,对于自然基本元素的直接感受(图1)。于是,火由正四面体(Tetrahedron)代表,土是正六面体(cube),气为正八面体(octahedron),水为正十二面体(dodecahedron),以太则是正二十面体(icosahedron)。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
柏拉图立体(Platonic solids)

借用古希腊哲学自然元素层面的讨论也并非本文的关键,而是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恰好构成借鉴,作为“阈界”的系统,观察希腊那些与自然最为紧密关联的建筑。以希腊圣托里尼岛屿上的风土聚落为例,它们恰好在不同尺度上提供了大量的佐证,表明了建筑与四种自然元素所代表的或凶险或温和的建筑环境之间的联系。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2
希腊圣托里尼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3
圣托里尼火山口,中部暗色小岛为1950年火山喷发形成

圣托里尼岛形成的海湾实际上处于一系列火山口之中,在距离克里特岛以北90公里处,3500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形成了这片群岛。火山造就文明也毁灭文明,灿烂的米诺斯文明因海啸与火山熔岩毁于一旦,使人猜测这片海湾恐怕出现了《出埃及记》中描述的自然现象。曾有学者认为,圣托里尼岛或为亚特兰蒂斯,按照柏拉图的描述,这座城因为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消失,最近的考古挖掘显示的结果是,曾经有一座3500年前的村落长眠于火山灰下,保存完好,于此被认作是圣托里尼文化失落的象征。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4
公元1700年前的阿科罗提利壁画

时至今日,圣托里尼经常刮起大风的不毛之地上仍有明显的火山爆发后的痕迹。在巨大的陨石坑中,是深达300米的红黑色断崖峭壁,表面覆盖着浅色的火山灰和柏油,坑外则是光滑的山丘和深色的沙滩。卡尔德拉中部的硫黄色海面下400米深处,火山活动依旧活跃。人们普遍以为希腊群岛是温暖之地,不错,此地日照时间长兼降水稀少,海域广大使得夏天有着极高的湿度,然而来自北方的风在冬季非常强劲,火山地质使得植被难以覆盖,凉爽的气候也常常因强风恶化。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5
圣托里尼树木倾斜的枝干指向强风的方向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6
圣托里尼能够承受强风的植物——螺旋藤

出于对海盗袭击的恐惧,圣托里尼的古老聚居地往往位于远离海岸的悬崖峭壁之上,使得海盗在海上难以发现他们。正是由于符合以上安全防御考虑的土地匮乏,加之需要考虑火山,地震,强风和日晒,以及建筑材料稀缺,种种不利反向或许使得古代社会具有公共意识萌发的基础。今日岛上所形成的高密度,狭窄房屋的建筑布局形式,居住密度达到了每平方米1人。再观其建筑,它们往往具有坚实的体积,厚重的砖墙,极小的建筑开窗。灰白色的灰泥覆盖了建筑的每一处角落,这一元素反复使用,令人体会到统一的社群性力量。出于节省材料和空间的极简主义式偏好,人体工程学的模度随处可见,令人想起柯布西耶的模度体系,低矮的门,狭窄而陡峭的楼梯,微型的室内和室外空间,使人仿佛置身于紧凑设计的船舱之上。而木材对于火山地带的圣托里尼而言,实属奢侈之物,只可用作造船。在屋顶,门楣,墙体等等建筑部位绝少见这种材料。幸好火山灰形成的一种称为塞壤土(Theran)的替代性建筑材料,由于其性能与水泥相似,易于获得且坚固实用,便被人们广泛用作灰浆。既然使用灰浆而不使用木材,建筑结构的起拱便成为很自然的选择。圣托里尼也就自然成为为数不多的欧洲穴居之地。

 

这些洞穴内部顶部覆盖着火山灰岩,往往有两三个房间,立面狭窄,土壤具有的储热性能使得建筑保持较好的热环境。大量的同语汇建筑富集,所在的坡面构成陡峭的垂直式城市格局,这一座房屋的顶部是上一层房屋的阳台或者公共街道。自然的,这便催生了“三维”产权系统,居民需要在上下建筑、通道与排污上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居。建筑材料仍然需要通过驴来运送,而这一局限又再次催生了某些奇异的立面和室内效果。于此,在圣托里尼,建筑设计的真正主人,是大自然而不是人类自己。气候,地震,火山,材料稀缺,地形地貌,交通不便成为了主宰设计的最重要参数。这种来自场地和自然条件的“挤压”被强加在建造者身上,而这些建造者本身便是建筑的使用者,忍耐自然的贫瘠是岛民最痛苦的经验,长此以往,一代代建造的经验累积沉淀,形成当地固有的最为经济的建造习俗,这些习俗覆盖了从平面布局到建筑装饰方方面面,鲜少实验性的先锋尝试。十九世纪末,岛上个别的富有船长曾经采纳过当时欧洲甫新流行的新古典建筑元素的做法,然而这也并未形成该地域建筑的主流。正如美国的萨丕尔(Sapir)语言决定论者所认为的,语言决定思维,而无声的建筑语言则反映着思维,尤其当社群性力量以建筑群——往往是以朴实的风土建筑的形式展现时,其压倒性的气势正在进行一种“真正的说话”,如同人类于大地上书写的无言之诗,天荒有力,而我与力同在。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7
圣托里尼的风土聚落选址于悬崖峭壁躲避海盗袭击,峭壁下有小型的码头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8
地域性材料塞壤土(Theran)制成的灰浆可以建造坚固的结构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9
圣托里尼风土民居中一处典型的筒拱单元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0
增加扶壁以支撑较大规模的屋顶砌平筒拱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1
圣托里尼风土民居中筒拱,十字交叉拱的变化形式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2
圣托里尼风土聚落源于需求和时间累积获得的有机形式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3
剖面图显示圣托里尼陡峭坡地三维展开的覆土住居布局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4
材料进出圣托里尼不便,新立面完成时仍然保留旧立面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5
天花上保留的灰泥残余材料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6
圣托里尼唯一的物品运输方式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7
因防风需求牺牲望海的视野所形成的小庭院

古希腊诗人Dionysios Solomos说道,首先学会人们使用的语言……希腊建筑师Dimitris Pikionis从建筑学的角度为此诗句这样注解道,人们给予诗人这些语言时,如同给与建筑师形式这一可以塑形的语言,我们真的需要体会这份礼物的意义。

 

这位50年代活跃在雅典的本土建筑师Pikionis对于建筑形式与自然景观的关系的精彩诠释众所周知,1989年,AA学院举办的Pikionis作品展览会上,《建构文化研究》的作者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形容Pikionis的实践“几乎是生态学的坚持”,他写道:

 

“Pikionis的重要性来自于他对地形的敏感,正是这种对于文化和自然近乎生态学的坚持,使得Pikionis的工作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分水岭,它否定我们对独立技术与美学对象的习惯性迷恋,否定我们对自然的破坏性态度”。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8
Dimitris Pikionis 设计的位于Aegina的The Rodakis House,注意图稿中的壁龛与雕塑设计
希腊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9
The Rodakis House外观

Pikionis所致力的,是试图将希腊的风景(topio)与地方(topos)结合起来,希腊风土建筑自身已是一种存在了数千年的语言,可以适应种种特定气候与景观,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开始正确理解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人们就可以用它们来构建一个新的,现代的词汇表,这些词汇将再次成为希腊本土的新的自然和风土形式。

 

我想再次提请读者注意风土veacular在古希腊语中的含义去体会最初的本质。对风土veacular的语义学追问下可知,该词可以译为地方,方言,乡土,风土。在西方,风土一词来自于社会与经济的概念,vea的意思是奴隶,veacular意味着一个住在他主人房子边上的人。随着之后语义上的使用,在艺术中开始普及这个词,有了当地的,土生土长的,较低的形式之意。在欧洲历史的语境中,风土这个词被用于处于古典主义理论与实践外围的领域,平行于所谓的“高级艺术”(high art),乃一种“低等级的模拟”(low mimetic),处于艺术等级的最末等。这样一种情形自希腊延续至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风土的印象停留在作为高级艺术的对立物之上。从语源学上来讲,希腊语里比较接近veacular architecture意思的词语是Laikiarchitektoniki,词根Laos为接近于拉丁文的vea,意为人们的。因此,在希腊语中,风土的建筑,不同于古典建筑,是由人们建造,也就是这些建筑是由那些很少受教育,同时也就更少受到学院体系桎梏的人们建造的,它们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传达着面对“自然之恶”的诗意,正如古希腊诗人Dionysios Solomos和Pikionis所说,提供着崭新的诗人的语言,以及鲜活的建筑语言的可育性。

 

离开风土的希腊,我们身处的环境也正是一个风土为主的建成环境。在今日的后工业时代,研究和保护风土建筑的价值究竟在何处?或许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洞见最为振聋发聩,“风土的建筑应需而生,因地而建,那里的人们最清楚‘此地人’的感受而获得‘宜居’(gemütlich),”于此,风土建筑的本质在其无以复制的赋予居者对所居之处的归属感,也在于它是孕育于自然之中的取之不竭的设计资源。而马拉美的十四行诗正可以向这归属感再添加一番新的韵脚:

 

只有泡沫,纯洁的诗行

刚刚触及酒杯的杯沿;

远方有一群海妖

变化无端。

让我们驶入,我无与伦比的

朋友——我已经在船尾

你在木船的船首,船首宕开

航迹和波涛。

心醉神迷使我

无从察觉船的摇晃

屹立船上致意

向孤独、顽石、星辰

也许一切无从改变

微亮的忧愁之帆依旧向我们驶来。

——马拉美《致礼》

 

正如拉斯金的文字常被看做如画之物欣赏,其精美文字之后的深意总被忽略,对于圣托里尼那些希腊小岛上童话般纯白民居的欣赏,止步于纯洁与天真的如画式的欣赏似乎也再自然不过。世事往往如此,看似简单的外显内里则饱经风霜。自然之母,或许喜怒无常,有始无终,曾经如何许诺和给予她的人类儿孙所有的恩惠,在强风劲雨之日又要教你目睹她又如何一寸寸将这些恩惠尽数剥去。于是如画之物便不仅仅是如画之物,风土中的建筑,不仅仅是传达收获时的幸福,而是浸透于害怕被自然剥夺遮蔽之所的恐惧。或许这便是风土这一源自大自然的规训与惩戒的建筑形态向从不防备痛苦的孩童——人类所要传达的深刻教益,这样的风尚绝非善良,却充满某种诗意。

 

在时间之流中,在这永恒的“滴答”声中,人类是否还将继续以无言的建筑之诗向其自然之母赋予的孤独、顽石、星辰表达敬畏与致礼?

 

图片来源:

1. WILLI WEBER, SIMONS YANNAS. Lessons from Veacular Architecture.London: Routledge, 2014.

2. LEJEUNE JEAN-FRANSÇOIS, SABATINO MICHELANGELO. ModeArchitecture and the Mediterranean: Veacular Dialogues and ContestedIdentities [M]. London: Routledge, 2010.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有方新媒体中心后台取得联系。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希腊建筑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深度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