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可建筑工作室
编者按:旭可建筑由刘可南和张旭于2010年共同成立,徐亮于2015年加入成为第三位主持建筑师。在建筑实践中,他们坚持一种朴素而直率的建筑学,基于项目场地的地形、气候、现场施工条件和工艺(文化的一部分)出发,力求探求每个项目自主的独特性,期望通过设计与建造让建筑成为媒介,帮助使用者建立对场地的认知与对话。
项目位于上海的“外国弄堂”,是上海长宁区新华路211弄和329弄的一片高级住宅区,旧称“哥伦比亚圈”。原设计者为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László Hudec,1893-1958)。第一期建成于上世纪20年代。
邬达克设计生涯的黄金阶段,拥有高超的风格驾驭能力,在本项目所属地块片区中,他一共设计了13种不同的别墅风格。而本项目的基地位于新华路231号地块,设计之初为西班牙殖民地风格。
“哥伦比亚圈”的建设并没有依据设计计划完成。在近100年的历史中,剩余的土地被新型的多层社会住宅占据。这里逐渐成为了空间类型和社会阶层都相对混合的社区。而本项目的231地块别墅,也因在本世纪初曾容纳13户人家,空间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
这栋旧时别墅的历史沿革较长,情况复杂,无论外立面还是室内,都需要建筑师从当下的情况出发进行更新设计,不能只是简单地恢复和保护。
在功能的布置上,设计回应了周边相对复杂的城市环境。通过打开屋顶的处理,将三层阁楼面对天空的潜在公共性激发出来。于三层阁楼层和一层地面层布置了起居室、茶室等公共空间,而二层相对私密,布置卧室。
阁楼打开一半,形成两个性格迥异的空间,一个低矮、温暖、木质的肉身空间,以及一个高耸、冷峻、白色抽象的精神空间。设计植入了跳动的木结构梁和柱,其为原有老虎窗结构的一部分转译和再现,在分割阳台的流线的同时,也给予空间重心。
设计团队认为,楼梯间作为嵌入具体环境的空间装置,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小建筑:有自己的城市姿态,立面表情和材料做法。楼梯城市姿态各层不同:一层正面面对客厅打开接迎客人,入口处平面上的曲线处理将踏步甩到客厅地面上,如一卷地毯滚落于地。二层是私密区域,通过一个低于视高的开口挑拨一墙之隔的更衣间私密空间。三层进入屋顶下的公共空间,侧面采用开口随高度逐渐变大的实木屏风隔绝视线,保证三层卫生间的私密性。
设计单位:上海旭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师:刘可南、张旭、徐亮
设计团队:李昂、蒋怡青、陈骁、徐一斐、陈思宇、周沛一、薛强
设计指导:柳亦春
项目地点: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
设计时间:2014年
竣工时间:2016年
基地面积:787平方米
建筑面积:447平方米
结构形式:钢木混合结构
建筑摄影:苏圣亮
版权声明:本文由旭可建筑工作室有方空间发表,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上一篇:从2017年密斯奖看荷兰最著名住区的死与生
下一篇:有方讲座第31场信息|魏春雨:图式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