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林文格,文格酒店空间设计主持设计师,有方建筑考察团的熟悉面孔。他每次在旅行途中所拍摄的照片总是充满质感,让人心生向往。在本次“细部背后:斯卡帕与意大利北部城市”考察中,他选择用黑白的影像记录下卡洛·斯卡帕的经典建筑作品与意大利北部城市别样的风情,与彩色照片不同,黑白的色调,似乎让这些照片也带上了些斯卡帕作品中的永恒味道。
卡洛·斯卡帕出生于威尼斯,早年曾就读于威尼斯美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威尼斯建筑学院从事教学及建筑设计活动,被誉为意大利建筑界殿堂级的人物。意大利人对美的执著是近乎苛刻的,其国人的设计作风变成传统,进而成为这个国家的文脉。斯卡帕是意大利人,自然受这种文脉的深刻影响。所以,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更是一位艺术家。
在当代建筑师中,很少有人像斯卡帕那样,毕生只涉及到历史建筑的修复或改建以及一些小规模的设计项目,却如此值得人们关注与了解。斯卡帕偏爱历史环境中的创作,他有独特的解读视觉文本的能力;他以设计过程的片段性策略以及构图系统中的图像复杂性来迎解当代建筑师面临的历史文脉与多元文化的难题;对材料的大胆并置、富有表现力的精美细部以及戏剧性的采光设计,既展示了其创造者的睿智与机敏,又折射出其身上深沉的威尼斯传统精神。斯卡帕的个人化途径没有促成任何学派的形成,但他却明确地揭示了现代主义之外的一条极有价值的设计途径。
以下分享的照片分别拍摄于卡洛·斯卡帕的四个建筑设计作品:
维罗纳古堡改造 Castelvecchio
布里昂家族墓地 Brion-Vega Cemetery
斯坦帕里亚基金会 Querini Stampalia Foundation
奥利维蒂商店 Negozio Olivetti
项目时间:1955年-1957年
项目地址:意大利维罗纳
维罗纳老城堡(Castelvecchio)是中世纪斯卡利格尔王朝(Scaliger Dynasty)最为重要的军事建筑。它的历史沿承很复杂,部分城墙是古罗马时期的,14世纪的统治者——斯卡拉家族在原有基础上建造了城堡。随着维罗纳城成为威尼斯共和国的一部分,城堡于18世纪被改造为威尼斯陆军学院。
19世纪初,城堡遭拿破仑军队的破坏与改造,在居住院落建造了一座L形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用作防御工事及营房。“一战”后,城堡完成了军事使命,于1925年改为陈列该地区中世纪艺术的博物馆。1956年维罗纳市政府决定将该馆改为市博物馆,并由斯卡帕主持该项目。
建筑正立面采用了哥特风格的窗口形式,右侧则采用了罗马风格的窗口形式,两者在拐角处过渡,让人产生历史穿越的微妙感觉。
博物馆入口的整体环境设计堪称完美,巨大尺度的整片大理石铺地,古典和现代混搭的喷泉水池,还有装饰风格的主入口以及侧面结合展厅突出空间的局部围合小花园,都非常令人折服。
老城堡博物馆首层,在继承城堡建筑厚墙斗型窗的同时,面向庭院的开窗完全采用现代装饰风格铁窗并且与外立面哥特式开窗及柱廊结合,创造出迥然不同的光影效果和展示场景。
在老城堡博物馆改建设计中,斯卡帕使用了传统的威尼斯磨光硬灰泥抹面、熟石灰抹面以及 Istrian 大理石铺面,较好地构筑出建筑空间的传统氛围;通过现代材料,如黑色钢质的门窗框、透明的玻璃罩、棕黄色的木制家具构件等,强调出现代改造的痕迹,形成与传统的对比,突出建筑的历史层次。
内部的展陈设计水平极高,无论光线、色彩、流线、摆放,处处都是画面,处处皆有精彩细节!
老城堡博物馆城堡和新建建筑衔接的部分,由于发现了古罗马时期的遗址而必须加以保留,激发了大师的创作激情,局部设计精彩异常。首层展厅最后一跨其实已经在遗址上面了,斯卡帕采用了展厅跨过遗址在楼板开口处俯视遗址的方式,将遗址直接作为最后的展品拉进观览动线。
回望新建建筑,混凝土材料的竖向构件承托着一尊武士雕像,这里的风格似乎又有一点康的影子。古堡塔楼的门厅和楼梯间充分展示了斯卡帕的综合设计功力,他用结构构件、工艺装饰、展品共同创造了一个展示场景。
项目时间:1969年—1978年
项目地址:意大利San Vito小镇
布里昂家族墓地是斯卡帕晚年最重要的一个作品,由设计到完成历经10年。斯卡帕去世后,他本人的墓碑也安放在这座墓园里。
带方亭的水池、坟墓以及小家庙。这个墓园表达了将死亡转向了对生命的回响和召唤。墓园内的大片草坪被抬高了几十公分,这使在园外的人看不到里面而园内的人却能将外面的教堂和田野尽收眼底。
园内绿草葱葱,藤蔓蜿蜒,水面明净,睡莲盛开,俨然是一个活泼的园林。斯卡帕将一种对生死轮回的坦然和宁静带给了这个墓园,使其成为一曲对死亡的礼赞。
对这片墓地,斯卡帕未走一般路径,即塑造一个肃穆的、中心突出的纪念性空间序列,而采用了接近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消除严谨的层次关系,以一种漫游式的布局叙述着一连串的情怀。墓地入口前的那一小片碎石,在宣告着,从这里开始你进入另外一个不属于公墓的领域。
正对入口那两个表情神秘的交织的圆洞,将我们一步步地引入墓园的内部。
斯卡帕似乎很关注两个东西之间的衔接。除了上述两个大的方面之外,在水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到,在小亭和布里昂家族墓地之间有一个水渠。在水渠的设计上也比较有意味:从大的水池缓缓引出一个长条形的水渠,在经过一段距离之后它被缩小,在接近主人墓的领地时,用两个小圆铆接。水渠是一种视线的引导,增强了两个中心的联系,而水渠本身与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是有板有眼。
从教堂室外入口到教堂的内部之间设置了迂回的路径,让人走到小教堂,要经过长长的、横线条的水泥铺地,转折之后来到一个半室外的过渡空间,经过一似乎是日本风格的门进入教堂的前奏空间,通过圆形的洞口,才到达教堂的内部,在整个设计中都是有意识地组织、设置一个空间序列。
墓地的材料主要是现浇混凝土,给人一种粗中有细的感觉。猛看是拆模之后未加修饰而留下粗糙的混凝土表面,但细看就发现隐隐约约呈现出的是模板的木纹肌理,体现了混凝土的可塑性,在一种材料上同时体现了两种材料的观感。这些混凝土墙面也体现了斯卡帕对建造的精心控制,模板拼装方式、横竖的变化,在同一块墙面上都体现了出来。组成模板的木板大小,在同一建筑中都明显有细心的考虑,教堂墙面的模板是由比较小的木块组成,而在其入口处相对较大。这些未加装饰的混凝土墙面,可以明显感觉到那种制作的痕迹。
在大片的混凝土墙面中,同时也点缀着一些光滑彩色的瓷砖,就如一幅比较洒脱的建筑画,用一些精巧的压边而现得精致起来。水,也是斯卡帕反复运用的元素,生活在威尼斯的他对水有着深深的依恋,水也有着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是生命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结束。
项目时间:1958年—1975年
项目地址: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区
在这一作品中,斯卡帕仍然在探索前期博物馆设计中就已体现的观点:博物馆就是对艺术品的点评和阐释。在扩建中,斯卡帕将对光及其无穷变化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对于他来说:光以亮度和阴影创造了物体的体量,而材料肌理的产生、表达、变化则依靠于同光线产生的共鸣。正是因为光线的存在,才使得建筑的物质性和形式感得以充分表达,并且随着光线融入到空间之中。他对光线的理解不仅限于方向、强度和色彩,他甚至把光当成一种实体来对待。
项目时间:1959年-1963年
项目地址:Santa Maria Formosa, Castello 5252,Venice
奎里尼·斯坦帕利亚基金会博物馆坐落于里亚托桥和圣马可广场之间,建筑的主体部分建造于1513-1523年,富丽堂皇的房屋被石膏和壁画所覆盖,氛围典雅。卡洛·斯卡帕在1959年至1963年间对这座博物馆进行了修复更新。
由于威尼斯的特殊地势,基金会在翻修前时常水患成灾,斯卡帕没有把水拒之门外,反而让它在建筑里流动得更加自由,更加戏剧化,以流动的水体赋予建筑以动感与变化。他构想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的容器,由一道路牙石将平面分为标高较低的水沟和高一些的地面,水沟容纳和引导洪水,地面是正常使用的空间。水从水道入口的铁栅门流入,沿着墙进入展室,走道成为了桥,不同潮位的水在分级地面上涨落,水体被建筑塑形,建筑亦是由水体塑形。
斯卡帕分解建筑的时间不再是条分缕析的解剖性的时间,而是个人感受威尼斯水域环境的印象主义时间,一种微晃的摆脱了现实框架的时间,把水城特有的现象从原先的着落中抽离出来,再聚合在一起给予人们知觉威尼斯的奇异角度。当代建筑历史学家纳普利亚尼用"隐喻"来评价斯卡帕的这一设计。
摄影:林文格
器材:Leica MM246 & iphone 7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版权归林文格所有。
上一篇:遥远的镜像:为什么要研究拉美现代建筑?
下一篇:深、港、穗建筑师论深圳建筑的未来 |《2000-2015 深圳当代建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