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民众及业界都对建筑摄影师了解不多。为了全面呈现中国建筑摄影师的工作,现有方在有方空间微信公众号、有方网站以及微博、豆瓣等平台,同步推出《中国建筑摄影师》栏目。我们希望这一栏目能成为中国建筑摄影师的“黄页”,以及大家了解建筑摄影师的窗口。
第一位与我们分享的摄影师,是姚力视觉工作室的艺术总监、首席摄影师姚力(建筑译者)。
有方 :先谈一个题外话,你为什么叫“建筑译者”?
姚力:“建筑译者”就是翻译建筑的人。翻译,需要对原作解读与思考,再用摄影的视觉语言,尽可能地阐述建筑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是一次翻译的过程。建筑摄影不仅仅是摄影的事,摄影只是一种手段,我个人认为,对这个职业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表象,它更多是一种人生态度,以及对生命的表达和呈现。
在我进入建筑行业,已是不惑之年。我始终认为40岁之前从事的所有事情,对后来“译者”的思考都很有帮助。建筑译者需要多年的积累,特别是对生活的积累。所以,我认为他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懂建筑,会摄影,能够视觉策划表达,对社会具有责任感。
有方 :可以分享一下,您从事建筑摄影师之前的经历吗?
姚力:在做建筑摄影师之前,我做过一些行业:教育、策划、设计、地产、摄影。摄影的基本门类我都做过,无论是艺术摄影还是商业摄影,甚至是新闻摄影,我还做了很多年的后期暗房。我爱好广泛,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一直以来热衷于自然的东西。
人的一生,经历的所有东西都是有用的,所以学习和积累至关重要。我做了多年的纯艺术创作,都是在做生命的艺术,包括我将参加的伦敦双年展,也是关于生命艺术的主题。
有方 :您最近半年在拍摄的项目主要是哪些?
姚力: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周愷的天津大学图书馆。拍摄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沟通,在现场还见面仔细地聊过,拍摄过程中,甚至在凌晨3点还与建筑师交流想法,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
一套好的摄影作品,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因素的共同结果。摄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缺憾的,艺术从业者需要不断精进,不断超越自我。建筑摄影受很多因素影响,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一定有因素干扰你。我们是农民,靠天吃饭,所以尽人事听天命就好。
另外,最近刚拍完张雷在南京石塘的一个小建筑,虽然体量不大,但功课依旧做了不少。
有方 :你拍摄一个项目的周期一般需要多长?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您的拍摄习惯吗?
姚力:我比较挑季节,挑气候,关注的是一种气氛的表达,所以有些项目一年会拍几次。我追求的是对自己负责,这样才能对别人负责。每件事必须百分百投入,包括拍摄前期的了解,对建筑师的解读,对项目的解读等等,这个过程要耗费大量时间。前期的案头解读工作做够了,有时在拍摄现场,还会被激发出新的想法和感受。
在拍摄中,我经常处于本能的状态,我会从不同视角去体验建筑,更多的时候,是从生命的状态来理解建筑。
有方 :你擅长拍摄哪一类作品?
姚力:我喜欢拍摄公建类和文化类建筑,擅长阐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东方文化元素的作品。尤其是强调自然、宗教、哲学等因素的,有形而上的部分的作品。我之前拍过很多白色建筑,我认为它们是理想的,青春的。
有方 :你如何处理画面里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姚力:在拍摄中,我提出三个尊重:第一,尊重建筑师最初的想法。第二,尊重自然环境的状态。第三,尊重自己内心的萌动。当然三者之间会有矛盾,就看如何妥协,如何权衡,如何腾挪。
对于画面里建筑与人的关系,我更多希望“不期而遇”。常遇不经意间惊喜的自然状态,我把它调侃成“上帝赐予的片子”。当然我也不刻意回避安排,在空间中应该出现的情境,它必须符合它应有的逻辑,这是我要的自然表达,了解自然、尊重自然。
摄影师档案
姓名:姚力(建筑译者)
城市:苏州
Email:1030978672@qq.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有方网站启动招聘版块,现免费为建筑事务所提供招聘推广 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小猪北京总部,“家”与灵活办公空间
下一篇:建筑摄影 | 青岛里院记忆:黄岛路17号平康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