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2016北京设计周正式开幕。从2011年起,北京设计周已走过五年历程。今年以“设计2020”为主题,在京津冀三地共有28个分会场,举办北京设计论坛、主题展览、设计市场、经典设计奖、主宾城市等九项主体内容,500多项的创意设计活动。设计周汇集了全球的创新设计资源,推动设计服务产业链的集聚,为城市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寻求设计的解决方案。主体活动将持续至10月7日。以下为现场推荐人曹璞、刘阳、F伯爵、王虹光推荐的十个展览。
大栅栏片区劝业场,9月27-10月7日
在大栅栏的劝业场,展出一个被村民忽视的国宝,如何通过匠心的营造,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五龙庙是什么?“龙·计划”是什么?有什么样支持的声音?有什么样争议的声音?探索了什么理念?你的各种疑惑,可以在有趣的展陈设计中找到答案——两道独立的展柜墙,翻箱倒柜看“龙·计划”。拉开柜门跟抽屉,里面有着草模、草图、微信对话、材料样品、实景图册、宣传片、纪录片、杂志评论等。现场利用乐高的形式来建构观众对五龙庙的理解,也可以去五龙庙现场学搭建斗拱,以亲身体验地方式了解传统建筑。
推荐理由:从劝业场主展场的抽屉式展陈,到五龙庙现场,再到乐高玩具的互动式搭建,可以让参观者全方位了解中式建筑空间营建、保护、更新与再利用。
大栅栏茶儿胡同27号,9月26-10月7日
“上海活字计划”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研究项目。中央俱乐部推出两位在上海的设计师开发的“上海活字”产品,让观众深入了解金属活字印刷这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视觉媒介。设计实践者厉致谦与夏世军创造出更为精良的、便于携带的印刷之物——Type Holder和排印盒。展览将以影片形式呈现在上海近郊生产金属活字的一座工厂。现场介绍金属活字的设计与生产方式,并提供独有的便携式活字印刷工具让观众现场印制属于自己的卡片。
推荐理由:一项唤起记忆的文字和产品设计结合的特殊体验。很有互动性与设计感。
大栅栏炭儿胡同15号,9月26日-10月7日
大栅栏开源社区更新中心是面向社区的一个长期的计划。它试图引入Wiki House,Open Desk等国外新生的开源设计/建造系统,打通线上线下的资源,反馈于社区,形成新型的设计与社区互动的操作方式。这个计划中,将先进的通用技术和知识进行在地的转化:有着更多在地营造、更多定制化更新、更多开源资源的共享,以及更多的社群活动。
推荐理由:在老城区,自下而上的居民参与协作设计方法十分值得关注。软件和互联网的介入提供了多种可能。
白塔寺宫门口四条36号,9月23日-10月7日
标准营造的共生院是继大栅栏片区的微胡同、微杂院之后,对北京旧城四合院更新改造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属于“白塔4”四个院落改造样本之一。张轲、董功、华黎、徐甜甜四个人一块儿挨着做房子,分别是共生院、混合院、四分院(不开放)、盒院。
张柯设计的目的是探求在传统胡同格局中公共与公家共同生活的可能性,并实验在局限空间中满足全部基础设备需求,创造胡同小尺度温馨生活。比如入口的过廊,净高目测只有180-190公分,个子高的人只有低头猫腰才能进去。
推荐理由:设计得就像几乎没有设计过一样,很有设计态度。对于尺度、材料的把控,大胆而让人印象深刻。
宫门口菜市场,宫门口东岔52号,9月23日-10月7日
宫门口菜市场拥有1500平米的空间,曾是白塔寺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多次参加北京设计周的reMIX Studio/临界工作室,将菜市场改造成了一个多功能的展场,内部有工作坊、分享会、大礼堂以及供本土机构和国际组织共同使用的展览区域,改造目的是恢复菜市场的空间特性,将废弃的空间和走廊重新连接起来,成为具有功能性的活跃系统。
推荐理由:展场设计不错,并聚集了大部分展览,推荐一看“中国集体形制”展览,内有福绥境大楼的介绍。
宫门口菜市场,宫门口东岔52号,9月28日10:30-12:30;14:30-15:00(第三、四场:家里与墙外)
我住在白塔寺”系列采访活动由光明城主办,是一个白塔寺片区的人文地理空间口述史采访计划,一共四场。召集了不同背景的学者和媒体组成采访团,对白塔寺社区不同类型的居民展开特别采访。采访主题涉及白塔寺片区人文地理空间的历史变迁、家庭结构、居住空间及社区结构的变化,以及居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诉求与期望等。
推荐理由:光明城找了当地居民的口述史采访,素材真实,可以更真实地了解 此片区的历史和现状。
什刹海片区,9月23日-10月07日
围绕什刹海的历史街区和院落展开,包括李兴钢、王维仁、张轲、刘珩等建筑师的“九个院子”,以及“洞/和光同尘”和“回归·院生活”等。空间方案的设想与初步改造成果呈现在观众面前,本次所有院落均由建筑师与商业品牌合作布展,商业力量在设计中凸显,同时保持了极好的设计感与原创性。
推荐理由:组合式的展览,不同建筑师的设计呈现,临时的“建筑空间”展。
史家胡同23号,9月24日-10月7日
以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街区为例,北京工业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作,以“设计研究”为的研究生联合城市设计课程,探索解决北京旧城更新问题的有效途径,展览位于保存良好的四合院中,以“多媒体+公众参与”的方式进行展示。
推荐理由:居民胡同的探索,贴近老胡同与新城市中的民生诉求。
751 D·PARK园区,9月25日-10月7日
主宾城市是北京国际周率先在国际设计周活动中推出的品牌项目。今年的主宾城市是韩国首尔,展示包括首尔城市馆、首尔设计之路、企业馆、设计 & 传统手工工艺馆四个板块。在79罐展场里展示的以“Smart Life”为关键词的展览,综合展现韩流音源内容与智能设计产品。一个个灯罩似的设计将主题性的影片投影在内部,生动有趣。
推荐理由:参观100名设计师推荐的200个首尔设计场所,了解首尔的设计文化。
798 UCCA尤伦斯,9月25日-10月7日
展览追溯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的国际酒店建筑发展与演变。本展览聚焦于众多标志性设计,包括北京建筑饭店、北京香山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及上海商城等。展览囊括了模型、图纸、照片、便签以及相关的艺术作品,它们首次呈现于同一个展览中。
推荐理由:集中展示中国最早的一批高层酒店设计展览。
联合推荐人
刘阳:大料建筑主持建筑师
曹璞:建筑师、后海大鲨鱼乐队吉它手、编曲
F伯爵:建筑师、手山SOCIARCH创始人
王虹光:在地城市研究团队发起人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来自联合推荐人,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上一篇:绿色建筑 | 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 – 用最旧建材体现最新理念,来自建筑师宋晔皓
下一篇:黄居正 | 底层架空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