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理由
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利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便使用的闲置土地建造,作为一种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迁入产生的居住问题的实验,这个项目有积极的意义。建筑师希望通过"土楼公舍"这个实验能为中国大量性的城市低收入住宅打开一条思路。新土楼既是一座建筑,又是一个社区,尤其是关注低收入人群,已经走到人文建筑的层面。土楼公舍以长期招租的方式,试图探索出中国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解决之道。
项目基本资料
设计:URBANUS都市实践(刘晓都、孟岩、王辉)
地点:广东南海
设计:2006年-2008年
建成:2008年
规模:13711平方米
将土楼作为当前解决低收入住宅问题的方法,不只是形式上的借鉴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土楼社区空间的再创造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意识和节奏。传统土楼将房间沿周边均匀布局,和现代宿舍建筑类似,但较现代板式宿舍更具亲和力,有助于社区中的邻里感。都市实践秉承了这一传统优点,并在内部空间布局上添增了新内容:每户室内面积不大但带有独立厨房和浴室,每层楼都有公共活动空间。社区的食堂、商店、旅店、图书室和篮球场为民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的典型地段,通过实验,从中遴选出最经济、最贴切的模式,这一过程是对常规意义上城市建设的想象力的额外激发。土楼与城市、绿地拼贴,与城市立交桥拼贴,与高速公路拼贴,这些试验都是在探讨如何用土楼这种建筑类型去消化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便使用的闲置土地。获得这些土地的成本极低,甚至由于这类土地的开发有贡献于城市管理,还可以得到褒奖,从而低收入住宅开发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土楼外部的封闭性可将周边恶劣的环境的予以屏蔽,内部的向心性同时又创造出温馨的小环境。
将传统客家土楼的居住文化与低收入住宅结合在一起,不仅是一个研究课题,更标志着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状况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鸟瞰
▲土楼公舍外观
▲走近土楼
▲社区主入口
▲中心庭院
▲月牙院
▲屋顶平台
▲公寓卧室
▲三、四层平面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第一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居住建筑特别奖入围作品:万科第五园
下一篇: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入围作品:香港钻石山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