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宿舍
杨廷宝,1924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40年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杨先生一生主持、参加指导的设计工程有100余项。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富有盛名。
先生虽已乘鹤西去,但翻开他留下的一张张隽永画卷,端正依旧、清朗常在。光影间,似乎还能触碰执笔之人厚积薄发的沉隐之力。
杨廷宝先生一生为人谦逊克己、勤勉实干,内韧外秀。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读研期间,师从美国水彩画大师George Walter Dawson。杨先生认为:“建筑师画水彩,我主张要写实,而不是用写意的方法。我们不同于美术家。即便他认为出于意境的需求,同意放宽比例尺度,也必须在适当的范围内。”
杨廷宝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养成了“画日记”的好习惯,遇到大自然中优美的风景或是有艺术性的建筑就随手勾出来。这即成为他从事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也大大提高了他的绘画技能。他随身携带有三件宝,“笔、小本、钢尺”,随时备用,终身持之以恒。速写让杨先生开阔了视野,也使得他对尺寸比例都极其敏感,手就像比例尺一般精准。
谈写生
口述 杨廷宝
这些画,题材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风景,我喜欢大自然的风景;一种是建筑,我爱好有艺术性的建筑。
▲ 江西井冈山·双马石哨口
素描和速写,可培养一个人概括表现对象的能力:要求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笔触来表达对象准确的轮廓,景物的虚实、远近、明暗,甚至气氛意境。如何把景物组织在一幅画中,并使整个画面协调,这又是构图的训练。
▲ 祖国各地写生(一)
▲ 华盛顿美术馆
▲ 祖国各地写生(二)
学建筑的人多画点速写很有好处。首先,建筑设计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一种形象思维。如果说,速写是直观的记录,那么,设计草图就是构思的记录,两者触类旁通。画的多了,久而久之无形中就会丰富思维能力。
▲ 祖国各地写生(三)
再者,写生多了,对建筑的比例、尺度,不需过多地硬记数字,可以部分地依赖自己的直观。我画古建筑就常常信手勾上几笔,尺度差不离。这种尺度概念的掌握,对学建筑的人甚为重要。
此外,速写也是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通过自己亲身实地测绘画下来的东西,往往印象很深,经久不忘。我以为,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也可以说是我的“癖好”。
▲ 爱奥尼克柱头
▲ 石膏花饰
“聚沙成塔”——知识全靠勤奋和积累。科学技术知识如此,造型艺术也是如此。多看多画好的单体建筑,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建筑艺术素养。
▲ 祖国各地写生(四)
平时出门开会,我随身总少不了笔和小本,经常将需要的对象画下来。时间充裕时,画的仔细些;时间少则寥寥几笔,勾个轮廓。每张画都记上年月,这是画“日记”,久后再看,饶有兴味。
近年来,我常用钢笔速写,钢笔在线条浓淡的表现上虽没有铅笔好,但易于保存。这时,对景物的远近层次,只能用线条的虚实来表示。在只求某个细部纹样时,白描画法也未尝不可。速写主要在概括示意。
▲ 国外速写
在做学生时,我曾画了一年多的人体,都是一至两个小时的快作业。画人体比较难,它训练人们准确掌握轮廓和明暗效果。真正要画好人体,最好还是要学点人体解剖学。对我们学建筑的,就可不必这么苛求了。
▲ 维纳斯像
童年和学生时代的生活,往往使人终身难忘。学生时代的朋友和老师,也常使人毕生永志。我已是近八旬的老人,每当回忆往昔,怎么能忘掉我学生时代的老师呢?
他就是George Walter Dawson。
口述
杨廷宝
整理
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 晏隆余
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杨廷宝素描选集》(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杨廷宝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刘先觉、张十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孙一民:东京奥运新馆的争议与启示
下一篇:建筑师在做什么104 | 王昀:去工地带扩音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