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广州,从深圳南到深圳北,擅用镜头俘掠建筑的十位齐聚2015深双“UABB”学堂的摄影工作坊。以“在场”为主题,从过去到现在,从都市到农村,从全景到细部,四天,十字路口的观察、栅栏背后的探秘、空旷广场的等待。沉积的想象开始作祟,碰撞交织,在深圳最终落地成像。
张超作为最终获奖学员之一,在申请表中就已袒露,“毕业后三年的加班熬夜设计工作中,我一直在图纸上、电脑上漫游。与其坐在办公室,建筑那么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他就此拿起相机,不是大多人随便说的“我就是拍着玩”,而是“摄影对我而言是一件具有使命色彩的事情”。长期参与的城中村拍摄,去除多余的矫情,画面中凌厉的线条却都指向了平实的生活。
今起每周二将发布2015摄影工作坊部分学员的摄影作品。
5年前初来深圳的我们,每天的家居日用品,早晚餐,小病痛,wifi网络,单车维修,在这两条街里样样可以解决。和很多刚来深圳的人一样,我的深圳生活,从这城中村开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专业方向,也有不同的理解和使用摄影的方法。但我认为表达建筑的内核和本质,存在着一种共同的认知和感受。
走上几级台阶,来一碗枸杞叶猪杂汤,坐在街边看下班买菜人来人往。枸杞叶明目,安慰一下和电脑约会一天的双眼。如果来了湖南四川或北方朋友,走两步可以找到相应味的饭馆。
网络时代与非网络时代的外卖员交织在银河路上。图片中间刚放学的小学生嘴里咬着一盒牙签,手里端着两瓦罐汤,从干洗店拿回来两瓦罐汤;比他小几岁的妹妹坐在石阶上为她鼓掌。我特别喜欢坐在客家猪肉汤门口台阶座位上吃饭。
五排房子依地势从高往低,中间留有轴线样式的主街,街道延伸到广场的末端,是一口沿用至今的水井。相比远处90年代的“小高层”,这里是白石洲核心区唯一不握手的房子,朝向西南,光线充足,尺度宜人,因成为“危房”不再被人居住。编织着笼子人每天下午都在街头两边坐着干活,一来宽敞,而来有阳光。他们说这些笼子是用来抓城中村的老鼠。
三五好友或拍拖时也来这里吃宵夜。这里有意思的是,棚子桌椅可以搬走收好,白天这是村民的篮球场。最近,篮球架没了。
两种时代的交界,相隔也不过30年。白石洲的建筑还真如网络所说,建筑出于各种原因,35年前被遗弃。新盖的房子太密,一开始走的是空隙。空隙走多了,才成为巷或径。
猪肉店的老板工作时间是每天早上4点到晚上7点。做猪肉的没有节假日。一年到头唯一有点空闲会到益田假日逛街买一两套衣服.
这是城中村紧紧抱着的五排瓦房。3年前,我发现这里有五排瓦房屋,是塘头村最开始60年代池家搬迁至此地所建。忽然间,我打开了这里的一段历史。
城里人可以在这里过渡,不习惯城,做回村里人不丢面子;村里人可以在这里过渡,习惯了城,搬到城里去。
一次偶然机会我来到深圳的北边界。东莞和深圳交界的一条河,工业废水常把这里染黑。河上建了一稍有趣味的水闸。人们可以沿着红色的梯道上上下下,看着想象着原来或未来的美丽两岸一河。
摄影 张超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均由张超提供,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建筑绘09|朱涛:画说2015
下一篇:再谈柯布“住宅是居住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