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机舱舷窗,建筑师李振宇的空中城市摄影从1999年一直拍到2015年。如今,这跨越5大洲,涉及55座城市的345张航拍图终于集结成册,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出版。
建筑师镜头下的城市,有什么不同?
空中读城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从古至今,不同领域的人们总是有着鸟瞰的本能愿望。古代有《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西方的绘画也多见此类画卷,建筑学教学中同样一直存在画鸟瞰图的习惯。如今,人们飞行的机会多了,社会更开放了。生活背景的改变带来认知方式的完全改变,人们的认知需求也发生变化。
我个人一开始是为了专业目的而拍摄,为了看城市的功能、结构、组成。随着不断拍摄,遇到越来越多令我感动的瞬间,空中读城逐渐转变为趣味主导,慢慢向艺术靠拢。
空中读城至少有十个要点值得关注。它们分别是:
地景(自然与人工)、形状(几何或有机)、
边界(清晰与模糊)、结构(中心与分散)、
街道(规律与自由)、街区(闭合或开放)、
肌理(粗大或细小)、高度(参差或一律)、
形式(统一或差异)、特殊元素。
在空中,这些要点变得清晰,可以明确的感知每个城市独特的个性、气质。当拍摄过的所有城市形成整体,互相对比间可以发现千城一面其实是个例外,每个城市的形成都是由偶然的事件和必然的发展推动,造就各异的气质。
我选择的拍摄方式很朴素,用的就是常人都可以拥有的普通单反相机。也不采用特别的技术,后期加工也很少。于是玻璃脏了、花了,作罢;光线不好,作罢;没有坐到窗边,作罢;空姐或者身边乘客不允许,作罢。没关系,那就等下次再来。16年拍下来,我总在期待那种来自上天的偶然眷顾,并一直将这一切,视为工作生活带给我的奖励。
从空中看一座城市,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构成了城市的形式。我最不喜欢的,是把屋顶当做一个建筑的空中杂物间,随意乱放空调设备、水箱。太阳能热水器东倒西歪,垃圾听任风吹雨打。可这在我们不少城市一点都不罕见,当年起飞降落时有些周边的屋顶令人不忍目睹。
还有一样让人无奈的,就是肆无忌惮的彩色钢板屋顶,形式单调,色彩难看。有些城市中的建筑,其街巷是很干净的,屋顶颜色却不敢恭维;有些是城郊的工业建筑,我还没想出什么好方法可以改变。不过,统一也罢,差异也罢,不可能绝对一致。但只要是认真去收拾处理的,都可以变得更好。
坐飞机和坐火车时脑海中经常浮现过去课本上的话:“祖国的锦绣河山”。我们现在的城市与过去比较或与国外比较,差距极速缩小,发展令人骄傲。但高速发展后,过于追求效率,偶然性的东西在消失。
我们在“衣食行”的方面无休止地追求更好,同样对住也应有更高要求。美好永远是在追求的。什么是美好的城市?坦白来说,16年的空中读城经验告诉我,城市的美有一万种,丑也丑得各有不同。到底统一好还是差异好,真的没有确凿的答案。但有一条道理却颠扑不破:一个城市的美学质量,需要很多人一起慢慢修炼。
美,即艺术质量上要有相当的标准。全民族的眼光、口味需要慢慢改善。此外,尽管设计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设计终究是设计师做出来的,设计师群体应对自己有高要求。
好,即是善,要友善、协调。城市的发展应该是友善的、可以和环境相融的;同时也是有特性的、多姿多态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生活也应让城市更美好。
作者简介
李振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德国包豪斯基金会学术咨询委员、《时代建筑》编委等。
主要从事建筑学教学、设计、研究工作,重点关注住区与住宅设计、外交建筑、国际建筑教育合作。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光明城。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建筑绘18 | Hugh Ferriss : 描绘垂直的崇高
下一篇: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历史研究 |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