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角:2015有方旅行基金成果展
ANGLE OF REFRACTION:Position Travel Fund 2015
远洋舰船常以天体高度为参照,利用星光折射角和大气折射模型做出计算,从而在茫茫征途中找到自身定位。今天的建筑师在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亦常感迷失:光从哪里来?选择何种介质折射?我们如何寻找新的坐标,定位自身实践之未来?
2015年,有方开启旅行基金计划,邀请青年建筑人自主设计行程主题与考察路线,让他们有机会远行异国,探索建筑与城市议题的更多可能。从来自47所高校的112份申请中脱颖而出的王轶、江嘉玮、赵婧贤,成为2015年度有方旅行基金得主。他们分别以西班牙、法国和日本为观照对象,通过各自在建筑、街区与聚落层面的观察研究,深度探讨了城市发展与更新中,塑造纪念、日常与人文空间的广阔可能性。
本次回顾展通过“光源”、“介质”和“角度”三部分,不仅捕捉了这三次旅程从源起至回溯的一路光影,更呈现他们从策划到研究的立意与方法,以期展现一代青年建筑人的思考与姿态。
展览信息
主办:深圳市有方建筑文化促进中心
开放时间:2015年11月7日-2015年12月1日,周二至周六,需提前一天电话预约(0755-86148365)
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园北区B3东侧502有方
开幕:2015年11月7日16:30
策展顾问:史建
展览统筹:赵磊
策展团队:何柳 王超一 余燚 王箫
平面设计:西行设计
项目支持:有方、行走中的建筑学、有方旅行基金
参展人信息
王轶 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申请主题:
巴塞罗那的菜场对于中国城市公共场所演进的启示
计划节选:
以“菜场”作为主线,我感兴趣的是关于城市社会性思考的延续,更主要的,是为了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城市公共场所的未来?换个说法,在我的设计图纸上,我好奇那些黑色的配景小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他们会按照我的想象来生活?——这虽然是从我自己的角度生发出的一个问题,但倒过来,这是一个关于城市公共性的问题。
江嘉玮 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在读
申请主题:
法国哥特建筑之旅
计划节选:
总的来看,长时段、长线路的哥特旅行考察最大的益处是能够集中在一个区域看同一类主题的建筑,并且能够不断对比各种细节。历史上区域性的建造习性体现在流派上的各种特征呈现出来建筑的样式。如同Viollet-le-Duc所说的,“既有风格,也有样式”,作为一种风格的哥特建筑或言哥特建造体系就呈现在各种类别的样式。从这个层面上说,这种区域性的哥特建筑之旅是理解哥特建造理性的最佳考察方式。
赵婧贤 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环境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生在读
申请主题:
重塑村落之魂——日本村落保护与更新案例探究
计划节选:
与以往的旅行不同:我这次关注的不再是城市,而是村落;不再是大师作品,而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变化,更是社会生活的变迁。我希望通过对日本村落保护和更新的案例探究,可以为中国目前所追求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参考。
开幕日:舞台剧建立了展览与观众间更紧密的联系
2015年11月7日下午16:30,“折射角——2015有方旅行基金成果展”在深圳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B3栋有方空间开幕。“折射角”是第一次由有方完全策划、布展,并在有方空间展陈的展览。展陈内容包括参展人旅行画册,手绘、文字作品,还有根据三位参展人提供影像资料剪辑而成的三段短片:“凝视巴萨罗那城市公共空间”、“法国中世纪建筑内部空间巡礼”、“穿越日本乡村的火车”。开幕当天,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由三位参展人参与演出的实验戏剧,在硫酸纸搭建的森林里穿梭,再现旅行的点点滴滴。
参展人现场讲解旅行场景
有方创始合伙人赵磊致辞结束后,邀请现场观众进入放映厅,观看开幕短片,紧接着,王轶、江嘉玮、赵婧贤三位参展人陆续上台现场讲解旅行中的所思所想。
硫酸纸搭建的通透“森林”
本次展览,主要展陈内容皆印于硫酸纸之上,通过鱼线,它们错落悬挂于展场中心。使用硫酸纸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在发挥它薄透特性的同时,营造出丰富的光影变化。除此之外,轻量的材质也不会对穿行观众造成太大的压迫感,对于空间的趣味性也有所补益。在策展团队描画的图景中,观众好似走进一座硫酸纸搭建的“森林”,在转角不经意的回眸中,阳光不期而至。
策展团队、参展人、观众共同创作的实验戏剧
不管是观看还是参演,对于观众还是参展人,实验戏剧都是一种新鲜的体验。戴上面具的三位参展人穿梭在硫酸纸“森林”中,有方三位小伙伴隐于幕后,充当声优,身体与语言分离,却又融合。他们时而静止,时而移动;时而奔跑,时而缓行;时而邀请观众进入展场中心共同演出。可以说,这是一场有方策展团队、参展人、现场观众共同创作、参与的实验戏剧。
99枚纽扣的“灵感地图”
“折射角”策展团队还为本次展览制作了一副特别的“灵感地图”,她们在这份“灵感地图”上缝制了99枚纽扣分别代表99个旅行目的地,同时地图上还缝制了四个口袋,里面装着四支不同颜色的油画棒,分别代表历史遗产、现当代建筑、园林景观、城市规划四个旅行主题。到场观众可以用其中任意一种颜色的油画棒在地图上选定自己想去的目的地,并用自己独特的记号标记。
知名策展人点评:不见得非得“铺金盖银”
知名策展人史建老师在观展之后评价:
“我概括这个展览两条:第一就是有那种青涩的感觉,学生的展览不要求完成度很高;但是第二又很用心,工夫下到了,可能还比一般的展览下的工夫多。不见得非得‘铺金盖银’、完成度很高才是好展览。”
现场观众反馈:舞台剧建立了展览与观众间更紧密的联系
在现场,我们还听到很多观众的声音:“我最喜欢日本乡村的汇报,很学术,让我真正看到了当地人生活的空间,对我很有启发”;“一开始其实我是没有期待的,但是看完非常惊喜,舞台剧建立了展览与观众间更紧密的联系,我们一般看展览都很懒惰,但是三位参展人的表演把我们引入其中,自然就明白了三位参展人旅行的思路”;“展览形式与展场空间结合得很好,一方面与学校排练的很生涩的戏剧不同,一方面又体现了一定的学术性”。
版权声明:本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上一篇:建筑绘02 | 余斡寒的30多本速写画些啥?
下一篇:舞台剧建立了展览与观众间更紧密的联系——折射角:2015有方旅行基金成果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