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师在做什么92 | 沈禾:商业建筑师更需要平衡效率与质量

建筑师在做什么92 | 沈禾:商业建筑师更需要平衡效率与质量
王箫 | 2015.06.09 15:15

采访时间:2015年5月

沈禾,是水石国际理事/首席合伙人/设计总监。他长期思考如何提高设计资源的效率,同时希望把设计的价值体现在结果中。将建筑师的知识结构合理的与项目目标结合,已成为他的一个设计思考习惯。对于技术,他认为设计和很多行业一样需要持续发展的传统,用功利的角度去理解技术是不行的。他最喜欢的建筑师是英国已故建筑师詹姆斯·斯特林。

有方:最近在做的项目是哪些?

沈禾:作为一个商业设计机构的设计总监,就公司而言项目类型非常多且复杂;目前自己比较关注的项目领域集中在大型城市综合体及城市更新项目;同时每年也会关注、完成相当体量的住宅项目。

  ▲长春绿地中央广场城市综合体

▲福州海峡创意产业集聚区  庭园

▲福州海峡创意产业集聚区  街区夜景

▲上海新华路街道梅泉社区改造

▲上海公园1860住宅小区

▲厦门口建发央座住宅  效果图

有方:和过往比,最近做的项目有哪些新的思考或尝试?

沈禾:我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于思考如何提高设计资源的效率,同时希望把设计的价值体现在结果中。这个过程中,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定是设计的第一步,不同的业主与不同的项目属性都是答案的关键。其实这算是一个职业建筑师的连贯思维,随着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增加,自然就会有新的思路和实践。

最近在设计海信集团总部研发中心的时候,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这么大的企业,没有人可以站在实际需求的角度把数十个研发子公司的现实和未来需求列成整体设计任务书。作为国内家电和媒体设备的巨头,什么样的空间是真正在发展中需要的?这个答案在信息产业成熟的硅谷找不到,在制造业发达的日本也找不到;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仔细研究中国当前制造业和多媒体行业办公研发空间的特点,提出“弹性空间的原则、产研办功能复合的原则、机构小型化组团化的原则”;这样,一个经过整体规划、可分区实施、细胞单元生长式的园区方案很快将所有人的愿望化为了具象的图形。之后想想,其实建筑学为我们解决功能性的多样需求提供了很多端口。

▲海信集团总部研发中心  鸟瞰图

▲海信集团总部研发中心  园区一角

这两年接触的很多项目推进的都非常快,设计往往容易草率决策;这时候更需要主动的站在委托方和使用者的角度思考。昆明万科魅力之城会所便是如此,主体建筑是在一个旧的钢结构框架上改建而成的,快速建造、省钱和工业建筑遗留的巨大构件的展示性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树立目标之后,这个项目便演变为建筑景观室内专业共同参与,一次从内部方案征集开始、到各工种配合实施的一体化设计尝试。其间每次和业主沟通,团队都会站在整体操作层面提出相对优化的选项,包括改造策略、分项设计范围、成本控制、标示体系、绿植策略等,应该说是各环节的内在逻辑和关联形成了最后的概念和建成效果的一气呵成吧。

▲昆明万科魅力之城  会所入口

总之,将建筑师的知识结构合理的与项目目标结合,已成为一个设计思考的习惯。2010年的时候接触了上海老民生码头的改造规划和策划研究,虽说最后项目实施的过程漫长且与我们的最初方案没什么关系,但仍从中获得不少经验和思考。首先,梳理了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体系,尤其是结合空间研究的项目前期策划,就是把设计的内涵延伸了,这套方法论在后来的多个项目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此外,由于在设计前段的策划和后期技术实施的积累,也就有了后来我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教学的基础,很高兴看到这个项目演化为一场设计的探索,一来回到设计的源头或启蒙的地方能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二则也是想检验这些实用主义的方法是否能更多的影响设计本身。

▲上海老民生码头改造  效果图

▲与东南大学联合教学项目展览

有方:当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你去现场的频率如何?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沈禾:当项目进入施工阶段的时候,自己去现场的频率很低。虽然已有一段时间不担任项目经理和项目建筑师,这仍是一个不好的状态,希望以后能够多做上海和周边的项目,至少时间空间上更有保证。真正在现场解决的问题不会太大,我的项目大多数是方案到扩初,与LDI和机电顾问等团队的项目合作肯定会有各种需要协调的问题,我相信首先是出图质量的有效控制,另外按照合理的设计节奏进行沟通非常必要。

有方:当下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

沈禾:困惑永远来自于能力和精力的不足。接到新的项目,习惯于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过程总是伴随各种怀疑和欣喜,做出的判断决定着项目的进程和整个团队的效率,自己尽可能为自己的判断去负责,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投入。而每个经手的项目尽可能找到吸引自己往下深化设计的关键点,用这种方式刺激自己投入到更多的实践中;至少目前阶段不管什么样的困惑,只能通过动态的方式去解决,在实践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毕竟最擅长的还是设计。

有方:如何看待建筑设计行业现在的处境?打算怎么应对?

沈禾:我觉得目前建筑设计行业的处境,过多地与整个经济和地产行业绑定,不尽合理但其实很自然,也必然随着地产或建设行业有高低的波动,我相信未来整个行业会慢慢归于一个常态,其实稍微有些变化也是常态。如何应对?其实设计师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单纯的,必须从设计本身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本身来解决。我相信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还远远没有到一个成熟的水平,在这块有很多条路可以走。说到过去10到20年间,国内的设计公司,在与境外的设计公司横向比较中,慢慢地从一个处于下风的状态到专业化程度和视野上接近或某些领域上超越传统强大的境外公司。我想回归到个人、团队和设计公司共同的未来看,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一定是我们应该坚持的。

有方:如何看待参数化设计?你认为参数化会导致一场建筑的革命吗?

沈禾:没有想过参数化会导致一场建筑的革命,但技术肯定会在近20年内完整地改变设计行业的面貌。对于技术,不能割裂的只看待成一个局部手段或是方法,同时又指望这种方法导致整体的变革。我觉得设计和很多行业一样需要持续发展的传统,用功利的角度理解技术是不行的。

有方:最近读的有趣的书是什么?

沈禾:忙碌使阅读的最好时间是飞机上、厕所和酒店的床头,除了杂志以外,我喜欢在行李中带很轻字又多的书,但似乎只有外文书能做的这么轻而文字量又这么大。最近有趣的书,一本是畅销小说Gone Girl,大家也许看过电影,但原作文字相当聪明幽默,尤其对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另一本是贡布里希(E.H.Gombrich)的《简明世界通史》,作者擅长美学和比较文学写作,这本小册子算是年轻的贡布里希的快刀之作,对历史简明概要的叙述又不乏观点,文法通俗适合飞机上拿来就读。

▲Gone Girl 封面 + A Little History of World 封面

有方: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旅行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沈禾:日本。日本是离我们最近的,能看到和体会到最丰富最有层次内容的一个地方。我是视觉动物+设计师,有新鲜的东西看会很满足;此外,我也很喜欢公路旅行,把除了人以外的汽车内部空间塞满给养和战利品很让人兴奋。

有方:最喜欢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谁?

沈禾:最喜欢的建筑师是英国的已故建筑师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通常被贴为后现代主义的标签,在我的学生时代,在一个相对稳重保守的学院气氛中,浓墨重彩地开拓了我的视野。

▲斯图加特美术馆草图与模型

另外一位对我影响很大的建筑师是我的研究生导师韩冬青,他为我在学院教育和职业工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他也是横跨教育和实践两端出色的建筑师。还有第三位建筑师是朱竞翔,很久以前一次他非常自信地对我说,建筑师是有社会责任的,现在仍记得。

有方:最近有发现对你特别有启发的建筑师吗?为什么?

沈禾:最近参观了在上海的伦佐·皮亚诺模型展,这次很多展出的项目是自己刚学习设计时候就很喜欢并尽力去了解的,今天再以职业建筑师的心态来观察就特别有启发,一个建筑师几十年坚持一种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本身就觉得很钦佩,而永远和科技相关但又从不被束缚的建筑成果又让人无比羡慕。

▲"渐渐件件"伦佐·皮亚诺展海报现场模型

有方:上学时,哪门课让你最有兴趣?

沈禾:体育课。

有方:毕业后工作中第一个教训是什么?从中学习到什么?

沈禾:刚开始工作好像有太多教训了,但好像又都没有造成什么糟糕的后果,时间长了记不起;大概总是在工作当中做出了超出自己能力的承诺,实际上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去完成。

有方:最近哪件社会议题最让你关注?

沈禾:香港内外对这个城市未来的关注,香港仍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城市,她遇到的问题也许是很多内地城市将来会经历的;我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创新不足是很突出的问题,而创新需要的是更开放和文化自信。

有方:最近除了设计外,花最多精力的活动是什么?

沈禾:装修和带女儿玩。

有方:送句话给将要毕业的同学吧……

沈禾:第一,对自己充满自信,这对持续的做设计工作非常重要;第二,一定保持学习的习惯。

建筑师简介

沈禾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获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学位。现任水石国际理事/首席合伙人/设计总监,东南大学客座讲师。日常的工作内容包括设计管理和参与设计实践,并致力于联合教学及商业设计研究。他对多种类型的建筑设计领域保持不断关注,涉足高端住宅、商业综合体、酒店、高层办公、室内设计等大量实际项目,并且在城市更新、商业综合体和住区规划方面有着系统的研究。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城市更新类创意地产项目的运营与设计策略》《石库门复兴—90墅系列之公元1860》《城市主题产业园设计与开发(同济大学出版社)》《沯—建文筑章(同济大学出版社)》。在设计实践与研究之外,他亦关注策展和打造建筑师沙龙平台,曾作为策展人在2010-2014年间举办了三次“建文筑章”展览,并作为策划及主持人举行了两场围绕当代青年建筑师话题的“M7 Archsalon”。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由建筑师提供。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人物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沈禾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