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国建筑摄影师36 | 朱润资: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应该具有社会和时代特征

中国建筑摄影师36 | 朱润资: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应该具有社会和时代特征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1.04.06 18:01

 

朱润资,职业建筑摄影师,现居上海。

 

建筑学出身的朱润资,却格外关注纪实摄影。在曼大攻读建筑学硕士时,毕业设计甚至没有选择做建筑,而是做了一个关于流浪汉的纪实摄影。

 

朱润资认为,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应该具有社会和时代特征。就像他所关注的Iwan Baan、Gonçalo Fonseca等摄影师的作品,“没有浪漫化其为废墟,也没有妖魔化其为现代主义抱负,而是客观地记录这里如何被建构、如何被改造。”

 


 

 

行走中的建筑学 从事建筑摄影工作多久了?现在是全职的状态吗?

 

朱润资 从大一接触建筑学开始,就逐渐对建筑摄影产生了兴趣,但当时并不了解(建筑摄影)其实也是一个摄影类别。正式开始全职从事建筑摄影是从2020年9月建筑学硕士毕业回国开始。

 

上海弄堂口的大爷们
曼城的冬天阴雨不断,黑白胶片下的太阳雨

 

行走中的建筑学 可以分享一下,在从事建筑摄影之前的经历吗?

 

朱润资 我本硕读的都是建筑学,间隔年的时候曾在HATCH汉齐建筑做过助理建筑设计师,前后也在各类大小事务所有过4次工作经验。

 

对摄影的热爱是在曼彻斯特读硕士课程时开始激增的。第一年在学业之余拍摄过一些人像和活动,曾在英国建筑师Ian Simpson的曼城自宅里受邀为建筑师Jason Boyle拍摄求婚仪式,这个活动算是机缘巧合地把建筑和摄影这两个领域联系到了一起。

 

研究生的毕业设计并没有选择去做建筑,而是做了一个关于流浪汉的纪实摄影。当时对街头摄影的兴趣愈发强烈,也开始关注流浪汉等社会问题。逐渐意识到建筑设计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解决某类人群面对的生活问题,比如表面上看流浪汉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政府救助、保障性住宅或其他形式的居住模式,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资本的问题;再加上全球疫情对整个社会的冲击,在流浪汉处境异常严峻的时刻下,我的毕设最终选择纪实摄影的方向。毕业之后自然而然地开始做起建筑摄影。当下的职业选择也算是学术背景和兴趣热爱相互作用的结果,合二为一。

 

英国流浪汉纪实摄影系列

 

行走中的建筑学 最近半年在拍摄的项目主要是哪些?拍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朱润资 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建、乡建、中小型室内设计和展厅空间,也有部分大体量园区、写字楼和酒店。同时我也是MK集团的中国区摄影师,为他们在国内的店铺陈列进行拍摄。

 

麓湖漂浮总部,直向建筑

798CUBE艺术中心,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流.Studio画室,陌至建筑

比较有趣的拍摄经历是在苍南渔寮拍摄久舍营造的砼寮,拍摄过程有点风光摄影的感觉。建筑师想要尽可能地捕捉到大浪冲打在观景台的力量感,因此我也提前研究了大浪潮汐的时间点。有一个视频机位是架着相机站在堤坝上去拍观景台下檐,当时被一个没有料到的大浪连人带机器直接打湿,画面过于刺激但也着实有趣。

 

砼寮,久舍营造

 

行走中的建筑学 拍摄一个项目的周期一般需要多长?平时的拍摄习惯是怎样的?

 

朱润资 根据项目体量大小1—3天不等,需要全过程跟踪记录的项目会更久一些。还有一个自己曾经在2017年参与设计的科创园区,2021年初去拍摄了结构完工的记录,和这个项目接触的时间跨度有四年。

 

第一次抵达每个项目地点时,我都会有种兴奋感、未知感和迫切感。我比较喜欢拍摄前在项目周边游走一段时间,放空,观察周边的各类活动。这种感受对于拍摄的激情是有益的,当在一个项目上停留的时间逐渐变久,了解得越清晰越熟悉后,拍摄的状态也会逐渐从兴奋变成雕琢。正如日本街头摄影师Tatsuo Suzuki所说:“当到一个新的城市游走和街头拍摄时,拍摄的东西大多都是在释放自己的新鲜感。久留之后,接触的文化等越多,拍摄的作品也会越发深刻。”

 

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HATCH汉齐建筑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认为自己擅长拍摄哪一类作品?

 

朱润资 就建筑摄影而言,我对于建筑与城市或自然环境(在地性)关系强烈的项目会特别有感触。我认为任何一个建筑虽然是独立设计的,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建成一定会和周围的城市环境或自然环境形成一种关系,我想我是比较擅长去记录以这类项目的。最近去成都探访了刘家琨的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十几年过去,建筑和自然植物的关系相互融合,这种感觉特别好。这尊站在出挑混泥土板上的佛像已经长满了青苔,与竹林好似生长在一起。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家琨建筑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如何处理画面里建筑与人的关系?

 

朱润资 建筑服务的主体是人,我认为画面里的人,应该是一个永恒的标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和人的关系,我认为是空间+时间的四维关系。对于建筑摄影而言,如何将这个四维关系在二维图像中去表达是重点。

 

构图里对人物的不同运用,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或是平衡画面,或是记录真实的活动场景,或是强调尺度比例,或是借助画面里的人物去表达一些更深的想法。出于很多因素,当下国内大多数项目的定妆照拍摄最佳时机是在建筑投入使用之前;画面里的人物往往并非是真实使用该建筑的人群,而是被有意安排在场景里的,这种主观的安置使其象征意义更加强烈。

 

ROLF BENZ外滩源橱窗
流.Studio画室,陌至建筑
798CUBE艺术中心,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施工节点的拍摄反而更纯粹和真实。除去摄影师对构图和快门瞬间的掌控外,画面中人物活动的完全自发性是有力量感的,不掺杂一丝摄影师的主观安排,是人力实实在在作用于建筑构成的景象。

 

昆明世博园,VAL Architecture
宜兴丁蜀成校陶瓷实训基地,亘建筑
大丰研发中心施工纪实,CATS 建筑师顾问小组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如何处理气象和建筑的关系?

 

朱润资 气象和建筑的关系,这说到了每个摄影师的痛处和爽点。我在拍摄城市中的项目时,对气象的考量主要在于光线和空气透度。光线充足,能较好地表现建筑材料的颜色,结构体量所形成的光影层次,这对大多数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周边自然环境比较突出的项目,建筑在不同时间、季节、气候下都会呈现出不同意境。能在拍摄档期内遇到一些特殊天气状况,是一种恩赐。如同做效果图一样,不仅只有晴天的场景,很多氛围感强的效果图离不开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天气烘托,建筑摄影亦如此。

 

最近拍摄空间里的树林图书室也有幸遇到了晨雾,建筑师对树林朦胧的意向得以加强。

 

树林图书室,空间里

之前在曼彻斯特,有一天深夜大雾,面对空无一人的街道我拍下这三张照片。照片中是我经常路过的建筑,但在雾中却别有一番神秘感。

 

曼彻斯特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怎么看待客观表达建筑师的作品与摄影师的再创作?

 

朱润资 建筑是建筑师创作的产物,它的落成也许是建筑设计的终点,但也可能会是很多其他艺术形式的起点,建筑摄影是其中一类基于建筑物的视觉艺术再创作。

 

这张砼寮算是我基于建筑师海边构筑物进行的一次再创作。这是我第二次去的时候拍摄的,在第一次主要拍摄大浪下具有张力的场景之后,我在构思一组柔中带刚的作品,因此选择使用长曝光拍摄,将海浪雾化,而又保留一些柔和的水流波浪,制造出些许仙境效果。拍摄计划的安排当时就只拍了这一个角度,之后有机会还会再去尝试更多其他角度。

 

中长曝光下海面雾化的砼寮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认为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朱润资 建筑环境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建筑运动和浪潮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认为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应该具有社会和时代特征。

 

我很喜欢在山西柳林拍摄的这两张基督教堂,它建在山坡的偏顶端处,山腰下有窑洞群和目前还未拆除的平房(柳林的老城区至今还在大拆迁)。一张是从山坡顶端拍摄的,清晨太阳还未初升,教堂里亮起的灯光和十字架面对着山下的平房群,宗教感尤为突出。另一张是不久太阳从远方山头的薄雾中探出,阳光反射在山坳里仅有的一些冰面上,不同形式的建筑所处的地势对比,使得教堂的神圣感显得更加突出。

 

柳林教堂清晨
柳林教堂日出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朱润资 比如Julius Shulman对美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全面记录,Iwan Baan于2011年对Torre David建筑群的纪实摄影,“Without romanticising it as a ruin or demonising its Modernist aspirations.”(没有浪漫化其为废墟,也没有妖魔化其为现代主义抱负),而是客观地记录了这里如何被建构、如何被居民改造。

 

Julius Shulman,Los Angeles Case Study Houses NO.22,1960
Iwan Baan,Torre David,2011

亦或是在2020年徕卡奥斯卡获奖者Gonçalo Fonseca的“新里斯本”系列里,对里斯本的公寓和住宅戏剧性境况的展现;这些摄影作品属于建筑摄影和纪实摄影的交集,甚至新闻纪实的味道会更浓重。我认为这类建筑摄影的意义,在城市高速发展已经三、四十年的中国也是强大且引人深思的。

 

Gonçalo Fonseca,New Lisbon,2019

摄影师官网:

www.fu-photography.com

“中国建筑摄影师”系列专访接受自荐,

自荐请将作品集请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中国建筑摄影师
人物
朱润资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