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我也好奇自己的文化身份是从哪来的。我们这代人去美国上学,又在外面有过实践,好多人老问我‘扎哈对你有什么影响’‘在美国求学对你有什么影响’;可是我会觉得,好像我的童年、我在北京这城市里的长大,这个传统的环境对我的影响更大。这个城市其实是一种传统价值的凝固,把那些无形的思想、哲学都凝固在环境里,然后又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一种影响,所以在这个环境里长大的人,他自然地会有一种独特的价值观。”
“一个好建筑应该是城市中的一个催化剂,对建筑这个个体来说,它跟周边的差异化,它能在一个长时间不变的固有现实中去建议一种不同的未来,这是重要的。这个未来可能是针对你现在面对的问题,也可能就像曾有过的空想主义一样,不一定针对问题,就只是建议出一种不同的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建筑应该做的,它不应该去重复。”
——马岩松
设计 MAD
时间 2015—2019
地点 北京前门东区
建筑面积 305.1平方米
北京旧城改造项目“胡同泡泡218号”,是MAD对位于北京前门东区的一座清末四合院进行的修复、改造——在恢复四合院原有三进格局的同时,创造性地加入了三个不同形态、犹如天外来物的“泡泡”。艺术轻触社区,新与旧、传统与未来在老城区内创造了新的对话空间。
2006年,MAD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提出关于未来北京的畅想——“北京2050”。其中的“胡同泡泡”提案,提出旧城改造不一定需要推倒重建,而是通过加入犹如超越时空的“泡泡”,像磁铁一样更新社区生活条件、激活邻里关系。
马岩松说:“这是一种‘微观乌托邦’式的理想,我希望这些‘泡泡’像新生的细胞一样具有生命力,赋予老建筑一种活力,并通过改变局部而达到整体社区的复苏。”
2009年,MAD首个“胡同泡泡”在北兵马司胡同32号成为现实;十年后2019 年,“胡同泡泡218号”建成。
西打磨厂街218号院的修复、改造,起源于2014年由天街集团、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以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旧城更新研究计划“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MAD在此研究项目中对旧城更新规划提出了不动、更密、针灸、精神四个原则。后来218号院成为了这个研究的试验点。
院子位于前门东区西打磨厂街西段路南,占地469平方米,坐南朝北,为晚清建筑。一百多年来,建筑从最初史载的外国医院,变成了改造前20多户居民聚居的大杂院。院子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多重加建、改建,院落的原本格局已十分模糊。至近代,由于院子的居住条件的逐渐败落,原来的住户也大多搬走,院子逐渐失去了历史院落原有的生气。
针灸
MAD在院子里加入了三个由不锈钢打磨制作而成的泡泡。其中一个是一处独立的会客室/共享工作空间;另一个除了会客及共享空间的功能外,还可让人们通过“泡泡”内的回旋楼梯自由穿梭于一二层之间。
泡泡犹如来自未知时空的小精灵,在旧城环境中闪现“灵气”——光滑的表面折射着院子里古老的建筑、树木以及天空,赋予了老建筑新的生命,形成了面向未来的新的空间;同时与周围的旧城环境相得益彰,以艺术笔触让社区的历史与未来开启对话。
MAD同时对院子作了维护与修复。
不动
沿街立面:老北京四合院的古朴气质必须透过灰墙灰瓦来展现,因此MAD保留了沿街立面原有的色调。入口立面的窗调整为单扇的透明玻璃,由此增大了采光面,让建筑在古朴中透出一点现代的气息。
第二进院:内院部分拆除了院内后来的加建乱建,恢复了原有格局空间。
第三进院:庭院里有清朝时欧式院落特有的装饰性木雕房檐,MAD对可以保留的木雕去除表面污痕,重新恢复光泽,不能保留的按同样的尺寸花纹重新制作,最后恢复了这一立面特色。门窗部分则恢复了原来的木格扇,保留了原来的图案与开启方式,采用木和窗的结合,形成开敞立面。实墙面部分同样采用水刷石立面,整体恢复了原有立面的古朴风格。
老舍曾说:“老北京的美在于建筑之间有‘空’。”北京旧城改造,如何保持让这份“空”可以继续自由发展,同时以艺术的方式从功能及精神层面活化社区,将是MAD旧城改造继续研究及试验的方向。
完整项目信息
胡同泡泡218号
中国北京
2015-2019
类型:四合院改造
占地面积: 469平方米
建筑面积: 305.1平方米
主持建筑师: 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
设计团队:何威、李元皓、尚荔、傅昌瑞、王涛、Dmitry Seregen、Cesar D. Rey
业主:天街集团
甲级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EA4
建造商:北京大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古建工程处
使用方: “打磨场”城市更新项目
摄影师:田方方、MAD建筑事务所
本文由MAD授权有方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庄惟敏、段进当选2019年中国工程院、科学院新增院士
下一篇:葡萄牙:寻宝小众精品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