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五缘校区 / 合立道设计一致建筑工作室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五缘校区 / 合立道设计一致建筑工作室
编辑:王子怡 | 校对:王子怡 | 2025.10.21 19:04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五缘校区  摄影:吴志盛

设计单位  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一院 一致建筑工作室ONENESS STUDIO

项目地点  福建厦门

建成时间  2025年5月

建筑面积  112973平方米(其中半地下面积:19300平方米,地下面积43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在厦门五缘湾的城市肌理间,湿地公园的芦苇荡与 TOD 综合体的玻璃幕墙隔街相顾;坂美民俗文化园里闽南老宅的红砖,正与现代建筑的金属线条悄然对话——厦门科技中学五缘校区,便生长在这片自然与城市共生、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土地上。

 

区位图  ©一致建筑工作室

场地既紧邻自然,又衔接城市高端商业住宅与湿地公园 TOD;东望厦金湾,西眺五缘湾周边高端物业林立,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亦有地域历史的厚重,承载着丰富的场地信息。

 

校园主入口  摄影:吴志盛

本案未将自身打造成孤立的“教育岛”,而是以“城市露台・教学综合体”为核心骨架,将五缘湾的波光、民俗园的记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嬉闹,尽数编织进建筑空间,成为五缘湾畔一道可学、可游、可望、可忆的独特风景。

 

东南角沿街状态  摄影:吴志盛
教学综合楼东侧立面  摄影:吴志盛
主入口处通往礼堂运动馆的连桥  摄影:吴志盛

 

 

厦门人素来偏爱听风看海,这所学校的设计便循着这份地域情愫,依托场地东北高、西南低的自然坡度,顺着不同尺度空间的需求,叠造出层层退台。每一层露台都能“接住”专属风景,承载多样活动:往西看,教学综合楼的退台逐级延伸至礼堂、运动馆,学生凭栏远眺,五缘湾湿地公园的景致与落日余晖尽收眼底;往东望,宿舍楼的平台与阳台朝向厦金湾,落日晚霞会将红砖铺就的连桥、平台与走廊,染成温暖的橙色调。

 

教学综合楼逐层内退的关系  摄影:吴志盛
连桥回望教学及生活区  摄影:吴志盛

架空的运动场如一块悬浮的巨型露台,腾跃于校园之上——向外,它承接湿地公园的一线绿意,可远眺环岛干道的街景;向内,能俯瞰跑道上奔跑的同学身影。自然、城市与校园,一边是自然,一边是城市,一边是校园,几个不同要素之间的距离被拉近。

 

教学楼架空体育场与跑道的关系  摄影:吴志盛

架空体育场  摄影:吴志盛

教学楼的大弧线,来源于进入校门之后,把建筑的形体往民俗文化园方向衔接引导的大思路,逐级内推的大露台朝西敞开四季流转间,每一时刻的落日风光都能被完整收纳。这些露台空间,终为在校师生筑起了高品质的自由活动场域。

 

艺术楼、连桥、科创楼与坂美民俗文化园  摄影:吴志盛

 

 

科技中学五缘校区的设计,没有让场地的“故事”消散:原场地的老建筑虽已迁址至紧邻的坂美民俗文化园,但设计通过空间的退让与视线的贯通,将民俗园的景致“请”入校园。

 

科创楼双向退台与民俗园、湿地公园形成视线呼应——既在城市空间形态上衔接了东侧民俗园与西侧湿地公园,也可成为师生课间思考、冥想的静谧角落。场地内的两棵古榕树均得以完整保留:教学楼前的古榕树,是校园主入口的重要对景,教学楼的大弧线亦在此收束;另一棵矗立在科创楼与跑道之间,枝叶如伞盖般垂落至跑道,成为校园西北角的关键空间节点。

 

科创楼回望连桥及运动馆  摄影:吴志盛

科创楼的退台  摄影:吴志盛
跑道处望向南侧湿地公园TOD方向  摄影:吴志盛
跑道与古树、连桥的关系  摄影:吴志盛

民俗园的红砖基因也被揉进材料选择:户外空间铺地大量采用红砖,指尖触之粗糙却温润,足尖踏之满是闽南老厝的温厚质感。行走其间,现代校园与记忆里的闽南街巷悄然建立情感联结,地域归属感便这样悄悄落在脚下。

 

三楼平台望向艺术楼与架空足球场  摄影:郑思洋
连桥望向科创楼  摄影:吴志盛

 

 

本案的教学空间布局集约且简明:音乐、美术、舞蹈教室集中设于艺术楼;所有普通教室、图书馆及各学科实验室则均集中在教学综合楼内。教学综合楼中央的核心中庭,空间层次丰富、递进有序,且自然光线充沛,堪称教学楼的“空间心脏”——以它为中心,聚合起所有教室、图书馆与实验室。

 

  主入口望向教学综合楼  摄影:吴志盛
保留古榕树处望向教学综合楼  摄影:吴志盛

未来这里的使用场景将多元而鲜活:可陈列学生的科创作品展,可举办小型读书会,甚至能让社团搭建临时舞台、开展各类展览活动,成为激发学生自由活动的“场景引擎”。

 

教学综合楼中庭空间  摄影:吴志盛

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楼、艺术楼、宿舍、大礼堂与运动场,通过一系列环形交通动线串联;大大小小的露台空间则参与到动线建构中,最终将教学、艺术与生活空间,织就成一张紧密联动的交通网络。

 

学生宿舍  摄影:吴志盛
艺术楼  摄影:吴志盛
大礼堂室内空间  摄影:吴志盛

 

 

厦门的夏季湿热难耐,设计希望在未来的校园里,风与光线能成为提升空间品质的核心力量。建筑之间与内部嵌套着多个不同体系、不同尺度的庭院,首层多采用架空设计——风可循着庭院渗入室内,再从庭院上部流转而出,让校园四季都拥有舒适的内部风环境。

 

教学综合楼首层架空空间  摄影:吴志盛
教学综合楼庭院望向西侧  摄影:吴志盛

图书馆空间围绕中庭展开,入口处设双层挑空设计,顶部与庭院的开窗让阳光肆意洒入,为阅读营造出温暖而松弛的氛围。灯具藏于网状吊顶之后,入夜后,灯光透过张拉网洒满空间,勾勒出灵动而细腻的光影氛围。

 

教学综合楼图书馆内庭院空间  摄影:吴志盛

 

 

体育馆的胶囊状立柱将各类管线包裹其中,既传递出富有秩序的力量感,又与体育馆的空间尺度完美契合;艺术楼与科创楼的连桥,采用梯形混凝土立柱结构,在光影交错间营造出极具体积感的空间氛围——而柱与柱之间的座椅,亦成为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跑道处望向南侧湿地公园TOD方向 摄影:吴志盛

科创楼回望连桥及运动馆  摄影:吴志盛
跑道处望向北侧恒禾七尚方向  摄影:吴志盛
主入口望向艺术楼  摄影:吴志盛

 

 

教学综合楼的中庭空间的设计上,为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与层次,设计团队在结构设计上付出了诸多努力与尝试。结构刚拆除脚手架时,也确实呈现出了较好的空间效果;可惜在后续建造过程中,这一空间效果未能得到妥善延续,成为本项目最大的遗憾。

 

 

 

这所学校最动人之处,并非华丽的造型,而是其贴合场地的策略与姿态——将城市风景、地域记忆与教育空间的需求妥善融合,既轻松又亲切。在这里,设计希望建筑不再是冰冷的载体,而是能陪伴学生成长的朋友,能与城市对话的纽带,能留存场地记忆与一代代学子高中岁月的容器。

 

从教学楼看西面的五缘湾方向  摄影:吴志盛
三叉桥处望向教学综合楼  摄影:吴志盛
主入口处三叉桥  摄影:吴志盛

这大概就是校园该有的样子:让每一个踏入这里的人,都能由衷感受到——“在这里,我既想专注学习,也想好好生活。”

 

原始结构  摄影:郑思洋

 

设计模型及图纸 ▽

 

过程方案模型  ©一致建筑工作室
总平面图  ©一致建筑工作室
一层平面图1  ©一致建筑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1  ©一致建筑工作室
三层平面图1  ©一致建筑工作室
四层平面图1  ©一致建筑工作室
一层平面图2  ©一致建筑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2  ©一致建筑工作室
三层平面图2  ©一致建筑工作室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厦门市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五缘校区

项目类型:建筑

项目地点:福建省厦门市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3年6月—2023年12月

建设时间:2024年2月—2025年5月

用地面积:53945.107平方米

建筑面积:112973平方米(其中半地下面积:19300平方米,地下面积4300平方米)

 

建设单位:厦门国贸教育集团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单位: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一院 一致建筑设计所ONENESS STUDIO

施工图设计单位: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一院

代建单位:厦门国贸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魏伟

工程负责人:魏伟李智

主创建筑师:郑思洋

建筑方案设计:郑思洋、余晨铭、方逸真、贾达鑫、王林祺、许志钦、蓝晓峰、林仕超、贺韬、陈茜颖、黄昕怡、黄镇洲、陈书翔

建筑施工图设计:张金清、吴利杰、杨毓琛、黄耀鹏、林颖、江衍璋、苏泽宇、蔡燕玲、静毅民、肖翊、李智、王龙、张龙、张乐君

代建单位:许东磊、刘松涛、汤宇轴、蔡宗演、林晓龙、邱艺鹏、黄妙琪、魏林设、刘欣、吴飞洪、冯豪杰、罗新明

结构:洪哲、罗凡、聂华、王子鹏、陈泉波、郑炜鋆、陈旭东、蔡振威、缪涛涛、黄剑锋、解秋素、林文敏、汪炳坤

电力:林承过、汪启丁、陈德刚、王莉、何祎诺

给排水:李益勤、陈超南、黄喆、林健梅、邱昀灿

暖通:潘智捷、陈建胜、林宏志

景观:蔡曦、王健、陈晓璇、翁泽宇、周凤香、王毓鑫、刘颖

室内:厦门方式设计

施工: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摄影师:吴志盛

 

设计单位联系方式:orangegood@qq.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一院 一致建筑设计所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中学
厦门
合立道设计一致建筑工作室新作
建筑
教育建筑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