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勇工作室+设计九院
项目地点 四川成都大邑
项目状态 在建
建筑面积 2377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在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脚下,剧场如山峦般矗立;
它取形于雪山,意象于信仰,为一场名为《长征》的史诗而生;
在这里,建筑不再是凝固的容器,而是一条可被行走的“长征路”:
观众跨草地、入水下、越雪山,于空间与光影间重历那段伟大征程。
这是一座剧场,也是一场精神的回望与再生。

项目位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成都片区的大邑县桤木河畔,背倚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剧场的建设旨在以空间叙事的方式传承长征精神、展示革命文化成果、带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3770平方米,设有1199个观众席位,是一座为大型史诗剧目《长征》量身定制的沉浸式演艺剧场。


在长征的壮阔征程中,四川书写了极为光辉的一页——“爬雪山、过草地”,这段被反复吟诵的史诗篇章,就发生在这里。这片土地,是自然地理的转折点,更是精神意志的交汇地。
设计从雪山地势中汲取灵感,将“雪山”作为精神与形式的共同原点。建筑以 “叠、切、折、延”为核心语汇:
“叠”:以高低体量的叠加回应山势的起伏;
“切”:通过切割确定峰峦的错落;
“折”:以屋顶与立面的弯折重塑雪岭的肌理;
“延”:以彩釉玻璃的渐变表达积雪消融的光影层次。

由此,“主峰”“次峰”与“群山”在此缓缓展开。

清晨,阳光掠过山脊,金光浮现;
夜幕降临,月色映于立面,山月共生。
雪山既是对自然形态的抽象回应,也是精神意象的当代表达。在此,建筑成为山的延续,雪山成为精神的象征—— 一种关于攀登、坚韧与信念的力量,被凝固于建筑的折线与光影之间。


在雪山脚下,剧场并非以静止的姿态等待观众,而是以一条长达660米的行进路径,让“抵达”成为体验的开始。设计以“空间—叙事结构—叙事场景”的一体化逻辑,将观演体验延伸至全过程。观众在步行中经历地势的起伏与光影的变化,从平缓的入口到纪念性的转折,再至豁然开阔的剧场大厅,情绪在空间的收放之间层层递进。

这条路径不仅通向剧场的入口,更构筑了一段由身体感知的旅程——在行进中,观看成为经历,建筑成为叙事本身:
跨过草地:迎着雪山前行,穿越草地与水塘,剧场的轮廓渐渐清晰。

水下入口:平缓坡道引向水下入口,情绪随之铺陈。

怀念·冥想:穿过三角形纪念空间,缅怀先烈,肃静庄严。

翻越雪山:空间骤然高启,夹金白阶梯与雪山造型重现翻越壮景。

胜利曙光:步入胜利大厅,感受长征胜利的欢呼与热血。

回望历史:演出散场后,沿木栈道回望建筑,也回望那段历史。



作为演艺类剧场,1199座观众厅与40×68米的舞台空间被融合为一个整体,空间纵深达82米,为地面与空中表演提供了广阔的维度。观众与舞台的界限被重新定义——体感移动座席随剧情律动,道具与演员在观众席间穿梭,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的距离被消解,情绪在空间中自由流动。

在技术层面,剧场以定制化舞台工艺与声学设计支撑这种沉浸式体验。中频满场混响时间控制在1.3—1.5秒之间,大型装置与飞行系统可实现飞机、桥梁等实景效果的穿越与变换。水舞台、雨雪系统等装置共同构成剧目的物理环境,让“雨夜集结”“飞夺泸定桥”等章节以更具真实感的方式被重现。

在这里,建筑不再是表演的背景,而是叙事的一部分、情绪的延伸。观众不止在观看,而是在空间中与故事共在。

为了让建筑的精神意象得以落地,设计团队在结构与建造层面进行了多轮推演与验证。建筑外形的复杂折线通过参数化分板与遗传算法优化得到精准控制,钢网架中心面经多次求解,实现了雕塑感与结构逻辑的统一。剧场主体采用单层折板型钢网壳结构,在保证整体刚度的同时,形成休息厅内连续的无柱空间。幕墙系统与结构一体化设计,使外立面在光影中保持纯粹与完整。
设计还以雨水径流模拟分析优化了连续立面上的排水路径,并结合原有场地肌理保留部分树木,采用透水铺装与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技术细节中延续项目的可持续理念。这种对建造逻辑的精确推敲,使“山”的形态与“剧”的精神真正汇合。建筑最终呈现出一种克制而坚定的力量——既回应自然的形态,也承载信念的重量。


长征,是一段走向信念的路。雪山剧场,以建筑的语言回应那段路上的光与影。
在这里,建筑成为叙事的容器,也是情感的回响。山的形态、路的延伸、剧的展开,共同构成一场关于“行进”的空间诗。
如今,剧场已矗立在桤木河畔,雪山在侧,群峰相映。清晨的雾气与幕墙交织,夜晚的灯光掠过折叠的立面,那种来自自然与信念的张力,终于在现实中被看见。


设计图纸与模型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大邑雪山剧场
项目类型:文化建筑
项目地点:四川成都大邑
项目状态:在建
建筑面积:23770平方米
项目业主:成都西岭邑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勇工作室+设计九院
设计总负责:郑勇、刘作卓、刘运娜
建筑专业:罗力铭、熊雪、李国熊、姚汉、杨伊、陈志强、陈艳妍、郑珣
结构专业:易丹、罗甘霖、唐敏、刘宜丰、陈志强
给排水专业:刘鹏、张华川、柳雪迎、万子谦、张慧东、刘光胜
暖通专业:张立文、陈卓、侯余波
建筑电气专业:李国会、秦嘉伟、侯剑
建筑智能化专业:张晶、侯剑
幕墙专业:殷兵利、莫红梅、张哲、雍飞
建筑技术专业:王皎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勇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恩施崖洞咖啡馆,岩石上的钢筋之舞 / 孔祥伟工作室
下一篇:来野·山川里民宿,竹林里的黑房子 / 偏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