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非常建筑
项目地点 嘉定工业园区,嘉定区,上海
建筑面积 247,092平方米
竣工时间 2020
在中国的新兴城市里,典型街区的大小约为500×500平方米以上。大型街区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方面:1. 反城市——它减少了建筑/社区与城市之间的互动;2. 高碳排放——公共交通不进入街区,城市空间又不宜于步行,使城市交通以小汽车为主导。
这个观察表明,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可能会成为提高城市宜居性的一种尝试,进而激发出一种温和的、潜在有效的设计策略:缩小街区的尺度。
当非常建筑有机会在上海的嘉定设计工业4.0示范基地这一个办公园区时,我们将面临挑战定义为:
首要的问题:典型办公园区是郊区式的,我们如何能使其更城市化?城市空间的品质是什么?如何让人们更多地使用和享受城市空间?
具体地,我们聚焦于一个问题:一个街区能有多小?
我们认识到:密度、比例和功能决定了一个街区的大小。由街道划分的街区是城市肌理的一部分。
在我们提出的总体规划中,通过低层数(4层),高密度(平均总体规划容积率1.2 /街区容积率2)平铺和混合功能,来提高城市的便捷性:这些建筑主要为高科技公司办公,一层为公共/商业设施,居住部分(由于中国的功能分区法规要求工业园内只能有租赁公寓和酒店,而不能有公寓)在顶层。
这里的主要城市空间是街道,街道宽10米,由两侧建筑1层高、3米宽的骑楼(有顶步行道)界定。由于项目位于长江以南地区,骑楼可以在漫长的雨季和夏季阳光灼热时为行人提供方便。
为创造尽可能多的建筑街道界面,以及考虑到每家公司将拥有上限为4000平方米的建筑,零售店和餐饮希望位于街角位置,便于步行及街区之间的连接性,我们将街区的大小设置为41.2×41.2米。
网格:街道中心之间相距大约为50米x50米。
街区/建筑模数:将41.2米分解为5个8米的柱距,两端再各有0.6米用于建筑外立面处理。41.2×41.2米也符合每座建筑4000平方米的容积率,该面积允许若干小公司或一家大公司占用一个街区。这是一个单栋建筑的街区。虽然所有的建筑大小相似,但每个建筑的平面和立面设计都不同,这使得此开发项目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空间和身份的需求,并丰富了城市空间的体验。
最早建成的4个街区:当我们开始第一组4个街区的建筑设计时,我们首先布置了一系列公共功能,比如会议中心和酒店,其面积需求构成一栋8层的建筑。为了忠实于我们的总体规划,我们设计了两组独立的建筑:一组是四栋地面上4层的街区建筑;另一组是4层的环形建筑,“漂浮”在街区建筑之上。
这说明,微型街区有可能实现更高的密度。
非常建筑设计了22栋街区建筑。
41.2街区与典型的500米以上街区截然相反(超大街区可达到800×800米),它是一个微型街区。
综合交通:在规划一系列步行街的同时,我们在一些次要的交通流线中引入了“共享街道”的概念,将街道生活和车辆交通结合起来,同时实现了安全性和便捷性。该设计最终没有能够完全实现。
骑楼系统:在街道部分中已经提到,街道两侧的所有建筑都必须有3米宽的柱廊或悬挑,此要求在设计导则中有明确规定。
建筑围护结构:二楼及以上的楼层不允许退红线,这也是设计导则中规定的。
设计过程:在中国,通常的控制性规划没有定义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因此无法控制城市空间的质量。我们制定了介于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一套设计导则,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工具。因此,其他参与该项目的设计院/事务所也都必须遵循这一设计导则。
项目完成后,我们相信:
小就是美。
但仍有一个问题悬而未决:
城市性到底是什么?
完整项目信息
客户:嘉定工业区
地点:嘉定工业园区,嘉定区,上海
主持建筑师:张永和
项目团队:Dan Chen、刘靖、刘向晖、蔡峰、董书音、林方杰、刘扬、郭庆民、吴瑕、黄舒怡、沈愉恒、赵春雷等
设计合作:
建筑:中国建筑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景观: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面积:247,092平方米
结构材料:框架混凝土拱结构、钢桁架结构
设计周期:2012—2014
竣工时间:2020
本文由非常建筑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上一篇:彼得·埃森曼:他者之境
下一篇:圣保罗市中心周末住宅:紧凑的丰富 / spbr arquite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