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单位 地方工作室、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湖南长沙
建成时间 2024年
建筑面积 372.88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地方工作室提供。
01
后湖聚落
“镜像”是地方工作室介入长沙后湖城中村更新系列项目设计实践的延续。项目所处地块紧邻后湖环湖步道,水面与步道挤压形成狭长且极为局促的场地。相较于D区已完成的实践项目(及舍、麦垛空间、维特鲁威、后湖·驿)以及正在进行的乐之书店,其所面临的环境制约更为刚性,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更为直接。




02
镜像
在对分析岸线边界、周边建筑风貌与驳岸现状调研后,设计采取了“反常合道”的设计策略。常规逻辑往往导向建筑的消隐与退让,由于原有违章搭建与建筑布局形态的杂乱,后湖岸线缺乏归属感。
因此,设计通过设置一个具有标识性的建筑,反向整合原本零散、可识别性弱的岸线结构,起到聚焦与凝练的作用,进而增强环湖步道的整体归属感。




在景观层面,该区域视野开阔,缺乏视觉屏障。为呼应景观的多维性,建筑一层向水面敞开,二层体量可观察到后方步道上的人流活动,形成若即若离的对话关联,三层则提供眺望岳麓山与湖面的远眺视野。由于建筑形态狭窄,设计有意强化了这种极端的景观体验。



构造细节方面,玻璃幕墙下方的金属排水板、顶层幕墙上方的异形截面反梁,以及设备井道面向幕墙的斜向处理,均体现出建筑在细部控制上的严谨态度。建筑形体在竖向上经历两次扭转,平面呈平行四边形,内部立柱倾斜设置,整体构成逻辑基于斜向建构系统,并在三维空间中贯穿始终。





作为湖边小体量建筑,设计未采用拟态自然的手法,而是以理性、人工化的几何形态与自然环境形成反差的对比。这种具有明确几何导控的建筑体量,介入自然驳岸乃至步道系统中,展现出理性建构与自然法则的殊途同归。





凭借严谨的逻辑控制,建筑在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叠加中,并未选择模仿自然,而是以理性之光与自然韧性交相辉映。镜像旨在成为自然中的一面镜子,映射周边水、树、山三重景观维度。建筑与其水中倒影亦构成镜像关系,隐喻人工与自然环境的叠合与互映。

设计图纸与模型 ▽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镜像
项目类型:建筑
项目地点:湖南长沙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2年
建设时间:2024年
建筑面积:372.88平方米
设计单位:地方工作室、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张光、魏春雨、关明浩
设计团队:肖广鹏、张懿、沈娴、周子怡、李朗、林卓凡、王欣(建筑)、朱建华(结构)、李静波(室内)、钟鸣、张勇(幕墙)、刘剑、谭超予、苏振韬、王蔚林(电气)、李成(给排水)、罗轶伦(暖通)
景观:地方工作室
室内:长沙视码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材料:清水混凝土
业主:长沙后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摄影师:存在建筑-建筑摄影、许昊皓
版权声明:本文由地方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Herzog & de Meuron在建方案:美国孟菲斯艺术博物馆
下一篇:大理变压沉浸式剧场|Atelier Alter Architects 时境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