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处“世界屋脊”,是中国文化版图中的一块高原圣土。
当代建筑应当如何与这片特殊的土地对话?
在上篇建筑地图(西藏:直到雪山的尽头)的基础上,本篇将继续补充西藏值得一探的当代建筑——拉萨的新美术馆、G318公路上的观景台、南迦巴瓦雪山下的一系列服务建筑等等。
西藏自治区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西藏美术馆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3
坐标: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
西藏美术馆是依托拉萨水泥厂旧址进行的再生改造工程,也是中国唯一采用工业遗产改造而成的省级美术馆。新的设计融合了工业遗产的分散布局,巧妙地将美术馆的主要功能分解为集中的主展馆与围绕主馆的三个配套附属区域,形成四大分区。
A区是美术馆主展馆,依托联合储库的主厂房并向北扩建三层展厅。长120米的主厂房作为美术馆的中央大厅,适合举行大型开幕式活动以及举办当代艺术展览。在主厂房屋架结构下吊挂观景长厅,可供休憩、交流、互动。B区是艺术互动体验区,通过新建的空中连桥和主展馆相接。C区是艺术家驻留创作基地,以环形展廊串联筒仓和成品库,保留建筑改造为艺术家工作室,以及餐厅、互动展览等交流场所,并配有厨房、办公等相关辅助用房。D区是艺术长廊,通过覆盖ETFE膜的大跨钢结构串联起A区主展馆入口、筒仓改造的艺术书店,以及由烧成窑尾等三栋建筑单体改造的文创中心、商店和艺术小剧场等。
以“喜马拉雅的钥匙”为概念,美术馆设置了城市尺度上可供人穿越的一系列室外及半室外公共流线。前广场过来的主要人流,通过艺术长廊的引导贯通南北,并通过主展馆的中央大厅及回转窑管道所限定的室外雕塑展场通达东西。艺术长廊串联了A区和D区,极大地活跃了场地西侧边缘空间;而与A区主展馆东侧相连的环形展廊,则通过半室外的艺术展线有效整合了A、B、C三个区域。
02
西藏唐卡艺术博物馆
设计:AND Studio,2022
坐标: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
建筑师希望博物馆外表看起来像是一个属于西藏的房子,内在是一个现代的艺术展示空间。以布达拉宫的建筑原型、传统藏族建筑的围院做法作为思考的基础,一个可以环绕和漫游的博物馆逐渐成型。
整体布局化整为零,将建筑分解为六个体块,沿着坡度彼此相连,形成一种有机的聚落。同时收分墙体,让建筑物的中心下移,在视觉和构造上都更加稳固。展览、会议、休闲等功能空间分别安置在各个体块中,并以它们之间的空间联结排布为核心,作为规划博物馆内外游览动线的依据。
一条外部参观路线,沿着错落有致的平台一级级攀登向上,最终通往高处的广场,面对高塔正面巨大的白墙。在“雪顿节”期间,藏民可以在这里祈拜悬挂的巨大唐卡。
室内的参观流线不仅呼应西藏寺院的精神逻辑,也遵循现代博物馆的空间组织。从一个展厅进入下一个展厅,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是一种精神“攀山”的过程。观光塔是整个空间的精神核心。抬头仰望,可以看到塔内侧挂满了错落旋转布置的黄铜板,层层叠叠一直延伸至塔顶天窗,仿佛通向无尽的宇宙。同时,设计成双扇形形状的双层幕墙系统,使塔内部气候得以控制,实现自然通风。
03
南迦巴瓦游客接待站
设计:标准营造,2008
坐标: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
接待站位于林芝地区米林县境内的派镇上,小镇海拔约2900米,东面是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雪山和加拉白垒雪山,北面紧邻雅鲁藏布江,南面是多雄拉雪山,小镇的主街正对着由多雄拉雪山延伸下来的高坡。这里不但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入口,也是重要的宗教转经线——“转加拉”的起点,是通往墨脱徒步旅行的出发点。
从形式上看,建筑并不显眼,它随形就势,由几个高低不一、厚薄不同的石头墙体从山坡不同高度随意地生长出来的体量构成,墙体内部是相应的功能空间,多数功能空间实际上半掩在山坡下。建筑的采光主要通过天窗解决,分为高侧窗与细长天窗两种形式;只在一层接待大厅朝向雅鲁藏布江及加拉白垒雪山的方向,和二层办公室朝向南迦巴瓦雪山的方向开了两个明确的景观视窗。建筑的门窗和室内没有使用任何常见的“西藏形式”门窗装饰。设计团队毫不回避南迦巴瓦接待站是一个当代建筑,如果人们可以感受到特殊的本地气质,那么这种气质是用本地材料通过真实而朴素的建造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乔装改扮”的结果。
04
雅鲁藏布江小码头
设计:标准营造 + Embaixada,2008
坐标: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
小码头位于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雪山脚下的派镇附近,派镇是林芝地区米林县的一个村级小镇,不仅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入口,还因为是通往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的陆路转运站而早就成为终极徒步旅行者的胜地。自从大峡谷被认定为世界第一大峡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其中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雪山选为“中国最美的山峰”之首,这里逐渐也成为普通徒步旅行者的目的地。
码头的规模很小,只有430平米,功能也很朴素,主要为水路往返的旅行者提供基本的休息、候船、卫生间、和恶劣天气情况下临时过夜等功能。建筑是江边复杂地形的一部分,一条连续曲折的坡道,从江面开始沿岸向上,在几棵树之间曲折缠绕,坡道与两棵大树一起,围合成面向江面的小庭院,庭院由碎石铺成,可以供乘客休息观景。由庭院再向上,坡道先穿过上层坡道形成的一个挑空过道,经两次左转悬空越过自己,然后再次右转,并在高处从两棵大树之间穿出悬挑到江面上,成为一个飘在江面上的观景台。
建筑的材料,从墙面到坡道的地面,全部是来自附近的石头,墙体的砌筑全部由当地工匠采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完成,室外和室内都统一采用粗糙的石墙;门窗和室内的天花、地面自然是用当地松木用当地的方式在现场加工的。
05
南迦巴瓦大桑树冥想台
设计:标准营造,2008
坐标: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市千年桑树
7782米的南迦巴瓦雪山,一棵1300年的大桑树,树冠有四十多米宽,路边几块大岩石,一条通往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最后一个村子“加拉”的山路。建筑师铺上白色闪光的细石子,让这里变成一个冥想的场所,用于纪念生命中转瞬即逝的一些瞬间。
06
西藏·怒江72拐大峡谷景区
设计:小隐建筑事务所,2024
坐标: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林卡乡G318
历经六年的艰难挑战,2024年9月,怒江72拐大峡谷景区落成。它的出现将为G318的旅行者提供一个追寻刺激与挑战的乐园。
高空玻璃观景台作为项目的核心建筑,以怒江72拐标志性的“发卡弯”道路线型为象源。在怒江峡谷130多米落差的悬崖峭壁之上,钢桁架结构向外单臂悬挑37米形成“发卡弯”。悬于怒江之上的地面铺设高透安全玻璃,在空中形成一条名副其实的“天路”,将怒江72拐惊险的车行体验转化为更为极致的高空步行体验。外观材料以藏红色耐候钢板为主材,既是对藏地色彩文化的回应,也能从周边环境中脱颖而出。极具耐候性的钢材不仅坚固耐用,其粗糙的肌理与周边的山水也能形成对话与融合。
玻璃吊桥采用钢索桥的形式,自带摇晃的特质,怒江的狂风进一步加剧了晃晃悠悠的不稳定感,高透玻璃桥面更是让游客肾上腺素飙升。同时,玻璃吊桥也是连接怒江两岸的重要纽带,将为景区未来开展徒步、野外探险等活动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交通便利。一段步行的天怒666梯,更是展现了怒江72拐大峡谷景区“用身体丈量怒江天险”的意义。
07
西藏曲孜卡1865酒庄
设计:平时建筑设计事务所,2021
坐标: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
项目旨在建立一座文旅体验式酒庄,以产业扶贫的方式,为当地藏民创造经济收入与就业机遇。
坐落于海拔6434米的达美拥雪山脚下,紧贴澜沧江,毗邻千年盐田和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酒庄利用场地高差,酿造采用重力入罐的方式,工艺流程自上而下、高效集约、温和转换,同时实现了工程中的土方平衡。原始山体本身直接演变成酒庄的工艺空间,结合自然地貌,嵌入层层台地。同时空间左右进退,避让老树,充分保护自然与遗迹。
山谷所形成的微气候使曲孜卡四季如春。利用气候特征,工艺空间的屋面被顺势设计成层叠错落的水景,形成一片“盐田”景观。利用场地原有溪流,让雪山上的天然泉水经过层层屋面,最后汇入谷底的澜沧江。季节差异所造成雪山融水量的不同,赋予建筑涨水期与枯水期两种景致。
酒庄的公共空间,则是三块散落在“盐田”上的“山石”,在核桃树的掩映下,与原有山石共同再构自然场景。外墙材料则就地取材,运用场地现有的石头砌筑,成为场地中原生石头墙的延续与拓展。同时,外层石头墙显著提升了酿造空间的保温隔热性能,且让墙体工程变得经济合理。
08
西藏达美拥酒庄
设计:迹·建筑事务所(TAO),在建中
坐标: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场地位于群山中一处陡峭的坡地之上,北侧紧邻大片葡萄园,南侧可俯瞰壮丽的澜沧江河谷。雪山之下的山体呈褚红,脚下澜沧江一路奔涌,绛红色的江水两侧分布着层层盐田。
顺应独特的自然地貌与地形结构,纯粹的碗形建筑宛如飞来之物,悬挑于峡谷之上。上扬的曲线与峡谷坡地向下的趋势形成对比,似乎用这种方式回应西藏高原宏大的尺度感。红色混凝土与西藏红土地形成了色彩共振,建筑成为天空与大地、内与外、光与影的边界,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却不失灵动和谐的美感。
碗形内部承载了主要的功能空间,与场地原有的方形酒窖连成一个整体。设计在碗形内插入了三个尖锐的三角体块,分别朝地面、峡谷、天空开口,各自对应着入口、观景、采光等功能,与周边环境形成对话、呼吸。
穿过低矮的出挑空间进入建筑内部,沉稳的红色混凝土墙体包裹着空间。墙体的穿插关系在这片宁静中打破了碗形的完整性,并在内部创造出迷宫式的体验。有意控制着进光量的天光加强了这种神秘的氛围。光线经由厚重的混凝土上方的开口引入内部,随着太阳照射角度的不同而变幻,给空间带来不同的情绪。
09
巴嘎乡卫生院
设计:八作建筑,2017
坐标: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巴嘎乡
塔尔钦,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的驻地,一个人口不过2000人的小镇,每年会吸引超过20万人的光顾,原因便是“神山圣湖”(由冈仁波齐、纳木那尼、玛旁雍错及拉昂错两山两湖组成的地带)。
居于祖国边疆的巴嘎乡⾄今国家电⽹仍没有铺设到(据说马上就铺设到了), 因此坡道比电梯更能解决现下的问题(即使停电,患者依然能够便宜的实现各层的医疗服务)。盘旋上升的屋顶,越往上越能清晰欣赏到冈仁波的美貌。⼀进内院,冈仁波齐便清晰浮现于屋顶上空。进入大厅,冈仁波⻬更是完全映入眼帘。
⽯头砌筑的巴嘎乡卫⽣院像是从地下⽣⻓出来,实则这⾥的⽯头从1000多公⾥外的日喀则运送⽽来,⼀则上为了保护巴嘎乡的⽣态,⼀则因为这个⽯头与扎什伦布寺同源。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江阴市新中医院|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下一篇:伊丽莎白二世国家纪念馆及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竞赛即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