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国项目负责人02 | 周加力:天目里的日与夜

中国项目负责人02 | 周加力:天目里的日与夜
编辑:原源 | 2021.02.23 19:58

2020年的建筑媒体从业者,无人能避过皮亚诺杭州新作天目里的锋芒。而有方专题“中国项目负责人”第二期,希望通过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PBW)天目里驻场负责人周加力的分享,走近这个重磅作品的幕后故事。

2015年6月起,周加力以RPBW代表及驻场负责人身份与同事Maxime Laurent一同来到杭州,自此驻扎在工地现场逾5年。而在采访的最后他强调,“在这次分享里我个人是次要的,但希望让大家了解RPBW对待设计及建造的态度。天目里是我们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基本一直按照我们的期望在推进;每个项目都要派建筑师全职驻场,这是保证建筑品质符合要求的唯一途径。”

 

△ 周加力,于天目里工地屋顶巡查中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建筑师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Q 2010年自AA硕士毕业后,您迄今为止任职的三个设计公司都非常抢眼,但风格又很不同。可以分别概括扎哈事务所(ZHA)、Gensler、RPBW三个团队,留给您的最深刻印象吗?

 

A 三个事务所的市场定位、设计风格和工作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ZHA和RPBW都属于大师类型的事务所,但两者依然有很大不同。

 

ZHA坚持特有的曲线设计风格,但曲线背后有其理论依据和审美倾向。工作中会采用适合曲线建模的非建筑类专业软件,同时配合参数化、编程等设计手段和工具,对设计的探索可以说是走在时代前沿。

 

相对而言,RPBW较为传统,在设计上能感受到意大利人的工匠精神,对设计极度专注和追求完美,对每一处细部节点都有很高要求。如果说ZHA偏向概念和数字化,那么RPBW会更贴近建造的本质,十分看重建造工艺、材料、技术,强调项目的可建造性和落地性。

 

Gensler则是典型的商业化设计公司,内部职位划分、工作分工清晰明确,Revit等共享型软件在我就职期间(2011-2014年)已经普及。每个人好比一台运转机器上的部件,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保证设计的顺利推进,这也许也是所有大型商业设计公司的共同特征。

 

从个人职业生涯角度,我试图在接触多元的设计文化、理念及方式中沉淀并理清自己的思路,对今后的规划能有更清晰的判断。所谓实践出真知,我想这是我选择的方式吧。

 

2014年是出于怎样的职业考虑,决定加入RPBW?

 

RPBW当时在为天目里项目寻找一位中国建筑师,作为将来驻场负责的人选。我的一位朋友帮忙牵线搭桥,让事务所和我取得了联系。而我一直以来都是皮亚诺的粉丝,对他建筑作品中展现的优雅气质十分推崇,同时考虑到可以借此积累把控工程施工品质和项目落地的经验,所以事情的推进很顺利。从ZHA伦敦总部到Gensler上海分部再到RPBW热那亚事务所,碰到对自己职业规划有帮助的重要时间节点,或者说有意义的时刻,会想“那就去做吧”。

 

 

△ 周加力与热那亚团队

 

可否介绍您任职期间,RPBW的团队情况,选择项目的标准,以及设计的分工和流程?

 

RPBW在欧洲有两个事务所,分别在热那亚和巴黎。热那亚是皮亚诺的故乡,事务所大概有五十来人,巴黎团队的规模大一些,可能在八十人左右。两个事务所的项目相对独立。事务所里几个合伙人(Partner)会各自负责一到二个项目,他们都非常有经验,了解并熟悉皮亚诺的设计理念、细部节点推敲手法;然后就是项目的设计团队成员。以皮亚诺名字命名的RPBW就像个大家一起工作的工作室,没有太多层级之分;团队工作氛围平等,有分工但也常一起讨论,这点是我非常喜欢的。

 

△ 2017年RPBW在蓬皮杜的圣诞年会

同时为皮亚诺80岁生日庆生  ©RPBW

 

项目设计的开始往往源自皮亚诺的一个想法(常是手稿),由团队成员转换为设计图纸,而后一同讨论,进行优化、调整、补充、完善,最终形成正式的图纸。这是我们设计的第一步,是在热那亚工作的主要内容。

 

已逾80高龄的皮亚诺一直在坚持工作,他对所有项目都会过问。他一般每月有三周在巴黎,一周在热那亚。在我们办公桌旁边的木板墙上,并排贴满了每个项目的各种草图、图纸,皮亚诺走过时常会在某个项目前停下,看一会后开始发表意见,团队成员也会很快聚集一起,仔细聆听他的分析。目前皮亚诺的精力依然在设计上,他曾向全体同事发过一封类似“表态”的邮件,觉得以建筑为生的自己会工作到最后一刻,不会轻易退出。

 

△ 皮亚诺(右二)和设计团队的讨论

 

Q  2015年6月起,您被派往天目里工地驻场,这也是皮亚诺在中国承接的第一个项目。还记得当时沟通这一安排时的场景吗?您为驻场进行了哪些准备?

 

A  我入职时RPBW寻找的就是将来驻场的中国建筑师,刚到事务所时签的是一份三个月的工作合同,当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不给自己太大压力。在那份合同结束前,事务所就正式和我签订了一份驻场到项目结束的合同,预估的工程完成时间是2017年年底(笑)。项目竣工比预计已晚了三年,目前美术馆等个别单体建筑的室内施工还在进行中。

 

签订正式合同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交待,很多工作方式、要求、标准的建立都是在驻场之后、在应对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和清晰的。RPBW已经有过很多成功项目积累的经验,但他们没有一下灌输给我很多内容,而是顺其自然地留到日后的工作对接中沟通。我个人也没预见日后的工作有多艰苦,就和当初去热那亚一样,当做一种挑战去面对。

 

△ 在工地屋顶巡查

 

Q  驻场期间的主要工作包括什么?

 

A  工作大致需要面对业主、深化单位、施工单位三方面团体或单位,包括同业主定期进行设计汇报,确认设计;同设计管理的沟通协调;同当地设计院的沟通协调;同工程管理团队及施工单位的设计沟通协调;设计院及施工单位相关图纸的审核、意见反馈;相关样品审核、意见反馈及确认;1:1打样 (Mock-up) 的图纸绘制及全程监督、评估和总结;施工质量审核报告;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缺失节点的图纸补充和绘制;最终施工的验收及确认等。

 

这些都是和我同事Max一起努力的结果,还好有这么一位“战友”互相鼓励,不然可能很难坚持下来(笑)。

 

△ 与合伙人Olaf、同事Max现场审查到场未安装的幕墙铝板

 

△ 在水景样板现场测试水深及镜面效果

 

△ 准备设计汇报文件

 

驻场期间就一直待在工地现场。工地上设有一个“工程部”,初期是临时搭建的一栋三层楼,我们的办公室就在其中一间。室内样板间完成后,我们就搬到样板里工作,进行体验并看看设计有什么需要调整。五年半间一直与热那亚总部保持密切联系,几乎每天都会进行内部电话会议,反馈现场情况,讨论设计、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做设计决策。

 

Q 在您的驻场工作中,有没有哪部分是RPBW较为特有的要求,或比较突出的特点?

 

A  RPBW的全称是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Workshop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工作方式,也被实际工作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每隔一两个月,我们热那亚的合伙人会来到杭州,除了一同巡查现场、向业主做设计汇报之外,也会召集设计管理、工程管理以及深化和施工单位一起开展Workshop,以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 皮亚诺在工地现场看清水墙样板

 

△ 与业主汇报水景样板

 

△ 水景样板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讨论

 

在现场施工阶段,我们对节点细部的要求非常高,不是只控制一个大的设计。我们要求审阅几乎所有单位的相关图纸,从顾问、深化单位的招投标图纸、到总包及各施工单位的施工图,目的是尽可能保证所有的设计能够落地、不放过每一处的细部节点。这样的做法最大程度上确保了项目的设计品质标准,但也导致了巨大的工作量;有时因为沟通不到位,还经常出现明天要现场施工、今天我们还在要求审图的局面。从工作方式来说,我们要求一切以邮件或签字为准,过程中的讨论意见、结论都以邮件形式发送,样品、工程验收等都以签字确认。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点,好处是方便存档,日后可以作为查询的依据。

 

对于天目里,我们应该说已尽全力,但毕竟项目太大、所涉专业繁多、工程管理难度高,最终的成果还是有很多未达到我们要求的地方。我们现在每天去现场,都会写巡查报告,指出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但可能放诸中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天目里已可算是品质较高的项目。这个过程凝结了很多团队的努力,不是我们一方就能实现;早在热内亚的设计前期,项目的当地院goa以及很多专业顾问公司,就已开始参与其中。此外,江南布衣的设计团队也帮忙肩负起了他们办公楼的室内图纸深化工作;设计管理及工程团队也和我们紧密配合,为项目不懈努力。

 

△ 与江南布衣室内设计团队的workshop讨论

 

△ 中央庭院大树落位

 

△ Richard Long的景观雕塑作品  ©RPBW

 

Q  包赞巴克事务所前中国项目负责人王宁曾提及,他工作中一个较大的困难,是对两种文化、两种建造体系的沟通。您在沟通中意双方之间,是否感受到过类似的压力?

 

A  冲突是肯定存在的。建造体系层面的冲突,主要源自工作方式的区别及对规范的不同理解。在欧美相对成熟的工程体系中,各单位的分工合作相对来说会更规范、系统。例如事务所认为在项目推进中,我们与施工单位的对接应通过设计管理和工程管理来传达,因为设计方案需要经过设计管理同业主确认、工程管理需要了解现场进度及控制施工成本,否则容易出现业主事后对设计效果有意见、施工单位结算时发现费用超过预期等问题。而天目里项目的大规模、高要求,对设计与工程管理团队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在思想观念上,大家对“哪些是应该做的”的理解,也经常会有不清晰或争议的地方。

 

另外,我们的设计方案往往需要经过专业深化单位的深化、形成可施工的图纸,结构、设备等的复核尤为重要。然而在项目后期,还是有将我们的设计图纸未经深化直接交与施工的情况和仅凭经验判断的处理方式,这是意大利方面无法接受的。区别还存在于国情的不同。例如对一些消防规范的理解,事务所会在解读规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应对;而在中国,对规范的解释权是在政府部门手上,很多时候没有讨论的空间和余地。试图让意方明白这个中关系,不是件轻松的事。

 

反过来说,意大利这边习惯的工作方式,是在建造过程中继续深化、完善节点细部,包括之前图纸遗漏的角落或特殊做法。而项目公司则要求有一套完整图纸来做成本预算和工期安排,这在建造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矛盾,对工期及成本的控制是很大的挑战,这也需要更多的沟通才能解决和相互理解。

 

文化层面上,意大利人喜欢简单直接的沟通方式,中国人则比较含蓄。例如对某个设计有意见时,意大利人希望你直截了当地告知问题在哪,而中国人往往习惯用“我觉得你们的想法很好,但是……”去开头,我的外国同事们就会非常纳闷地来问我,“到底觉得我们的方案好还是不好呢?”久而久之,他们会调侃说中国人的话是要反着去听的(笑)。不过总的来说,只要花时间、保持足够的耐心,沟通基本是顺畅的,压力往往存在于不同工作方式的碰撞。

 

Q 天目里的高完成度,已引起了设计圈内甚至大众层面的诸多讨论。作为项目近六年的驻场负责人,对于RPBW在施工过程中把控设计和落地品质的方式,可否分享一些幕后故事?

 

A  天目里的成功,离不开业主、项目公司、深化单位、顾问公司以及施工单位等所有人的努力。而之于RPBW,我认为派遣建筑师全职驻场是绝大多数设计公司无法做到的,却是把控设计和落地品质的关键因素。“Our teams work on building from the start to the finish.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follow the story to the end.” 这是我们事务所对于建造项目的态度。

 

这几年的驻场工作,我自身的感触是如果没有全职驻场,很多设计必然无法按原设计落地,过程中有业主意见、深化效果、施工做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会面目全非;而对现场施工品质的巡查和意见反馈,也能督促施工单位做到最好。

 

△ 美术馆地板送风口样品讨论

 

△ 巡查施工中的C1下沉庭院

 

△ 巡查秀场移动隔断穿孔不锈钢饰面效果

 

△ 建筑室内夜景效果可见对吊顶、灯光的控制

 

此外,1:1打样非常重要。对RPBW而言,这是为项目后期的施工树立质量标准,它的意义不仅是查看设计效果这么简单。打样过程中我们会留意设计的可建造性,结合施工单位的工艺水平,确保设计是可落地的。这个过程也能考察施工单位与我们的对接、沟通、深化能力以及施工品质,为项目的实际施工提供保障。

 

△ 幕墙样板

 

△ 幕墙转角实际建成效果

 

Q 在1:1打样和混凝土浇筑测试上的大量投入,无疑是保证品质的重要措施,但会有环保方面的顾虑吗?也曾有专访提及甲方李琳是“不计回报的环保主义者”。

 

A  这个问题很犀利(笑),但我认为打样和混凝土浇筑测试作为工程的一部分,对于总工程量而言所占比重是很小的。对上一个问题的回答已分析了打样的重要性,而混凝土测试也是施工的必要步骤。这是意大利施工团队Dottor Group的第一个中国项目,尽管很多模具是从意大利海运过来,但清水墙的基本材料如水泥、砂石等都是在国内采购,必须通过打样测试实际效果。基于上述考虑,环保的顾虑相对要靠后一些。

 

打样完成后,我们也将清水墙+室内样板作为客户参观洽谈的场所,以及我们自己的办公场地,尽量多加利用。一些材料还作为定样封存,减少后期材料打样的流程和材料消耗,灯具等样品也能直接在后期项目里使用。此外,我们在设计中其实非常注重环保,例如在项目之初建议的地源热泵系统,以及景观的木扶手采用碳化木、拒绝使用原生木等做法,都和业主的环保意识相通。

 

△ 室内样板房

 

Q  意大利Dottor团队驻场5年完成营造的竖向清混墙体,被誉为“世界上单项目最高等级的清水混凝土施工”,这一品质具体有哪些验收标准?这是Dottor Group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邀请困难吗?

 

A  Dottor团队对自身的施工工艺和品质自有其标准在,而在前期,我们、业主和Dottor三方也明确了详细的验收标准,并将其纳入了合同中。对瑕疵的评判方式和规定包括裂缝的长度宽度、面层气泡的大小、一定面积内出现的数量等,并附上打样的图片作为参考。这在后期验收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避免了没必要的争议。

 

之于邀请,RPBW一般不直接推荐施工单位,因为容易涉及到个中利益,我们会保持距离。在天目里项目中,业主李琳曾去世界各地考察建筑项目,对Dottor跟我们合作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项目的清水墙品质是信服的。我们或许可算是“引荐”,但更重要的肯定是业主的决策,是业主愿意为项目的清水墙水准付出这样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 检查清水墙气泡大小

 

△ 清水混凝土试样

 

△ 清水墙支模及施工平台搭建系统

 

△ 建筑核心筒清水墙

 

Q 此前的项目介绍文本中曾提及国内施工工艺与商品混凝土质量,“难以达到天目里设计效果的要求”。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为何?经天目里一“役”,您认为中国建筑行业在这方面的技术和供应会有较长期的改变吗?

 

A  我觉得差距有多方面原因。从表面来说,模具优劣、投入成本的高低、时间的制约、工人的施工水平、管理层对待建造的态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从本质来说,行业内对建造品质的需求和态度,往往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这里有个故事。项目在意大利施工团队进行清水混凝土打样的同时,总包也在同一位置参考意大利团队的材料、工艺做了清水梁、柱、楼板的打样,呈现的效果相当不错。但在后期大面积施工的过程中,就发现其品质和打样相距甚远。我们当时同他们进行了交涉,要求遵循样板房的品质施工;得到的回复是“会改进,但大面施工肯定无法做到样板房的品质”。我倒觉得并非无法做到,而是不愿或难以花这样的时间、人力、物力去管理和施工。尽管按我的理解,业主是按样板房的品质付费。

 

所以我认为短期内,这方面的改变是很难的,往往会受到成本投入、工期要求、施工人员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当可以作为行业标杆的项目出现,等我们的建筑业从追求“量”跨越到了追求“质”的阶段,自然能出现同样甚至超过这个项目水平的作品。我对此是乐观的,但这个时间也许要很久。

 

Q 天目里项目建造过程中,还有什么较大的难点,是目前的讨论中较少被提及、而您希望补充的?后来又是如何解决?

 

在建造过程中碰到的一个很大阻力,是我们在设计上的很多坚持会被误认为是建筑师个人的喜好,并因此无法得到积极配合或推进。例如,我们对很多空间的使用做了规范和限制,目的是保持园区整体风格的统一和整洁。然而不同使用方从自身的需求或便利性考虑,往往会很抵触这些规定,觉得建筑师多此一举,想着等我们离开项目了,再按自己的意思改。

 

其实建筑师迟早有一天会离开这个项目,将来的运营管理是使用方的,如果意识不到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那我们现在的努力都是徒劳。有时我们不得不要求同几位大业主直接沟通,让他们理解我们的意图。

 

△ 园区整体效果  ©RPBW

 

一个相关的复杂性在于,天目里的业主方有很多代表、有不同部门,项目上商业、运营、物业、艺术等不同团队都有自己的诉求,有时希望我们调整。而意大利这边的理解是,我是项目的设计师,需要跟业主达成共识,但设计最终应是我们的决定。业主可以给意见,但我们不希望所有人都来做设计,不要直接说“我就要改成这个样子”。设计师是从整个项目出发来制定规则,可以从专业角度整合业主的顾虑,但分析跟决策还是应该我们来做。

 

△ 露台与艺术中心  ©RPBW

 

Q  项目完成后,团队有什么反馈吗?RPBW近年在中国完工的深圳荟同学校和天目里都引起了很大关注,本次采访的最后,能否“透露”RPBW目前对中国项目的兴趣度,有无倾向的类型,以及是否必须是直接委托?

 

A  项目结束后总体而言我们团队还是满意的,因为业主都很满意,结果还是好的。皮亚诺先生和我们热内亚的合伙人都给业主写了祝贺邮件,但没有太多的宣传计划。也许等后续美术馆也完全完工的时候,团队有机会的话会再来看看。

 

对于未来在中国的项目,目前据我所知有在参与国内一个博物馆的投标,其他不能透露更多。不过这能回答你问题中的一点,并不一定是要直接委托。以我的观察,RPBW对接手一个项目是非常谨慎的,我在天目里项目上的这些年,已有很多人希望通过我推荐项目到事务所,但到目前也没有明确要接手的。可能我们对项目的选择确实有一些条件,首先是业主对皮亚诺的设计会欣赏和高度认同,第二,人们常说,皮亚诺的项目“都很贵”(笑)。我觉得倒不是因为我们会一味追求很贵很fancy的材料,而是因为我们会去设计所有的节点细部,所以可能涉及定制件,造成造价增加。此外,意大利人的工作方式比较精打细磨,希望打样、审图、在过程中纠正问题,所以工作时间上的支持也很重要。

 

△ 美术馆屋顶透光膜  ©RPBW

 

△ 楼栋标识幕墙固定节点

 

△ 栏杆及扶手连接细部

 

△ 清水墙上的消火栓门

 

△ 波纹铝板上的“树影”

 

像天目里项目的业主江南布衣及goa就很符合刚才说的这个“人设”(笑)。很难得,甲方愿意在一个项目里投入这么长时间,我记得李琳在采访中说过,如果可以,还想再慢一点。时间背后肯定有资金等方面的压力,而“想慢慢把东西做好”这点,是尤为可贵。

 

△ 与业主讲解水景样板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均由受访建筑师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中国项目负责人
人物
皮亚诺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