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精确的记忆:《观澜照相馆》纪录片首映

精确的记忆:《观澜照相馆》纪录片首映
编辑:陈娅凡 | 2020.01.03 20:12
观澜古墟老街坊与史建合影留念  摄影:胡康榆/有方
《观澜照相馆》纪录片首映后访谈  摄影:胡康榆/有方

2019年12月29日下午15:00,由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龙华区观澜文化小镇建设管理中心、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办事处承办,有方策展及出品的主题为“精确的记忆——观澜古墟店铺沙龙(《观澜照相馆》纪录片首映活动)”在“深双”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如期举办。

 

观澜居民补充古墟空间研究模型的内容  摄影:胡康榆/有方
史建为曾运光的母亲张瑞芳介绍照相馆展厅  摄影:胡康榆/有方
观澜老街坊参观观澜联谊会活动照片  摄影:胡康榆/有方
祈福阁客家黄酒店主陈志厚为活动准备的黄酒  摄影:胡康榆/有方

观澜古墟分展场主策展人,有方合伙人,《观澜照相馆》纪录片导演史建、观澜照相馆店主曾运光、曾运光的母亲张瑞芳、祈福阁客家黄酒店主陈志厚、常青会馆教练贺知高、原观澜照相馆员工及古墟摄影师张观强、观澜古墟老街坊联谊馆馆长李顺光等嘉宾悉数到场。

 

观澜古墟老街坊联谊馆馆长李顺光热烈讨论  摄影:胡康榆/有方

作为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双向维度:记忆与更新”的活动之一,《观澜照相馆》纪录片首映活动在整个专业化的城市建筑展览中起到了与市民在情感层面沟通的功能。成为了面向大众的一个更接地气、更具“人情味”的展区。

 

活动当天上午小雨绵绵,雨水清洗着古墙上的灰尘,砖墙的颜色如翻新了一般。下午又晴空万里,欢迎着来访的客人。旧楼在雨水冲刷后展现新颜,在阳光中迎接未来,呼应着活动中记忆与更新的主题,像是时空交错,欲带游览者穿越回古墟繁盛之时,与旧时间对话。

 

 

 

《观澜照相馆》纪录片放映中  摄影:胡康榆/有方

随后史建带领大家回到了放映厅,正式开始《观澜照相馆》纪录片的放映。16分钟的纪录片里,采访了与观澜照相馆过去及现在息息相关的人们。一座照相馆,三代曾家人。留影记录下的有旧人旧物,更有牵动观澜人回忆的、再也无法重建的古墟胜景。照相馆只是一个记录观澜变迁的切入点,三代曾家人都身处不同的历史节点上,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着观澜古墟与整个大时代历史变迁的关系。曾家是一个传奇的家族,爷爷的年代给古墟带来了第一架照相机,让古墟的街坊了解到照相这一新鲜事物。爸爸的年代因为历史原因,可以说是坚守着父辈留下来的事业。而作为第三代的曾运光,则是面临着数码时代。科技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替代传统照相馆。

 

《观澜照相馆》纪录片首映后访谈  摄影:胡康榆/有方
访谈中曾运光发言  摄影:胡康榆/有方

观影结束后,史建与观澜老街坊围在一起聊天时介绍到,观澜古墟的珍贵之处,就是现有的古墟居民仍然很有精气神的生活着,即使是搬离了观澜的原住民,定期都会回到观澜联谊。观澜古墟老街坊联谊馆以古墟街巷原住民为组群,定期大规模回乡联谊的活动,是极为罕见和珍贵的古墟历史空间追记活动,星散世界各地的古墟原住民的思乡之情得以凝聚。本次活动的其中一个目的是鼓励观澜人将传统与信念坚持下去,随着时代变迁,以老街坊带动城市更新。

 

 

 

导览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导览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在首映活动前,策展人史建带与会者在观澜古墟记忆展区进行特别导览。在古墟研究展览照片前,陈志厚与史建激动地分享着照片里的故事。照片中每一家店铺的细节,每一个家庭的故事,陈志厚都如数家珍,在一片片照片墙中穿梭,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史建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与生活在古墟的居民分享着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他提到当时的店家过得很有尊严,每家店铺都非常整洁时,引起了老街坊的共鸣。当史建介绍漳州、海口等地仍然保留完整的骑楼古墟时,相似的环境,仍然延续的故事,让观澜古墟的老街坊都羡慕不已。

 

紧接着,史建又带领大家来到了由土上建筑工作室,以现代的生土建造工艺制作的夯土装置旁。现代的工艺与原客家夯土碉楼在同一时空,形成一种有趣的对话和传承。此夯土装置名为“垣”,设置在观澜古墟中心广场古寺前的澜阁(公益酒家)与碉楼夹道之间。以一系列高低不等的墙垣形态出现,呈线性布置,平行于澜阁(公益酒家),指向紧邻古寺的另一碉楼。“垣”的尽头就是我们特别导览的第三站入口,澜阁(公益酒家)。

 

导览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2009年7月,因重建观澜古寺,澜阁(公益酒家)被整体平移43米,从龙岗顶移至观澜大街西口,这是深圳历史上第一次平移建筑,被称为深圳 “第一移”。澜阁的迁移是改变了观澜古墟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无论从建筑史还是文化史上来讲,澜阁在深圳城市历史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三层讲述澜阁从龙岗顶迁移出来的资料室对面,史建精心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民间记录室,取名为“家在龙岗顶”。就是曾运光的父亲曾官敏拍摄记录的龙岗顶历史照片。史建特别提醒老街坊走到照片背面参观,就会知道设置这间屋子的意义所在。一句句由曾官敏先生写在照片背面的文字被放大。定格的照片,精简的文字,记录着整个古墟近代历史的变迁。

 

史建一层一层的向参观者讲解着展览的内容及布展背后的故事。当走到四楼摆放观澜各个商铺文物的屋子时,所有老街坊都变得活跃起来,在通过现代科技修复过的,由曾运光的爷爷曾庆良手画的自己父母的肖像前,踊跃的分享着他们老一辈给自己讲过的故事,同时感叹着现代修复科技的鬼斧神工。

 

导览中老街坊参观文物  摄影:胡康榆/有方

活动结束之后,大雨如期而至。观影室的古门被打开,门框像是一副画框,画中近处是滴雨的骑楼门沿、挂着发黄的发记客家茶招牌灯笼和凹凸不平的石砖台阶,远处是记录古墟变迁的现代展棚。一近一远,一旧一新,形成新旧时空的对比。古墟在雨中焕然一新,准备迎接新时代城市高速发展的挑战。

 


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观澜
资讯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