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国民议会大厦
National Assembly Building of Bangladesh
建筑设计:路易斯·康
建成时间:1982年
项目地点:达卡,孟加拉国
1962—1974年,路易斯·康(Louis I. Kahn)完成了他唯一一个(部分实现)的大型城市项目——孟加拉国首都综合体(the Capital Complex, Dhaka, Bangladesh)。在历时超过十年的时间中,康不仅在一再扩大的用地上完成了完整的规划蓝图,并为这座新首府设计了从国会大厦、国会成员的居住单元到大型的公共空间、医疗文体等所有重要建筑。
相比于柯布的昌迪加尔,康的达卡与其说是英雄的不如说是人文主义的。从建筑到城市,康的晚期语言凝结在了理想集会建筑模式中(Ideal Assembly Building),一个个建筑组成了一座泽国之上的类型城市。[1]
1963年,当康与他的助手飞抵达卡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截然有别于北美景观的冲积平原和河湾。这个被称作三角洲的地方,是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是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的入海口,形成河汊纵横的冲积平原。当地农民从冲积平原上挖土,垒成小山包盖农舍,挖出的池塘可以养鱼。当喜马拉雅山的雪水融化或雨季的丰沛降水到来时,低地会被淹没,只能泛舟来往交通。在地势稍高一些的地方,农民用土窑烧制出来的土坯砖盖房子。
在第一次调查基地时,康与结构工程师奥古斯特·科曼登观察并搜集了关于当地建造习性的资料,衡量当地的建造水平和技术,寻找因地制宜的建造材料与方式。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河砂,称得上是优质的建造材料,当地农民只需要潜水到河里就能够用箩筐捞起河砂。这成为康最后使用混凝土的砂子来源。而国会大厦最后采用的大理石,则采自东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山区。[2]
1963年初从达卡考察完基地回来后,康在早期方案中花了很长时间设计总平面,找寻各个建筑单体与人造湖面的关系,组织起一系列功能区块。最后定稿的总平面呈现出不算太严格的中心轴线,国会大厦布置在中央,政府官员的住所及招待中心沿斜线延伸。湖面有利于勾勒出国民议会大厦的几何轮廓。
作为整个首都综合体的核心部分,国会大厦(National Assembly Building)的设计时间几乎同整个综合体同样长久。它于1962年开始设计,1965年动工,由当时的巴基斯坦政府建造。中途因为南亚政治纷争等原因,直至1982年才建成投入使用。
大厦由9座单独的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其中8个外围建筑是各类辅助空间,高110米,中央一个八角形建筑是议会大厅,高155米。[3] 这9个建筑分属不同的功能区域,但又通过走廊、电梯、楼梯等连成一体,成为一座完整的建筑。
这9个经过简化的类型建筑分别是:北面的入口花园、南面的清真寺、西面的来访贵宾室、东面的议员休息室、4个办公建筑。国会大厦集合了康晚期作品中所有的类型学特质:理想集会建筑模式、层状空间、从结构中的结构到房间中的房间一致性、皮拉内西式迷宫空间;明确地体现了康纯熟的类型操作技巧:类型的简化和重组。
国会大厦是康早期理想集会建筑模式在深度和竖向上的复杂化。在现代建筑中失去的进深逐渐被层状空间所代替,虽然没有交错的内部路径,但回环的层次塑造了诗意的迷宫。
北面的花园入口是一个小型迷宫。康以两个矩形扭转角度的嵌套,为这个通过性的空间设置了通高的中庭,同时以墙体的切分塑造了皮拉内西式的深邃。这一手法在议会大厅中表现得更加夸张,上下的楼梯成为了徘徊的房间。将建筑的表皮设置为交通空间是康晚期语言的重要特征,服务性空间弥漫开来,成为边界和徘徊的隐喻。这一构思在砌体结构中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位于南侧的清真寺原本是独立的建筑,后被并入国会大厦内。因达卡当局要求祈祷厅必须遵循伊斯兰教的教义朝向圣城麦加,清真寺相比对称的中轴线,出现了不到10度的微微偏移。
清真寺的屋顶形式也经历了几次修改,其中的重点在于采光方式的细微变化,以及作为国会大厦入口之一的设置同自身独立性之间的平衡。在对清真寺和国会大厦的顶棚设计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其中一些结构构思是共通的,这也说明了清真寺对整体意义的重要性。[1]
其它部分如来访贵宾室、议员休息室和4个办公建筑都不同程度地重复了边缘和中心的母题,它们在类型上的简化必须同整体的类型经营相平衡。从结构上看,墙体的布局形成了整个国会建筑空间中的层次感,而其依据则是类型的组织原则——由已有的类型(理想集会建筑模式)演化出适应更复杂功能的新类型,类型的生产甚至延伸到城市的尺度上。[4] 这一思路既来自于建筑师对历史的操作性理解,同时又是语言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
康曾经这样说过:“当一座建筑完工并投入使用,它仿佛想要诉说自身诞生的经历。建筑作品是一件祭品,它满足短期的使用需求,并流露出呈现献祭精神的永恒价值。建筑只能作为精神之实现而存在。在静谧与光明之间,建筑有欲望,要表达,找寻到可实现它的法则。”
康一步一步地让他的作品趋近他文字所描述的这种“祭品”的状态。排除掉施工上的障碍后,现场的混凝土开始逐步浇筑出了他希望的几何形式,它们让这件作品的气质越来越趋向纪念碑。[2]
1966年下半年,国民议会大厦开始浇筑基础,但它中心体量的穹顶设计却直到1970年才完成。换言之,康的团队在浇筑墙身部分的混凝土时,居然还没将屋顶设计出来。这种情况在萨尔克生物研究所中同样出现——中心庭院以下部分的结构都快完工了,庭院本身的设计却迟迟没有定稿。康经常在一个项目到了关键部分摇摆不定,他似乎想尽一切力气抵达最后完美的形式——他在萨尔克做到了,在达卡最终也做到了。
关于国会大厦的屋顶,康与科曼登在早期的研究里通过排除法,剩下两种选择——要么采用折板屋顶,要么采用更为复杂的筒拱壳体屋顶。当时科曼登考虑过达卡当地的建造能力,认为折板屋顶更易实现;康表示赞同,并且做出了这个折板屋顶方案。然而这个方案在屋面外会形成一系列小尖塔,被东巴官员认为类似基督教堂的尖塔,因此拒绝接受。最后康选择了筒拱壳体屋顶,以加筋混凝土浇筑完成。[2]
1971年,东巴与西巴发生内战。幸运的是,国会大厦的工地奇迹般地逃过此劫,没有受到破坏。同年,东巴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当局在1972年联系康,准备继续修建大厦。然而当康在1974年3月去世时,达卡国会大厦还没有复工,又往后拖了几个月。
8年后,国会大厦最终建成。裸露的混凝土墙面及其几何形开洞,渲染出强烈的肃穆氛围,有如纪念碑。但康已经看不到了。
参考资料:
[1] 高金心冷,康与孟加拉国会大厦,2018;
[2] 江嘉玮,建造达卡:路易·康的南亚混凝土之梦,2016,有方
[3]《晚期风格:印度、孟加拉现代与古典建筑》,2017,有方
[4] 原文引援自:H. Ronnner, S. Jhaveri. Louis I·Kahn Complete Work 1935-1974. Boston: Birkhauser. Jan.1,1988.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欧洲的粗野主义集合住宅遗产
下一篇:蚝乡湖公园:弹性再生 / 译地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