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HENN赢得德国语言论坛、Brainergy Hub办公楼两项设计竞赛,获胜方案分别发布。
Brainergy Hub办公楼
这座建筑面积为9450平方米,坐落于一个新知识园区的中心,毗邻高速公路。独特的圆形设计使其如同一座灯塔,象征着德国向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未来的转变。
在圆形的空间和阳台布局之内,高度理性的结构构件组成了像素化的集群。基于模块化系统,这种布局允许简单的细分和对于实体和空间的有趣填充。
网格被一个大的中央中庭和四个较小的庭院打断,这些高度不等的庭院为建筑带来新鲜的空气和阳光。
协作空间和公共功能位于中央中庭周围。主要的螺旋楼梯将引导游客穿过这个外向的空间,而圆形阳台和外部楼梯则为员工捷径,允许办公功能独立运行。底层平面中间空出,在基地上创造了强烈的南北轴线,连接了北部的湖泊和南部的果园。
建筑将由木材、混凝土和钢的混合结构组成。设计使用木作为内部包层、柱子和梁。混凝土板将为被动供暖和制冷策略提供有效的跨度和热质量。钢阳台和外部楼梯井将加强建筑结构。
太阳能电池板将布置在屋顶和立面上。光伏板随着太阳旋转,将建筑变成一个产生能源的日晷。建筑也是被动建筑总体规划网络中的一环,产生的任何多余的能源都运送至能源网络。
设计图纸 ▽
参考资料:
https://worldarchitecture.org/architecture-news/emzmm/henn-wins-competition-to-design-brainergy-hub-office-building-in-julich-germany.html
德国语言论坛
该建筑位于曼海姆的市场广场和内卡尔河之间,面积为4800平方米,被设想为一个开放的交流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展览、讨论和研究,获取对于语言研究的短暂体验。
该论坛将设立莱布尼茨德语研究所,作为一个活的语言实验室和语言博物馆,探索德语在奥地利、瑞士、卢森堡、列支敦士登和比利时部分地区的作用。
建筑以夯土核心支撑起一系列灵活的平台,被可开合的玻璃幕墙包裹。底层的开放空间是该建筑被命名为“论坛”的原因:这里有一个录音站,人们可以在这里为不断增长的德语口语数据库做出贡献,录入新的资料。
永久展览位于建筑中心的漂浮立方体中。博物馆被开放和透明的交流空间包围,封闭的体量则致力于展现德国语言的历史和演变。它将展示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探索人们如何生活在语言中。在木制百叶窗的覆盖下,空间可以适应不同展览对光照的需求。
克劳斯·茨奇拉基金会常务董事Carsten Könneker说道:“今天,语言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受数据驱动的科学。该论坛不仅将以低门槛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德语知识,而且还将积极地鼓励人们参与语言学研究。”
设计图纸 ▽
参考资料:
https://worldarchitecture.org/architecture-news/emznm/henn-selected-to-design-german-language-forum-in-mannheim.html
本文于10月26日首发于有方空间微信公众号。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版本转载。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上一篇:一等奖10万元奖金:“望亭·小筑”南京立体环境-社区单元设计竞赛 | 推广
下一篇:万科·高线公园照明设计 / 北京光湖普瑞照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