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2019北京世园会生活馆:从大建筑走向小聚落 / 中国院第三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

2019北京世园会生活馆:从大建筑走向小聚落 / 中国院第三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
编辑:原源 | 2021.01.07 15:35

△ 木与石  ©李季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三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

项目地点  北京延庆

建筑面积  2.1万平方米

建成时间  2019年4月


 

生活体验馆是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四大核心展馆之一,坐落于北京西北延庆区的妫水河畔,用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根据园区规划定位,该馆旨在为游客提供一种独特的方式,来体验中国传统园艺文化之美,以及园艺科技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启发。

 

△ 生活体验馆鸟瞰  ©李季

 

 

 

如何找到这种独特的方式?可以先从过往展会建筑中寻找问题:

 

其一,展会建筑为追求标志性和较高的辨识度,通常会尽可能地从环境中跳脱出来,而不是与环境相融,并追求震撼的内部空间。对于部分纪念性强的建筑,这种处理可以理解,但未必适用于所有展会建筑。高大、完整的内部空间,也势必造成较高的能源消耗。

 

其二,建筑内与外的边界过于明确,会使得建筑的开放性不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进一步疏离。人们参观游览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强制性,无法随意地在室内外之间自由切换,遇到不喜欢的展览无法“拔腿就走”,漫游的体验感不好。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排队。在有吸引力的场馆入口,往往会排起长队;无论增加多少人性化设施,三四个小时的排队等候也足以消弱人们愉快的观展心情。大人流量是展会建筑的一个特点,必须要积极应对。

 

其三,因为展会建筑大多是为某届展会量身订制的,所以它的空间和功能的适用性往往不太强。如果在设计之初没有充分考虑会后的使用——比如没有运营单位的先期参与,没有分析季节客源、交通可达性等——在展会结束后,建筑往往不能被很好地利用、甚至会导致荒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带着这些问题,设计团队开始思考生活体验馆的设计,思考环境与形式、空间与体验、功能与运营,希望提出一个博览建筑设计的新思路、新范式。

 

△ 轴测图,每个单元适合不同的使用方式

 

 

 

生活体验馆的选址位于整个园区的东北角,远离繁华喧闹的核心区,相对安静。安静也是其优势和特点。远处苍劲的海坨山和柔美的妫河,周边的田野和果园,让这里呈现出一幅北方田园特有的美景。生活体验馆的性质也不需要在形式上表达标志性和纪念性,而是以低调、谦和的姿态寻求与环境的良好融入,体现出这个场所独特的韵味与气质。设计试图营造一个轻松、开放、令人愉悦的交往与体验空间。

 

△ 生活体验馆全景  ©李季

 

生活体验馆建筑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规模较大。为消解其体量,团队将其切分成16个小尺度功能单元,将原本的一个大体量建筑分解形成一个体验馆聚落。

 

在此聚落中,功能单元之间呈棋盘状、纵横交错的街巷四通八达,流动开放,能更轻松地将周边的景观与人的活动引入到建筑中。一条南北走向的柳荫路穿过场地,从三号门一直延伸到妫河边。此路原本是一条乡间小路,路两边十多年树龄、高约20多米的柳树,承载着属于这里的情感与记忆。团队将其融合到体验馆聚落中,成为其中一条最受欢迎的街巷,婆娑树荫中的人们惬意行走,流连休憩。

 

△ 夯土单元  ©李广林

 

△ 主入口广场  ©张广源

 

为进一步消解建筑的体量,16个功能单元采用了一组坡屋面,遵循同一个曲面规律生成,整体东北高、西南低,面向园区中心,以顺应园区的整体空间态势。覆以灰色平板瓦的坡屋面,以略高于树梢的尺度,勾勒出富有北方乡村聚落特色的意象轮廓。

 

体验馆聚落的外界面选用较为厚重、拙朴的乡土材料:用妫河卵石垒成的石笼墙、青砖砌筑的花格墙、就地取土夯筑而成的夯土墙、尺度亲切的木格栅墙……所有乡土材料就地取材,节约了大量运输成本。由此形成的聚落立面,不仅呈现出材料自身的美与延庆地区传统村落特有的质感,而且也结合了平面功能,隐藏了设备机房、卫生间、楼梯间等需要采光或通风的辅助设施。

 

△ 外界面材料构成

 

△ 砖石木  ©张广源

 

△ 木格栅墙  ©张广源

 

△ 青砖花墙  ©张广源

 

△ 夯土墙  ©张广源

 

与聚落外部界面相比,内部街巷的界面相对通透和开放:首层选用可灵活开启的玻璃幕墙,让室内丰富的公共展示与街巷中人的活动融为一体,产生互动;一层以上界面则被印刷玻璃所包裹,玻璃表面通过三维打印技术模拟飘渺、流动的云层,在需要呈现内部展品与活动的地方通透、需要遮挡构件和设备的地方朦胧,观众沉浸其中,有如雾里看花。

 

建筑周边由麦田、果园等乡土田园景观所包裹,进一步柔化了建筑,增添了北方乡村特有的气韵:远山近水,果树麦田,街巷纵横,房舍人家……

 

△ 通透开放的内部街巷界面  ©张广源

 

△ 云图幕墙  ©张广源

 

 

 

团队力图使体验馆空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让体验更加丰富,人的行为更自由,并触发人际的互动交往。

 

生活体验馆的西、南侧是相对热闹的国际展区,北侧是美丽的妫河生态景观带,东侧是园区四号门。团队希望体验馆聚落能利用四通八达的街巷,把周边的活动与景观拉结在一起,呈现出开放的姿态。

 

开放性首先表现在空间形态层面:不是一个巨大的、内外界限明确的单体展会建筑,而是一个打碎的、尺度宜人的、内外界限模糊的“聚落”。纵横交织的街道让建筑有了可穿越性,让建筑更加开放。街巷还使得建筑具有了很多个出入口,游客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在展馆单元间穿梭。每一个单元就像一方“盆景”,承载着各异的场景,满足多种展陈和使用方式:在中药展馆内感受采药的艰辛、体验制药的乐趣,茶展馆内体验茶道、观看采茶舞……人们可能不经意间被某个展馆中发生的活动所吸引而参与其中,也可以自由地在展馆内、街道上,转换氛围与心情。

 

△ 夜景鸟瞰  ©李季

 

自西南到东北的斜向轴线将麦田景观、主入口广场、景观中庭和休息厅串联起来,又为这四个空间赋予了意义,形成了一条生动的景观文化轴:

 

建筑的前区以“春田”为主题,一片开阔的麦田,一垄垄、一行行,让游人感受作物的四时变化,体验春耕秋收。

 

主入口广场以“夏长”为主题,一片果树林,为广场上集散的游客提供一丝荫凉。该广场是室外活动的核心,会经常为游客举办庆祝活动。

 

景观中庭的主题是“灌溉”,在27米见方的空间里,一条连接一层和二层的坡道蜿蜒曲折。成片的茶田和花海遍布坡道两侧,阳光从侧天窗透过格栅漫射下来,使得中庭五彩斑斓。一条由自控可循环灌溉系统驱动的小溪,顺着坡道缓缓流下,汇到一层的景观池中。中庭四周的墙壁为镜面玻璃,将空间映射成一个没有边际的超现实场景。

 

轴线的收束是以“秋实”为主题的餐饮区,与东北角的室外院落结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一片休憩和享用美食的空间。在主展馆的二层还设置了四个以果、菜、药、茶为主题的空中园林。

 

△ 景观文化轴

 

街巷和广场不止承担了交通的功能,还可以作为室内展览空间的延伸,以及游客交流、休憩的场所。展厅、餐厅、咖啡馆、茶馆、影院、书店、艺术馆、工作坊等多种功能的复合,以及室内外的互动,为人们带来了乡村聚落的丰富体验。

 

△ “春田” ©李广林

 

 

 

团队在设计之初便确立了兼顾会时与会后的可持续功能定位:会时满足园区功能需求,会后成为附近市民日常参与以园艺为主题的文化交流与休闲娱乐场所。生活体验馆是园区中距离延庆城区最近的一座展馆,市民最容易到达,具有位置优势,自然成为衔接城市生活与田园风光的重要节点。

 

有鉴于此,各功能单元采用可独立分合的组织模式,以满足不同时段与规模的使用:各单元均具有独立的出入口,可独立、也可联合使用;各单元的设备系统也相对独立,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开启和关闭,利于节约能源。在内部空间方面,生活体验馆力图实现更强的适用性:被切分成的16个单元模块各约900平方米,空间方正;除更高的中庭空间以外,层高总体保持在6至8米,使其在满足展览功能的同时,也适用于园艺教育、体育观演、餐厅超市、书店茶馆等多种功能。如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比较,空间完整的大体量展会建筑更像是百货大楼,而生活体验馆则更接近三里屯VILLAGE的状态。

 

△ 独立分合的组织模式  ©张广源

 

 

设计图纸 ▽

△ 总平面图

 

△ 首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剖面图

 

△ 云图幕墙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生活体验馆

项目地点:北京延庆

用地面积:3.6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

业主: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

设计时间:2016-2017年

建成时间:2019年4月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三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

主创建筑师:郑世伟

设计团队:罗云、史倩、李越、李慧敏(建筑);邵筠、冯启磊、刘文阳(结构);吴连荣、郭瑞雪(给排水);杨向红、郭超(暖通);李维时、于天傲(电气);唐艺(智能化);朱燕辉、李飒、戴敏、管婕娅、王悦(景观);曹雷(景观给排水);李甲(景观电气);曹阳、马萌雪、闫宽(室内);刘子贺(室内给排水);李甲(室内电气);曹诚(室内暖通);马戈、刘冰洋(夜景照明)

夯土技术支持:穆钧、周铁钢、蒋蔚、詹林鑫、崔大鹏、顾倩倩

景观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

室内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

施工单位:北京城建十六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摄影:张广源、李季、郑世伟

 


 

本文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2019
北京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